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词汇学简论摘要笔记

词汇学简论摘要笔记

1。

词汇学是以语言中的词和词汇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2。

词的意义的体现,则有事物、思维和语言结构三者。

因而词的基本分类,则有客体、特征、状态和代替之别。

据此研究,一在抓词的理据;二在抓词的变化,考察哪些意义变化引起哪些形式变化和哪些形式变化引起哪些意义变化。

即通过词的结构分析,串连语音、形态、语义的内在联系和词义系统相符的名词,确定词与词间的语源关系,从而寻求词根及其衍化轨迹。

现代词汇学的研究,不能再墨守传统训访学的方式和方法。

既要由上而下地从经籍递推到大众口语,又要根据大众的词汇逆溯到它们最初的来源。

这样,对词形结构的分析,词义发展的识别和语音衍化的探讨,才能有所创获。

3。

对于某一发展阶段上的语言体系的描写和研究又叫共时的或静态的研究;对于语言体系及其各个组成部分在历史上的发展变化的研究又叫历时的或演化的研究。

“共时性”(synchronie)和“历时性” (diachronie)这两个概念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l857—1913)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里首先提出来的。

索绪尔对“共时”和“历时”的解释是,“有关我们这门科学的静态方面的一切都是共时的,涉及演他的一切都是历时的”“共时和历时分别指一种语言状态和一种演化情况。

”汉译本《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页119. (P2)4。

个别语言词汇学又可以分为历史词汇学和描写词汇学。

前者研究语言的词汇在历史过程中的发展,后者研究在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一般是指现阶段)语言的词汇系统的状况和特点。

自然,二者也是相互为用,不可以截然划分开来的。

(P2)5。

若是研究一个民族的古代历久那就更加用得着词汇学(特别是历史词汇学)的知识。

正如当代语言学家丰克 (Wilfred Funk)在《词的来源和它们的传奇故事》(Word Origin and Their Romantic Stories,1950)中所说,“词汇也象个小窗户,通过它可以熟悉一个民族的过去。

”有时候在缺乏其他史料的情况下,语言材料(主要是词汇材料)就成了研究古代历史上某一个问题的重要依据甚至是唯一依据。

(P7)6。

把语言材料应用于古代历史的研,在西方创始于德国语言学家雅各·格林(JakobGrimml785—1863)。

他的著名论点是:“我们的语言也就是我们的历史。

”(J。

Grimm:《K1einere Schriften》 (小品集)第1册,1864,页290.转引自阿巴耶夫:《语言史和民族史》,《民族问题译丛》1957年第12期,页13。

)(P7)7。

分别来说历史词汇学的知识能够帮助解决古代民族史上如下三方面的问题:1)民族起源,即一个民族的起源和形成过程如何,它跟哪些别的民族有亲属关系;2)民族文化历史,即一个民族在各个历史阶段上的文化水平及其主要特点如何;3)民族间互相交往和影响,即一个民族在历史上跟哪些别的民族发生过关系,它受到过它们哪些影响,又对它们有过哪些影响。

解决头一个问题主要依靠基本词汇的材料,而解决后两个问题就还要利用一般词汇的捞料,因为一个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特点及变化都会在语言的词汇中留下它们的痕迹。

(P8)8。

总括词的语言外部联系和语言内部联系两个方面,就可以看出一种语言的词汇是在历史上形成并不断发展的社会现象,它本身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词和词之间、词和语言的其他要素之间以及词和客观现实之间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多种多样的联系。

P149。

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具有多种特征或标志,可是人们给一个事物或现象命名,却只能选择它的某一种特征或标志作为依据。

由于这种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任意的,所以在不同的语言里同一事物获得名称的依据都可能有所不同。

这就是说,在不同的语言里表达同一概念的词可能具有不同的内部形式。

P2710。

P28由于语言里的某些词汇成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消亡或者它们的语音、意义和形态的演变,一个词常常会跟它所由形成的词失去语义上的联系而“孤立”起来,从而它的内部形式也就变得模糊不明,甚至完全被人们遗忘。

这种现象就叫做词的内部形式磨灭或词源中断(de-etymologisation)。

虽然如此,我们借助于历史语言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如古音的重建、音变规律的确立、同族词或同根词的系联、亲属语言里同源词的比较),已经模糊的词的内部形式往往是可以重新揭示出来的。

11。

P31词的内部形式在中国训诂学中叫做“名义”。

历代训诂学家,特别是清代学者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和现代学者刘师培(1884一1920)、杨树达(1885—1956)等人,在这方面作过很多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他们根据“音义相关”、“声近义通”的道理来探求事物的“得名之由”,这实质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依据古音,系联同族词或同根词去揭示词的内部形式。

他们运用这种方法重新发现了许多词的业已模糊的内部形式。

如上所述词的内部形式的消亡会使本来互相关联的词失掉联系,那么词的内部形式的再现自然就意味着这些词之间的联系重新被我们认识。

显然这对于我们理解语言词汇的系统性和发展史是大有稗益的。

过去的训诂学家留结我们的这一份语言学遗产是值得我们很好地继承的。

12。

词义和概念P43。

词义是具有民族特点的语言范畴,而概念一般说来是各民族共通的逻辑范畴。

P44。

词义和概念的关系和区别。

(1)词是概念产生和存在的必要条件,但是并非每一个词都有概念作为自己的基础,尽管每一个词都具有意义。

(2)概念是一个思维的范畴,不带感情色彩;与此相反,许多词的意义却不仅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还表现对客观事物的态度。

