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川幕府

德川幕府

德川幕府在德川幕府,也对德川幕府称为江户幕府,是封建的制度,日本建立了由德川家康和由统治幕府德川家族为江户时代东京,在1868The Tokugawa shogunate, also known as the Tokugawa bakufu(徳川幕府) and the Edo bakufu (江戸幕府), was a feudal regime of Japan established by Tokugawa Ieyasu and ruled by the shoguns of the Tokugawa family.] This period is known as the Edo period and gets its name from the capital city, Edo, which is now called Tokyo, after the name was changed in 1868. The Tokugawa shogunate ruled from Edo Castle from 1603 until 1868, when it was abolished during the Meiji Restoration.幕府简介德川幕府(Tokugawa)所建。

至1867 年德川庆喜被迫宣布还政天皇为止,共经十五代将军,历时265 年。

幕府原为将军征战时处理军务的营幕,后将军架空天皇取得实际统治权。

历史上先后有镰仓(1192—1333)、室町(1338—1573)和德川三个幕府。

德川幕府的统治形式是幕藩体制。

将军之下,设大老(不常设)、老中(常设)掌握全国政务,设若年寄协助老中,设大目付,目付负责监视大名和幕府的直属武士旗本和御家人。

设寺社、勘定、江户町三奉行,分别管理寺社、幕府财政和江户市政。

在大阪、长崎等主要城市设远国奉行来支配地方的直辖领地。

在京都设立所司代以监视皇室和寺社,以及近畿诸大名。

在幕府赐封的260—270 多个诸侯国内,藩主们拥有行政、司法和征收年贡的权力。

武士们则以各自的藩主服兵役为己任。

中央集权德川将军采取如下措施加强中央集权:1.经济首先,幕府掌握了占当时全国总产量1/4 的富饶的土地,和大阪、京都、江户等重要城市以及主要的矿山,还垄断了金、银、钱三种货币的铸造权。

2.军事其次,幕府控制之下的直属武士旗本、御家人,以及旗本的陪臣,号称“旗本八百旗”。

相对于各藩,在军事力量上占绝对优势。

3.政治第三,将藩侯们分为“亲藩”(德川氏同族)、“谱代”(德川氏原属)、外样(新臣服)三个等级。

三者的领地互为交错以达到监视外样大名的目的。

而且,亲藩大名和谱代大名占据了富庶和重要的领地。

4.法律第四,颁布统治大名的基本法《武家诸法度》,限制各藩修建城堡,禁止结党,规定婚姻需经幕府批准,还定下了“参觐交代制”,令大名隔一年在江户和领地轮住,回领地时妻、子需留在江户为人质。

旅途和在江户生活的庞大开支,不断消耗了大名们的财力。

5.等级制管理第五,实行士、农、工、商四民等级制来巩固封建统治。

占人口10%的士阶层是统治阶层。

从1639 年实行锁国政策,由此限制大名们有利可图的对外贸易,限制自由贸易的盛行以保护农村的自然经济不遭破坏。

幕府的统治在初期是有效的,给日本带来了长达200 多年的和平和繁荣。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德川幕府自18 世纪中期起逐渐陷入危机之中。

幕府财政日益困窘,农民和市民的起义此起彼伏,虽进行了享保改革、宽政改革和天保改革,也不见收效。

资本主义列强强迫日本开关所造成的民族危机,终于导致了全国规模的倒幕运动。

1867 年11 月,德川庆喜被迫向天皇“大政奉还”。

至次年鸟羽、伏见之役,幕府军终于被击溃,德川幕府彻底垮台。

德川幕府简介自公元一六零三年德川家康受任征夷大将军在江户设幕府开始,至一八六七年第十五代将军庆喜,将政治大权奉还朝廷(即大政奉还)为止。

约二百六十五年,为继镰仓,室町幕府和丰臣政权之后,最强盛也是最后的武家政治组织。

一、上升期(1603~1650):历家康、秀忠、家光三代将军。

二、下降期(1654~1866):历家纲、纲吉、家宣、家继、吉宗、家重、家治、家齐、家庆、家定、家茂、庆喜十二代将军(此下降期的定义为幕府总体在走下坡路,不排除个别将军的改革)幕末时期,由于幕藩至武士财政每况愈下,幕府的威信受到打击,幕府以农村为基础,但因不满封建的压迫和榨取,常发生暴乱,即所谓百姓一揆。

