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花————兰花、梅花、牡丹、菊花、月季、杜鹃、荷花、茶花、桂花、水仙王者之香——兰花学名:Cymbidium spp.英名:Cymbidium别名:兰草科名:兰科兰兰,香草也,蕙,薰草也。
兰是菊科的佩兰和泽兰,而蕙可能是菊科的零零香。
自宋代开始兰蕙则单指兰科植物的地生兰。
宋朝定癸已(1233年)赵时庚发表了我国第一部兰花专著《金漳兰谱》。
是兰科(Orchidaceae)兰属(Cymbidium)70多种植物的通称。
原产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有数千个人工杂种。
花白色、淡黄色至绿色、棕红色或深青铜色。
该属植物土生或附生,是常见的观赏花卉,多有短的假鳞茎,叶革质带状,每一花梗上著生许多朵花。
兰花兰(兰花),常绿草本植物。
丛生,叶子细长,春季开花,气味清香,是我国著名的盆栽观赏植物。
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草兰、建兰、墨兰、蕙兰等。
兰花按主要分为地生兰、气生兰、腐生兰三大类,喜湿腐。
由于地生兰大部分品种原产中国,因此地生兰又称中国兰,并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
中国兰花主要为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石斛六大类,有上千种园艺品种。
蕙兰蕙兰,别名中国兰、九华兰、九子兰、夏兰、九节兰、一茎九花。
一茎多花,常6朵~12朵,芳香。
花期3月~5月。
分布地区与春兰相似。
传统名种有上海梅、解佩梅、金岙素等。
是我国栽培最久和最普及的兰花之一,古代常称为“蕙”,常与伞科类白芷合名为“蕙芷”。
蕙兰花是我国珍稀物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物种。
蕙兰原分布于秦岭以南、南岭以北及西南广大地区,是比较耐寒的兰花品种之一。
兰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质、排水良好、微酸性的沙质壤土,宜空气流通的环境。
花中之魁——梅花蔷薇科李属的落叶乔木,有时也指其果(梅子)或花(梅花)。
梅花原产于中国,后来引种到韩国与日本,树高可达5一6米。
树冠开展,树干褐紫色或淡灰色,多纵驳纹。
小枝细长,枝端尖,绿色,无毛。
单叶互生,叶宽卵形或卵形,边缘有细锯齿,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阔楔形,幼时或在沿叶脉处有短柔毛;叶柄长约1厘米,近顶端有2腺体;具托叶,常早落。
梅花常带紫红色,萼片花后常不反折;心皮有短柔毛。
核果近球形,两边扁,有纵沟,直径2—3厘。
梅花米:绿色至黄色,有短柔毛。
花期3月,果期5—6月。
中文学名:梅拉丁学名:Prunus mume二名法:Prunus mume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目:蔷薇目Rosales科:蔷薇科Rosaceae亚科:梅亚科Prunoideae属:李属Prunus亚属:李亚属Prunus种:梅P. mume梅花学名:Prunus mume (Sieb.) Sieb. et zucc.科名:蔷薇科Rosaceae属名:杏属梅,高可达10米;小枝绿色,无毛。
叶片宽卵形或卵形,长4—10厘米,宽2—5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细密锯齿,背面色较浅。
花单生或2朵簇生,先叶开放,白色或淡红色,芳香,直径2—2.5厘米;花柄短或几无;萼简钟状。
品种及价值全国各地都有栽培;本省以南部地区栽培较普遍,作为经济果树栽培的仅洞庭东西山及苏州光福一带,是我国著名梅区之一。
变种和品种极多,可分花梅及果梅两类。
花梅主要供观。
果梅其果实主要作加工或药用,一般加工制成各种蜜饯和果酱;用青梅加工制成乌梅供药用,为收敛剂,能治痢疾,并有镇咳、祛痰、解热、杀虫等功效,又为提取枸橼酸的原料;花蕾能开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成粉末治黄疽有效。
本种植物对氟化氢污染敏感,可以用来监测大气氟化物行染。
未成熟果实含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等;花中之王——牡丹牡丹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
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间;根肉质,粗而长,中心木质化,长度一般在0.5~0.8米,极少数根长度可达2米。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牡丹以洛阳、菏泽牡丹最富盛名。
上古原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
唐以后始称木芍药为牡丹。
唐开元中,牡丹盛于长安,至于宋以洛阳第一,在蜀以天彭为第一。
他花皆以本名,唯有牡丹独言花,故有花王之称。
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汉中是中国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为落叶亚灌木。
中文名称:牡丹别称: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百雨金、洛阳花、富贵花等二名法:Paeonia suffruticosa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目:虎耳草目Saxifragales科:芍药科Paeoniaceae属:芍药属Paeonia种:牡丹P. suffruticosa产地习性牡丹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汉中是中国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为落叶亚灌木。
牡丹喜凉恶热,宜燥惧湿,可耐-30℃的低温,在年平均相对湿度45%左右的地区可正常生长。
喜阴,亦少不耐阳。