这种蕴涵在词义里的对客观事物的感情态度(如尊重、羡慕、喜爱、赞许、轻蔑、厌恶、憎恨等)就叫做词义的感情色彩。

(3)属于思维范畴的概念一般说来各民族是共通的,而属于语言范畴的词义则具有明显的民族特点。

P45 (4)词义和概念的非同一性还表现在:一方面,一个概念可以由几个词构成的词组来表达,即一个概念由几个词的意义来表现,如“高元音”、“低元音”;另一方面,几个彼此联系的概念可以由一个词来表示,多义词的情况就是如此。

(5)一个词的意义跟语言里其他相关的词的意义共同形成—个意义体系;由于各个词义的互相制约,一个词的意义范围可能跟相应的概念的外延或内涵不相一致。

(6)许多概念本是界限分明的,但表达这些概念的词却可能把这些界限打破,使词义变成模糊的了。

13。

P50总括起来,词的词汇意义的类型可以列表表示如下A.历时的分类基本意义——引申意义词源意义——现行意义B.共时的分类a.语义学的分类直接意义——转移意义具体意义——抽象意义中心意义——边缘意义b.风格学的分类中性意义——带风格色彩的意义14。

P56。

词义变化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法,其中最通行的是发生学分类法,即根据引起词义变化的原因来分类的方法。

按照这种分类法,词义的变化可以分为由语言外部的原因(如社会历史的原因)引起的变化和由语言内部的原因引起的变化两大类。

词义既然是表现概念的,它就不能不随着概念的变化而变化。

这就是说,人的思维的发展变化和词义的发展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

人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发展都反映在语言里,反映在词义的变化里。

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和从特殊到一般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抽象化的过程往往同时就是一般化的过程。

P57。

物质文化的发展、人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新的认识也是导致词义变化的原因。

随着文化和认识的发展,有的概念变得陈旧了或者消亡了,于是表示这些概念的词有的改变了自己的意义……有的就干脆死亡了。

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和发明。

语言里反映这些新事物的手段除了创造新词以外就是赋予旧词以新的意义。

由于功能相同或相似而引起的名称的转移也因人类的创造发明有着联系。

达就是说,一种事物被另一种起着同样或类似作用的事物所代替,旧事物的名称就会转移到新事物上来。

例如,“布”:麻布或葛布——棉布,灯;油灯——电灯;……生产方式和社会状况的改变也会引起词义的变化。

此外,词义的变化或名称的转移还有人类心理的原因。

15。

P58。

词义变化的内部原因,即语言学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也可以归结为一条,这就是:任何一个词无论在语言里或言语里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跟别的有关的词彼此联系着的;语言的词汇不是词的偶然的堆积,而是构成一定的体系:每当一个新词或新义加入语言的词汇体系,它就要跟词汇里已有的相关助词或词义相互影响,从而导致词义的变化。

16。

关于词义变化有三种分类法(1)发生学的分类法(2)心理学的分类法(3)逻辑的分类法17。

P60词义变化的逻辑分类法是德国语言学家赫尔曼.保罗(Hermann Paul l846——1921)在他的《语言史原理》(Prinzipien der Sprachgeschichte,1880)里首先提出来的。

稍后法国语言学家布勒阿尔在他的《论语义学》(Essai de semantique,1897)里也有类似的论述。

到了本世纪,语义变化的这一种分类法又通过汪德里耶斯的《语言论》(Le langage,1921)等比较通俗而影响巨大的著作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按照这种分类法,词义的变化分为四类:1)意义的缩小。

2)意义的扩大,3)意义的易位或转移,4)其他类型。

18。

所谓意义缩小就是指词义所表示的概念内涵增加,外延缩小,即旧意义相当于属概念而新意义则相当于种概念。

所谓意义扩大就是指词义所表示的概念内涵减少,外延扩大,即旧意义相当于种概念而新意义则相当于属概念。

19。

P68。

根据词的这种语义分类的原则从词所表达的概念出发来编制的词典,也就是按照词的意义分组编排的词典,叫做“概念词典”(conceptual dictionary)或“义典”。

我国最早的一部训诂书《尔雅》可以说就是一部雏形的概念词典。

20。

P94。

外来词按借用的来源和时代分类:1)先秦两汉时代来源于中亚诸语言的外来词;2)魏晋南北朝时代来源于梵语的外来词;3)唐宋元时代来源于突厥语、蒙古语的外来词;4)戊戌政变(1898)至辛亥革命(1911)时期来源于日语的外来词,5l) “五四”运动(1919)以后来源于英语的外来词;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来源于俄语的外来词;7)其他来源于南海诸语言和国内少数民族语言的外来词;等等。

21。

P98关于外来词还有一种特殊现象值得一提。

这就是甲语言借用了乙语言一个词,后来乙语言又把这个词重新借回去;由于在借用过程中发生了词义的变化和语音的传讹,这个“归侨”的声音面貌也就跟原来不一样了。

22。

P100。

所谓术语就是用来准确地表达某个知识部门、生产部门或文化部门所特有的概念的词和词组。

作为一类特殊的词,术语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它的意义结构上。

即术语只包含具有明确的语义范围的称谓意义(自由意义)或直接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