此外,又加上外国要求通商,幕府虽力事迁就,但大势所趋,使整个幕府体制发生动摇,雄藩(以长,安,萨三藩为主)群起讨幕,终于迫使幕府走向灭亡之路。

编辑本段历任将军结城右近卫权少将德川将军家·德川御三卿:德川将军家领地:天领(分布于日本各处的将军家直辖领地,最盛时达680万石)提起德川家,就不能不说村正刀。

村正(刀工的名号)刀为日本相当著名的刀,锋利无比,然而因为它与德川家的诡异传说,世人们将它称作为妖刀。

天正七年(1579)九月十五日,德川家康嫡子松平(冈崎)三郎信康于远江二俣城自杀,其原因是织田信长疑心筑山殿(家康正室)和信康与武田家暗中勾结,虽经家康百般解释仍然下达了处死二人的命令,最后家康迫于信长的淫威不得不违心接受了这一命令。

当时筑山殿已于八月二十九日被杀。

当信康切腹之际被派遣成为介错人的是服部半蔵正成和天方山城守通纲,当时具体的职务是半藏担任介错,通纲担任检视,事实上他二人都很不愿担任此任务,但是事实是无情的,当信康切腹时,三人都十分悲伤,尤其是半藏,在信康切腹之后已无法举刀,而使信康承受了很大的痛苦,此时通纲见状,不顾悲痛,毅然拔刀砍下了信康的头。

事后二人一边哭泣着一边向家康报告信康的最后,此时家康也十分伤心,突然家康问通纲介错(剖腹时助手的辅助工作)时用的是哪把刀,通纲回答说是“势州村正”,家康顿时颜色大变。

事实上,家康以前的松平家两代当主都是死在了村正刀下,家康的祖父松平清康于天文四年(1535年)在尾张国守山被家臣阿部弥七郎暗杀,当时弥七郎用的就是村正,家康的父亲被近臣岩松八弥暗杀,当时八弥的配刀也是村正。

而家康本人幼年在骏河时也曾被村正刀伤了手指,这些虽然都可以说是巧合的,但是在庆长五年(1600年)关原合战中织田河内守长孝(织田有乐斋嫡子)的长枪又误伤了家康的手指,即当年受伤的那一手指,更巧的是此长枪也是势州村正制的,这一切不得不让家康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

以上诸事件都是村正与德川家的相关事件,而且无一吉兆,后来家康断定:“村正刀是专门作祟德川家的妖物”,并下令毁弃所有村正刀。

也正是因为此到了江户时期,虽然势州村正的刀工仍然在打制日本刀,但迫于幕府的压力,也没有人敢公然携带村正刀了,以前铭刀村正也都被改成了无铭刀或者伪装成了其他的刀铭。

直到倒幕战争开始时,倒幕派武士为了增强气势,在自己的佩刀上刻上村正二字,显示自己与德川幕府的势不两立。

编辑本段三卿代表大名家石高亲藩·谱代·外样田安家德川(田安)家甲斐·武藏·下总·摄津·和泉·播磨内天领、10万石亲藩一桥家德川(一桥)家甲斐·武藏·下总·下野·和泉·播磨内天领、10万石亲藩清水家德川(清水)家各处天领内、10万石亲藩辨别:御三家与御三卿听起来很相象,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御三家御三家,德川幕府亲藩中笔头,封地在纪伊(德川赖宣)、水户(德川赖房)、尾张(德川义直),称纪伊德川家、水户德川家和尾张德川家。

