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逻辑学第一章概念

逻辑学第一章概念

❖ 人是世间万物最宝贵的, ❖ 我是人, ❖ 所以我是世间万物中最宝贵的。 ❖ 法律工作者为法制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 法律工作者要带头遵纪守法。
三、正概念和负概念
❖ 这是以概念所反映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为 根据进行的分类。
❖ (一)正概念:也称为肯定概念,是反映对 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 (二) 普遍概念: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 概念,或者说是反映一类事物的概念。
❖ 从语言学的角度,语词中的普通名词、动词 、形容词,一般来说都表达普遍概念。例如 :“商品、劳动、勇敢、漂亮”等。
❖ 也可以用词组来表达:“中国的高等院校,中 国的少年儿童,亚洲的不发达国家”等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 这是以概念外延的大小,即概念所反映对象 的数量、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分类。
❖ (一)单独概念:反映独一无二事物的概念 。
❖ 从语言学上看,表达单独概念的语词有两 种:一种是专有名词。例如:“毛泽东、黄河 、《联合国》宪章”; 另一种是摹状词。例 如:“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狂人日记》的作者”。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 这是以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不是集合体为根 据进行的分类。
❖ (一)集合概念:以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所谓集合体是有若干个体有机构成的统一整 体。
❖ 如:“森林、东海舰队、军队、陪审团 中华 民族”等。
❖ 从外延角度看,集合概念又可以分为单独集 合概念和普遍集合概念。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 首先,概念是对思维对象的反映。 ❖ 其次,这种反映不是现象的,而是本质的。 ❖ 什么是人? ❖ 普通逻辑不研究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它
只研究概念的某些逻辑特征以及明确概念的 逻辑方法。
二、概念和语词
❖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 联系: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 言表达形式。
❖ 第二、概念的外延: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数量 或范围。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也就是所说的概念的适用范围。 指的是概念反映了哪些对象.
❖ 生物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 ❖ 系。包括宪法、民法、刑法等古今中外一切法律法规。
❖ 商场促销活动:“买一送一” ❖ 要明确两个“一”的不同内涵
❖ 东西: 买东西 东西南北 你什么东西 ❖ 花: 花钱 花朵 花布 把布弄花了 ❖ 老子: 老子(人名) 老子是爹


你先救谁
❖ 小王和未婚妻小吴及小吴的母亲一起到苏州 游玩。当她们3人泛舟太湖时,突然刮起一阵 大风,小船上下颠簸。小王镇静自若,而小 吴和她的母亲十分害怕。风浪过后,小吴的 母亲问小王:“如果现在风起船翻,我们母 女俩落水,你只能一个一个地救人,你先救 谁?”
❖ (二)非集合概念:以非集合体为反映对象 的概念。
❖ 所谓非集合体是相对于集合体而言的,一般 有两种情况:
❖ 第一、单个人物和一些特有的单个事物,如 :“毛泽东、鲁迅、渤海、第一面红旗”等。
❖ 第二、有若干分子组成的一个类,类所具有 的属性分子一定具有,如“工人”。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 有的语词由于语境不同,即可以表达集合概 念,也可以表达非集合概念。
三 、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于司法工作者的意义: ❖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衡量概念是否明确的
尺度。 ❖ 2、法律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明确,是对法律法
规和其他法律文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逻辑要 求。
第二节 概念的种类
❖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三 、正概念和负概念
❖ 大众传媒:报纸 广播 电视 互联网 手机
二、概念和语词
❖ 第三、语词随国家、地区、民族而异,概念 则是全人类一致的。
❖ 第四、同一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 南方一文人偶题一联“明月当空叫,黄犬卧
花心”,有人看后信手改了两个字,即“明月 当空照,黄犬卧花荫”,后来他深为不知“明 月”是一种小鸟,“黄犬”是一种昆虫而惭愧。
二、概念和语词
❖ 第五、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
❖ 土豆 洋山芋 山药蛋 马铃薯; ❖ 大夫 医生 郎中; ❖ 诉讼与打官司

三、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 内涵和外延是概念最基本的两个逻辑特征。
❖ 第一、概念内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或 者也可以叫做概念的内涵或含义。指的是反映 了什么对象。
❖ “我营一连数次发动猛攻,占领210、220高地,伤 亡很大。下步如何行动,速指示。”团指挥所接到 电报后分析:该营一连伤亡很大,二、三连仍有战 斗力。于是就回电该营:“一连休整,二连坚守210 、220高地.三连速向235高地进攻。”军令如山倒 ,步兵营接到电报后,只好按照命令行动,兵分三 路。结果,由于兵力严重不足,不仅没有攻下235高 地,而且在敌人的猛烈反击下,210、220高地也丢 失了。


不要脸
❖ 上海《新闻报》有一天发表了一篇评论著名 画家丰子恺的文章,题目是:“丰子恺画画 不要脸”。丰子恺看到题目后,大吃一惊。 心想:我与作者素不相识,无怨无仇,为何 竟遭如此辱骂?等到丰子恺读完全文后,却发 出了会心的微笑。原来这篇评论,分析了丰 子恺画画的特点是人物脸部大都没有眼睛鼻 子,却惟妙惟肖,生动传神。
❖ 区别:第一、并非所有语词都表达概念。
❖ 一般来讲,实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量词代词等都表达概念。而虚词除连词可以表 达事物之间的关系外,其他如介词、助词、感叹 词等,都不表达概念。
二、概念和语词
❖ 区别: ❖ 第二、语词一般比较稳定,而其表达的概念则变
化比较大。
❖ “人”:“二足而无毛”,“有理想、有道德的动物” “会制 造和使用劳动工具的社会动物”
逻辑学第一章概念
2020年5月17日星期日
第一章 概 念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 第六节
概念概述 概念的种类 概念的关系 定义 划分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第一节 概念概述
❖ 一、什么是概念 ❖ 二、概念和语词 ❖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第一节 概念概述
❖ 一、什么是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