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德川幕府社会结构中的分离思想

浅析德川幕府社会结构中的分离思想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析德川幕府时期社会结构中的分离思想及其影响学生:周治见学号: 200940410157 学院:社会发展学院专业:历史学1班入学时间: 2009 年 9 月 18 日指导教师:罗爱梅职称:副教授完成日期: 2013 年 5 月 10 日诚信承诺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浅析德川幕府时期社会结构中的分离思想及其影响》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年月日浅析德川幕府社会结构中的分离思想及其影响摘要:德川幕府时期的社会结构中明显的体现了相互分离的思想。

天皇作为日本大和民族的精神领袖,享有最高精神权威,幕府作为天皇的执行者行使实际上的统治权,在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享有实际的最高权力。

在幕府内部,将军在政治上是中央的最高统治者,将军分封的各大名是各藩实际的最高统治者,幕府体制中有明显的分权思想。

“士农工商”四民之间也有明显的分离思想,主要体现为兵农分离、士商分离和农商分离。

这一时期社会结构中的分离思想对德川幕府长达260年统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为日本社会向近代化转型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关键词:德川幕府;社会结构;分离思想;天皇;将军;二元体制On the thought of decentralization and influence in the social structure ofthe Tokugawa shogunateAbstract: During the period of Tokugawa Shogunate, the thought of separation was obviously reflected in the social structure.The emperor of Japan,as the Yamato's spiritual leader, has the supreme authority. In reality, as the executor of the emperor of Japan, the Shogunate exercises the sovereignty and enjoys the real supreme power in military, politics and culture.Politically speaking, inside the Shogunate, the General is the supreme ruler. The Daimios, which was appointed by the General, are the real supreme ruler of each dependent states. The thought of decentralization is obviously reflected in the system of Shogunate.Besides, the thought of decentralization also has a clear embodiment between the four classes, that is, scholar, farmer, artisan and merchant. It’s concretely reflected in the separation between soldiers class and peasantry strata, between scholar class and merchant class, and between peasantry strata and merchant class.The thought of decentralization has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in the 260 years’ rule of the Tokugawa Shogunate, and it also provides a convenient condition for Japan’s social transformation at the end of the Tokugawa Shogunate period.Key words: the Tokugawa Shogunate;The social structure;The thought of decentralization;The Emperor of Japan; The General;The binary system目录一、引言 (1)二、德川幕府时期社会结构中的分离思想 (1)(一)天皇精神权威和幕府将军政治权利的分离 (1)(二)幕府权力和各藩权力中的分离思想 (1)(三)“士农工商”四民结构中的相互分离 (2)1. 兵农分离思想 (2)2. 士商分离思想 (3)3. 农商分离思想 (3)三、德川幕府时期社会结构中的分离思想的影响 (4)(一)天皇作为最高精神权威和将军作为实际最高统治者的分离的影响 (4)(二)幕府权力和藩政府权力中分离思想的影响 (5)(三)“士农工商”四民结构中的分离思想的影响 (5)四、结束语 (6)参考文献 (6)一、引言德川幕府时期,社会结构中明显的体现了相互分离的思想,天皇和将军之间、中央政府和各藩之间,“士农工商”中,农民和武士之间、武士和商人之间、商人和农民之间等等都明显的体现了相互分离的思想,同时,社会结构中的各阶层的身份被固化,它一方面有利于德川幕府长达260多年的统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为明治维新时期打破原有的社会结构,向近代社会转型提供了条件。

二、德川幕府时期社会结构中的分离思想(一)天皇精神权威和幕府将军政治权利的分离日本天皇号称“万世一系”[1],“根据《日本书纪》、《古事纪》等古书的记载,天皇自神话时代就开始接受神谕而统治”[2]。

从自古以来就拥有崇高权威的日本天皇并没有实现把这种权威扩大到实际权力的转变。

一方面如本尼迪克特所言“在日本人看来,天皇对世俗事物的积极参与,并不是衡量其身份的尺度”[3],天皇作为日本万世一系的精神领袖,将全国的统治权交给将军,而自己则只是在形式上保持统治地位,这种做法似乎更能证明自己地位的崇高。

另一方面,在日本整个幕府时期,天皇也曾试图实现自己对全国的实际统治权,但从整个日本历史来看,天皇真正拥有强大权力的时间是比较短暂的。

镰仓幕府时期日本的权力中心就逐渐实现了权力和权威分离。

公武二元体制在德川幕府时期,天皇和幕府将军之间很好的体现了公武二元体制的思想,是社会结构分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体现。

