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游褒禅山记》学案(有答案)

(完整版)《游褒禅山记》学案(有答案)

《游褒禅山记》学案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卒谥文。

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

在政治上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守旧,客观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
博古好问,不迷信子古人,主张为文要有“补于世”,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诗文思想同政
治主张是一致的。

著作收入《临川先生文集》背景资料:
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现安徽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辞职回家探亲,归途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景秀美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

1、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时临川人,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著作收在《临川先生文集》。

2、《游褒禅山记》中的“记”是指记叙性文体。

古代一种散文体裁,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可以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3、把课文注解中的生字词注到正文中去。

褒bāo禅chán山卒zú庐冢zhǒng 谬miù窈yǎo然怠dài 咎jiù
瑰guī怪无物以相xiàng之胜shēng道慎shèn取深父fǔ
4、熟读全文,梳理各部分思路。

第一课时
一、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本文是游记,游记主要集中在第(1-2 )段落。

作者参观游览的三个点是:仆碑→前
洞→后洞。

从全文看,作者是先写游记再(说理)的。

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第1段(解释括号内的字的意思)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筑舍定居,名作动词)于其址,而卒(死)葬之;以(因为)故其(他)后名(命名,名作动)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断句,……者……也)距其(它的)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
者(判断句),以(因为)其乃(是)华山之阳(南面,山南水北)名(命名,名作动)之(它)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倒下)其(它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