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或砂土壤,忌粘重土壤或低温处栽植。
花期4-5月。
多采用嫁接方法进行栽培,因为与芍药同属芍药属,又多选用芍药作为砧木。
国内主要产地1、河南洛阳牡丹为中国园艺花较早的观赏花卉之一。
在牡丹栽培演化过程伊始就与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
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而“甲天下”于宋,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中国是牡丹的故乡,洛阳又是中国牡丹的发祥地之一。
公元724年,中国牡丹传入日本;公元1330至1850年引入法国;公元1656年荷兰开始引种;公元1789年英国引进中国牡丹,培育出100多个园艺品种;美国在公元1826至1830年也开始引进。
古都洛阳的牡丹为最多、最好,有两个传统名种,一个开黄花的名姚黄,另一个开紫花的名魏紫。
牡丹已被洛阳市定为市花,并确定每年4月11日——5月5日为“洛阳牡丹花会”。
2、山东菏泽菏泽,古称曹州,现有全国最大的牡丹种植基地。
曹州牡丹种植有数百年历史,宋时牡丹以洛阳为多,自明开始,种植中心已移至曹州。
发展至今,菏泽以有几百个品种,数千亩牡丹田,每年谷雨前后,曹州牡丹连阡接陌,艳若蒸霞,蔚为壮观,堪称中华之最。
菏泽是全世界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
现有栽培面积5万亩,九大色系,600多个品种。
菏泽牡丹史上也称曹州牡丹。
3、四川彭州彭州市丹景山为中国天彭牡丹的发源地。
改革开放后,牡丹花被定为彭州市市花,天彭牡丹得到迅速恢复发展,并以丹景山为发展传统名花的基地,建设以牡丹观赏为特色的风景区,被称为“中国西部花山”,全山共有牡丹300余万株,260多个品种,每年4月上旬至5月下旬,山上山下的各色牡丹次第开放,让人惊艳。
此外,甘肃、安徽亳州、安徽铜陵、河北柏乡(有株千年牡丹)、陕西汉中、安徽巢湖、陕西西安、重庆垫江、安徽合肥。
牡丹和芍药的区别1.最根本的区别:牡丹是能长到2米高大的木本植物,芍药是不高于1米的(宿根块茎)草本植物。
2.牡丹比芍药花期早。
牡丹一般在4月中下旬开花,而芍药则在5月上中旬开花。
二者花期相差大约15天左右。
3.牡丹叶片宽,正面绿色略呈黄色,而芍药叶片狭窄,正反面均为黑绿色4.牡丹的花朵着生于花枝顶端,多单生.花径一般在20厘米左右;而芍药的花多于枝顶族生.花径在15厘米左右。
5.牡丹被称为花王。
芍药被称为花相。
6.牡丹叶片偏灰绿,芍药叶片较有光泽。
7.牡丹比芍药花色丰富。
凌霜绽妍——菊花菊花,是菊目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一个属。
原产于我国,中国是世界菊花的起源中心,分布有较多的野生菊花。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及文化中,梅、兰、菊、竹合称四君子。
中文学名:菊拉丁学名: Chrysanthemum别称:寿客、金英、黄华、秋菊、陶菊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纲: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目:菊目 Asterales科:菊科 Asteraceae属:菊属 Chrysanthemum中国栽培菊花具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古籍《礼记》中就有“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的记载。
《山海经》亦说:“女儿之山?在今河南宜阳,其草多菊。
”汉代以将菊花作为药用植物栽培,晋魏时期已大量栽培,以后逐步发展为观赏花卉。
宋代是菊花发展的鼎盛时期,宋代刘蒙泉所著的《菊谱》收有菊花品种163个,这是中国最早的菊花专著。
明代王象晋所著的《群芳谱》收录菊花品种270多个。
公元386年中国菊花由朝鲜传入日本,日本栽培的菊花已成为四季常开,品种繁多的花卉。
17世纪末叶,荷兰人来中国经商,将菊花带回欧洲。
十八世纪中叶,法国商人又从中国搜集许多优良品种,引种到了法国。
十九世纪英国植物学家福均,将中国和日本优良菊种进行杂交,在英国广泛传播。
后来又从英国传入美洲。
用途菊花除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还有很多实用价值。
可以食用、茶用、药用。
《御香缥缈录》中记载:慈禧爱吃白菊花。
广东人以菊花为酒宴名贵配料。
南京人以菊叶做菜入汤。
据说,河南开封人用菊花包饺子,其滋味清香爽口,引人食欲。
现已生产的菊花食品有菊花晶、菊花糕、菊花酒等。
菊花茶历史悠久,浙江的杭菊、河南怀菊、安徽滁菊和亳菊等很有名气。
菊花泡茶饮用不仅解渴,还有抗毒、养肝明目的作用。
菊花药有四川的川菊等,具有抗菌消炎、降压、防冠心病等作用。
月月常开——月季花中皇后——月季,自然花期5至11月,开花连续不断。
月季花种类主要有切花月季、食用玫瑰、藤本月季、大花月季、丰花月季、微型月季、树状月季、地被月季等。
中国是月季的原产地之一。
至于现代月季,血缘关系极为复杂。
中文学名:月季拉丁学名:R. chinensis别称:月月红长春花二名法:Rosa chinensis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蔷薇目科:蔷薇科亚科:蔷薇亚科属:蔷薇属种:月季形态特征月季为落叶灌木或常绿灌木,或蔓状与攀援状藤本植物。
茎为棕色偏绿,具有钩刺或无刺,但也有几乎没有无刺的月季。
小枝绿色,叶为墨绿色,对生、单生,多数羽状复叶,小叶一般3至5片,宽卵形(椭圆)或卵状长圆形,长2.5-6厘米,先端渐尖,具尖齿,叶缘有锯齿,两面无毛,光滑;托叶与叶柄合生,全缘或具腺齿,顶端分离为耳状。
花生于枝顶,花朵常簇生,稀单生,花色甚多,色泽各异,径4-5厘米,多为重瓣也有单瓣者;萼片尾状长尖,边缘有羽状裂片;花柱分离,伸出萼筒口外,与雄蕊等长;每子房1胚珠。
果卵球形或梨形,长1-2厘米,萼片脱落。
花期4--10月。
大多数是完全花,或者是两性花。
花有微香,花期4—10月(北方),3—11月(南方),春季开花最多,肉质蔷薇果,成熟后呈红黄色,顶部裂开,“种子”为瘦果,栗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