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必修二《游褒禅山记》学案【学习目标】1. 学习"盖""所以""以""观""名""其"等文言常见词语的用法。
2. 体会文言断句及句中停顿的方法,掌握文言句式特点。
3. 学习本文以记游写感的写法,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观点。
【学习重难点】1. 重点: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作者的观点。
2. 难点:记游写感的写作方法。
【学习内容】整体感知《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当时他34岁,正在舒州任通判。
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成此文记游,并抒发自己的感想。
全文五段,前两段是记游,记叙褒禅山的来历和登山游赏的过程。
中间两段是借游赏经历抒发一番有关治学的议论。
最后一段,补叙同游者的情况。
第1段紧扣题目,说明褒禅山命名的由来,以及辨释"花山"之"花"乃"华实"之"华"的误读。
第2段则全是记游。
第3段集中抒发了自己未能深入后洞的感想和体会。
这是全文的重心,也是作者思想意念之所在。
第4段,与第1段仆碑文字和读音问题相照应,由山名读音的以讹传讹,联想到古籍的以讹传讹,触目伤怀,产生无限感慨,"何可胜道也哉!"作者从个别问题提升到对普遍现象的认识,因而提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概括出研究事物必须去伪存真的道理。
"深思而慎取",如此立论,正是倡导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的求实精神。
第5段,是古代游记的惯用格式,即交代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和作记时间,从而收束全文。
小结:文章以议论为主,记叙与议论相结合。
记叙简明,议论深刻,不枝不蔓,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地揭示文章主旨,说明了学人治学应具有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和"深思慎取"辨伪存真的严谨态度。
这便是本文所焕发出的思想光辉,正像梁启超所说:"荆公则学人之文也。
"不只是求学,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坚持,才会最后取得成功课文揭秘1. 本文是怎样把治学的道理寓于记游的过程中的?这篇文章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学人治学的道理。
这从文章的组织结构上也可以看得出来,如文章开篇对华山、慧空禅院、仆碑的由来的考释,就不似一般的写景文字,而是具有学人的实证精神。
又如文中写游华山后洞的经过,先写后洞幽深、昏暗、寒气袭人,次写景色越进越奇,再写游者越深越少,又写"有怠而欲出者"要求出来,作者遂与之俱出,最后写既出之后悔恨未能极尽游览之乐。
记游部分依次写来,尽陈所见,波澜起伏,这自然是写景的妙笔。
但作者意在以探幽寻胜比喻学人治学,入之愈深,则所获益精,只有不屈不挠地深入探索,才能获得成功,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至高境界。
正如《古文观止》的编者所说:"一路俱是记游,按之却俱是论学。
古人诣力到时,头头是道。
川上山梁,同一趣也。
"作者最后写倒在路边的碑,"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并从而考究今人读音之误,与篇首相呼应,结构严丝合缝,脉络清晰。
2. 判断句在本文中是如何呈现的?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这三个句子都用"……者……也"表示判断,其中的"者"是语气助词,表示停顿;"也"也是语气助词,表示判断。
这样的判断句学生在初中时即学过一些,可以略作梳理。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个判断句中包含了因果关系,"此"是主语,"所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
模拟赛场【课内阅读】1.理解重点词语:(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3)有碑仆道(4)独其为文犹可识(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6)则其至又加少矣(7)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2.课内巩固练习①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②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③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④入之愈深,甚进愈难,则其见愈奇。
()⑤不出,火且尽。
()⑥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⑦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郅都,河东大阳人也,以郎事文帝。
景帝时,为中郎将。
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在厕,野彘入厕,上目都,都不行。
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并。
天下所少宁姬等邪?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不伤姬。
太后闻之,赐都金百千,上亦赐金百千,由此重都。
济南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
于是景帝拜都为济南守,至则诛z氏首恶,余皆股栗。
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
常称曰:"已背亲而出,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都迁为中尉,丞相条候至贵居也,而都揖丞相。
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候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3. 对下列四句中加横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陛下纵自轻纵:放纵B. 余皆股栗股:大腿C. 都迁为中尉迁:升官D. 独先严酷先:把……放在先4.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上目都侧目而视(2)居岁余丞相条候至贵居也A. 两个"目"字相同,两个居字不同B. 两个"目"字相同,两个居字也相同C. 两个"目"字不同,两个居字相同D. 两个"目"字不同,两个居字也不同5.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A. 不发私书发:拆阅B. 问遗无所受问遗:赠送C. 请寄无所听请寄:私人请托D. 郡中不拾遗拾遗:古代一种官职6. 下列两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1)天下所少宁姬等邪?(2)致行法不避贵戚。
A.(1)天下所缺少的是宁姬之流吗?(2)以致执法不放过贵族的亲戚。
B.(1)天下所缺少的是宁姬之流吗?(2)以致刑法不避开贵族的亲戚。
C.(1)天下所缺少的难道是姬妾之流吗?(2)以致执法不放过贵族的亲戚。
D.(1)天下所缺少的难道是姬妾之流吗?(2)以致刑法不避开贵族的亲戚。
7. "已背亲而出,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A.(我)既已背离双亲出来作官,自己理所当然要奉公为尽职而献身,(所以)最终不能照顾妻子了。
B.(我)既已背离双亲出来作官,自己理所当然要奉公执法为气节而死,(所以)最终不能照顾妻子了。
C.(我)既已背离双亲出来作官,自己理所当然要奉公为尽职而献身,(所以)始终不能顾念妻子、孩子了。
D.(我)既已背离双亲出来作官,自己理所当然要奉公执法为气节而死,(所以)始终不能顾念妻子、孩子了。
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述,准确、全面的一项是()A. 郅都为人勇敢,敢救景公,敢除豪猾首恶,为官公正清廉,执法严酷,使得百姓自重,高官显贵惧怕。
B. 郅都因敢于直言进谏,受到景公重用,任济南太守敢除豪猾首恶。
为人勇敢,有气节,为官公正清廉,执法严酷,使百姓自重,高官显贵惧怕。
C. 郅都因敢于直言进谏,受到景公重用,任济南太守敢除豪猾首恶。
为人勇敢,有气节,不取媚丞相条候,执法公正。
D. 郅都为人勇敢,敢救景公,敢除豪猾首恶。
他为官公正清廉,不放过显贵高官,得"苍鹰"绰号。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
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
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
长史欣恐,还其走军,不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
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
愿将军孰计之。
"陈余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
何者?功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
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
所亡失以十数万,而诸候并起滋益多。
彼赵高素谀日久,袅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
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
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候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铁质,妻子为戮乎?"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度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9. 对下列句中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军:驻扎B. 而诸候并起滋益多滋:更加C. 将军何不还兵与诸候为从从:跟随,跟从D. 愿将军孰计之孰:同"熟"仔细地10.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与诸候为从,约共攻秦(2)今将军为秦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A. 两个"约"字相同,两个"亡"字也相同。
B. 两个"约"字不同,两个"亡"字也不同。
C. 两个"约"字不同,两个"亡"字相同。
D. 两个"约"字相同,两个"亡"字不同。
11.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A. 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让:责备B. 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请事:请求事情。
C. 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多内隙:在朝廷里有许多敌人D. 将军何不还兵与诸候为从还兵:回师向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说荷赵文英无数次邂逅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
这个夏天,天大旱,烈日炙烤着大地。
渐渐地,碧波荡漾的湖泊干涸了……此时此刻,荷临危不惧,坦然自若,正满面春风的迎接着我的到来。
这是怎样一番惊人的情景!往日蓄得一池清洌碧水的荷塘滴水不见,在早已焦渴得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的角的小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