德川幕府统治地位确立后,继承并强化了公武二元体制,1615年德川幕府颁布了《禁中及公家诸法度》,“该‘法度’将天皇和公卿贵族一并作为对象,在历史上第一次对天皇的行为进行约束”[4]。

不仅如此,德川家康还颁布了《武家诸法度》、《诸宗诸本山法度》对武家和僧侣的行为做了规定。

德川幕府强有力的颁布和实施这些法度表明:德川幕府时期,将军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实际上拥有最高权力,日本的权力中心在幕府将军。

(二)幕府权力和各藩权力中的分离思想。

在幕府体制下,将军以天皇“委任统治”的形式对全国进行统治。

亲藩大名是幕府对全国进行统治的第一道屏障,也是最重要的屏障,所以亲藩子嗣按其家格的高低先后享有继承将军位置的权利。

“所谓亲藩就是德川将军的近亲中成为大名的人”[5]。

将军是由亲藩子嗣继承的,按照他们“家格”①的高低有继承权的先是本宗,其次是亲藩中的“御三家”②、“御连枝”③、“御三卿”④。

“德川家康生前规定若是本宗将军家没有子嗣继承将军之位时,并从这三家选出下一任将军,并允许三家使用德川姓氏和德川家的三叶葵家徽”[6]。

德川家康把将军的继承权分离到各亲藩是其分离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德川家康还将全国的土地分封给谱代大名和外样大名。

德川家康以江户城为中心将他的亲属和手下分封到关东各地,形成一个遍布关东的势力网,这些大名就是组成的就是谱代大名。

在日本内战中反对德川家康的雄藩的藩主,直到被德川家康打败之后才愿意归附于他,战后德川家康封的这些诸侯组成的就是“外样大名”。

在德川幕府武家统治时代,大名对将军的忠诚对德川家族来讲十分重要,要想保证谱代大名的忠诚,把中央的部分权力分离给大名是个明智的选择。

无论是亲藩大名,还是谱代大名,或者是外样大名,在一定程度上受德川幕府中央政权的制约,但是,各大名在自己的藩国内有相当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权力,在自己的藩国内各大名享有最高统治权,就相当于一个半独立的王国。

在中央和地方权力分配上也体现了权力相互分离的思想。

(三)“士农工商”四民结构中的相互分离丰臣秀吉完成统一后,于1591年发布了身份统制令规定:“奉公人、侍、中、间、荒子等大名的家臣和武士,若有改做町人、百姓者,各地农民若有弃地不耕者或经商者、或外出务工等情况,无须呈报当地官衙即可予以惩罚”[7]。

这在武家历史上是第一次以法令形式固定了武士与百姓、町人的身份和职业,实现了兵农分离、农商分离和士商分离。

德川幕府时期,这种身份制度得到了延续和深化,整个社会被严格划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

各个阶层必须严格按照自己的身份世袭的从事固定的职业,在职业、衣、食、住、行、姓名、婚姻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范,不可逾越。

在长达260年的统治中,德川幕府实行了“世界上最严格并切实得到加强的世袭制度”[8]。

“士农工商”的思想源自中国,在中国,“士农工商”只是职业上的划分,四民之间可以自由流动,不受限制,并且不世袭。

而在日本这种制度有了明显的变化,它不仅是职业的划分,还是身份的区别,四民之间不可随意转化,身份世袭。

“四民”有着明显的区别,儒学者森芳洲有个精炼的叙述“人有四等,曰士农工商。

士以上劳心,士以下劳力。

劳心者在上,劳力者在下。

劳心者心广而志大而虑远,劳力者自保而已。

颠倒则天下小者不平,大者乱矣。

各种身份制度世袭传承,永远不可僭越,力图靠才能和努力去改变这种状况是不可能的”[9]。

这种各种身份相互分离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兵农分离、士商分离和农商分离。

1.兵农分离思想职业武士的产生是幕府统治的基础。

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对已经在城下居住的武士实行俸禄制度。

日本的武士和西方的骑士不同,他们没有领地和农奴,也没有参与经济活动的权利,有的只是在德川时代早期就已经依照其家格确定的俸禄。

根据日本学者的估计,“中下级武士处于与农民相当的经济水平”[10]。

武士在政治上是统治阶级,在经济上却并不富裕,在这种情况下,武士的地位也受到了限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