准许用德川姓氏。

若将军无子嗣,则继承人从御三家中的尾张和纪伊家挑选。

御三卿御三卿,由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创定。

为德川家嫡系一族,姓氏分别为田安、一桥、清水,封地散布在各处天领内,各领10万石。

(顺带一说,日本历史资料上说,那个七代将军家继身体不好智力又偏低,在位时被民间取了个绰号“尿床公方”。

由八代将军吉宗起,将军一职便由德川秀忠一系转移到纪伊德川赖宣一系,德川吉宗也非常出名,被誉为“中兴之主”大河剧就曾经拍过他。

十二代将军家庆时日本爆发过一场激烈的农民起义,日本人仿效我国写了本有名的小说〈〈天保水浒传〉〉。

幕府重要职位中央官大老:幕府临时的最高职务,负责统括政务,参与重要政策的确定,定额是一名。

老中:常设的最高职务,直属将军负责辅助管辖的政务最高责任者,总理政务的幕府官员,共四名或五名,由食禄二万五千石以上的世袭诸侯中指派。

御用人:将军近侍的最高职,向老中传达将军的命令,将老中的呈报传达给将军。

若年寄:负责管理将军直属的武将旗本与家臣御家人,定额为三至五名。

奏者番:掌管有关殿中所用礼仪事项的职务,在年初等诸大名谒见将军的时候,负责进行转达。

高家:由老中支配,掌管幕府的仪式和典礼(顺便说一下,与公家及皇室不同,幕府以能乐为典礼用乐),负责钦差、朝臣的接待,过往宫中的使节等,俸粮虽仅一千五百石,不过官级与大名并列。

大目付:由老中支配,作为老中的耳目,进行对大名、交代寄合、高家的监察等,负责幕政一切的监察。

町奉行:负责掌管江户城下町的警政、市政、消防、仲裁庶民争端,负责支配江户的町方,由老中所支配,比堪定奉行职位高。

勘定奉行:掌管幕府的财政,收支出纳,和租税征收。

寺社奉行:全国的寺院和神社、寺院和神社领的管理,掌管宗教统制的职务地方官除京都所司代、大坂城代、及骏府城代外,以下各官职一律统称远国奉行,由老中所支配京都所司代:负责京都警卫,对朝廷与关西大名的监视,并统辖畿内的直辖地。

在编制上是仅次于老中的重要职务,也是地方官职中的最高。

大坂城代:幕府驻大坂的长官,负责大坂城的城防,对关西大名的监视,手握关西紧急时的军事指挥权及诉讼裁断权,并统辖在大坂值班的幕府役人,由谱代大名出任骏府城代:幕府驻骏府的长官。

京都町奉行:负责京都一般町政与司法,定员2名。

大坂町奉行:负责大阪一般町政与司法,定员2名。

骏府町奉行:负责骏府一般町政与司法,定员1名。

伏见奉行:负责伏见的民政与司法,定员1名,唯一由大名就任的远国奉行。

长崎奉行:负责长崎的民政与司法,及负责对外的交涉,最初定员1名、寛永10年(1633年)增加至2名、贞享3年(1686年)增加至3名、元禄13年(1700年)增加至4名、十八世纪后又降至2名。

浦贺奉行:负责监视进入江戸湾的船舶,定员1名。

堺奉行:负责堺的民政与司法,定员1名。

山田奉行:负责守护伊势神宫、伊势、志摩两国的司法及鸟羽港的警备,定员1名。

日光奉行:负责守护日光东照宫,定员2名。

奈良奉行:负责监视奈良的大寺院如兴福寺、东大寺等,定员1名。

佐渡奉行:负责佐渡金银矿管理,定员1名。

新潟奉行:在1843年设置,因鸦片战争外国人活动日趋频繁而设,负责管理日本海的交通要冲,新潟港,幕末开港后又负责对外国人之交涉,重要性日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