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十大名花

中国十大名花



古来有梅花仙子的传说。相传隋代赵师雄游罗浮 山时,夜里梦见与一位装束朴素的女子一起饮酒, 这位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位绿衣童子,在一旁笑 歌欢舞。天将发亮时,赵师雄醒来,坐起来一看, 自己却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欢鸟在欢唱。 原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树,绿衣童子就是翠鸟. 这时,月亮已经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横斜,赵师雄 自一人惆怅不已.后用为梅花的著名典故。
兰花的花语和象征及代表意义是:淡泊,高雅。 兰花的品种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2万 多个兰花的品种,其中比较出名的有蝴蝶兰、兰 花、蕙兰等。兰花一般形容人君子,长形容女人 空谷幽兰。

梅花——花中君子
别名:春梅、干枝梅、红绿梅 科名:蔷薇科 形态特征: 落叶小乔木,树冠圆头形。干紫褐色,有纵 驳纹。喜光,喜温暖,稍耐寒,喜湿润,不耐涝。
兰花——王者之香
古人对中国兰蕙情有独钟,称兰花为“王者之 香”、“众领群芳”、“天下第一香”等。它香 气清长,风姿婉约,象征正气清雅。 中国文化先师孔子曾说:“芷兰生幽谷,不以无 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还说过:“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 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琴操·猗兰操》中 记载:“孔子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 喟然叹曰:芝兰当为王者香,今独与众草为伍”, 称之为“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足以证明 中国兰在历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


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 力和推动力。 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它却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 精神,愈秀气。几千年来,它那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 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 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 有人认为,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 面貌。全国上至显达,下至布衣,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 “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 望尘莫及。”
牡丹——花中之王


我国牡丹的种植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形成了关于牡丹的独特 民俗学——牡丹文化。牡丹文化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相结 合产物,从古今中外牡丹发展的历史来看的确如此,牡丹发展 在盛世,太平盛世喜牡丹,牡丹文化也如此。“国运昌时花运 昌”,历史又一次证明了这一深刻的哲理。 武则天与牡丹的传说:一年冬天,武则天至上苑饮酒赏雪,命 百花绽放供自己观赏。第二天,除了牡丹外,其余花都开了。 武则天见牡丹未开,大怒之下,一把火将众牡丹花烧为焦灰, 贬出长安,仍至洛阳邙山。欲将牡丹绝种。谁知牡丹在洛阳邙 山长势良好,人们纷纷来此观赏牡丹。

梅原产我国, 我国植梅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梅的故 乡在鄂西、川东。梅花品种很多,大品种有30多个,下属 小品种有300多个,一般花期在2~3个月左右。梅花的寿 命都很长,一般可活三五百年,甚至千年以上。世事沧桑, 至今犹能保存下来的古梅,除了杭州超山的那两株“唐梅” 和“宋梅”之餐,最早的古梅当推湖北黄梅县的“江心古 寺”遗址处的“晋梅” 。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 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桩。鲜花可提取香精,花、叶、 根和种仁均可入药。果实可食、盐渍或千制,或熏制成乌 梅人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

兰花有“花中之后”的美誉,具有抑制神经 过度兴奋、改善呼吸、消除紧张、治疗哮喘、美 容、提升工作活力、增加情趣等功效。 兰花的根可治肺结核、肺脓疡、外伤接骨等, 其叶可治百日咳,其花可治劳伤咳嗽,其果能止 呕呷。此外,晾干的兰花,也可拌入蜂蜜、核桃、 少量花椒,然后用开水冲饮,夏天可以起到解暑 去热和止咳润肺的功效。特别对久咳不愈有一定 疗效。
中国十大名花
十大名花的栽培历史和主要产地
梅花 牡丹 菊花 兰花 月季 杜鹃 山茶 荷花 桂花 水仙

2500年 1500年 2000年 2500年 1000年 1500年 1500年 3000年 2500年 1200年
杭州、无锡 洛阳、菏泽 北京、上海 广州 北京、常州 云南、西藏 云南、浙江 武汉、杭州 江苏、湖北 漳州、上海
别名:鹿韭、木芍药、花王、洛阳王、富贵花 科名:芍药科 形态特征:落叶小灌木。老枝干灰褐色,多纵裂 驳纹;新枝光滑,绿色。牡丹不仅品种多而且花 型也十分丰富,有的花朵形似花花事菊花;有的 状如盘托桂芯可腰系金带;有的貌如凤冠或绣球。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 3000年历史。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 牡丹已进入药物学。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 艺术领域。史书记载,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诏天下进奇石花卉, 易州进牡丹二十箱,植于西苑,自此,牡丹进入皇家园林,涉足 园艺学。唐代,牡丹诗大量涌现,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脍炙人口;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 拂槛露化浓”,千古绝唱。宋代开始,除牡丹诗词大量问世外, 又出现了牡丹专著,诸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 彭牡丹谱》、丘浚的《牡丹荣辱志》、张邦基的《陈州牡丹记》 等。元姚遂有《序牡丹》,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谱》、王象晋有 《群芳谱》,薛凤翔有《亳州牡丹史》,清人汪灏有《广群芳 谱》、苏毓眉有《曹南牡丹谱》、余鹏的有《曹州牡丹谱》等。 散见于历代种种杂著、文集中的牡丹诗词文斌,遍布民间花乡的 牡丹传说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绘画、音乐、戏剧、服饰、起 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屡见不鲜。


属兰科,是单子叶、多年生草本植物,亦叫胡姬 花。由于地生兰大部分品种原产中国,因此兰花 又称中国兰。根长筒状,叶自茎部簇生,线状披 针形, 2~3片成一束。兰的根、叶、花朵、果、 种子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兰花是一种以香著称 的花卉,具高洁、清雅的特点。古今名人对它评 价极高,被喻为花中君子。古人赞曰:“兰之香, 盖一国”,故有“国香”的别称。在古代文人中 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 “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