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_光滑极限量规
5.3 量规公差带
• 校止-通(ZT)
– 用于轴用止规制造时的校 对 – 防止小于最小极限尺寸 – 本身是卡规 – 公差带从止规的下偏差起, 向轴用止规公差带内分布 – 止规通过即合格,不通过 即不合格
5.3 量规公差带
• 校通-损(TS)
– 用于轴用通规制造时的校 对 – 防止超过磨损极限 – 本身是卡规 – 公差带从通规的磨损极限 起,向轴用通规公差带内 分布 – 止规通过即合格,不通过 即不合格
5.2 泰勒原则
这样把工件局部实际尺寸+形状误差组成的合成边界尺寸处 于极限尺寸范围内,工件配合良好,便于装配。 量规检验工件时,就是体现的工件作用尺寸。 “通规”—过工件,故控制工件的作用尺寸,量规做成全 形量规,其长度等于工件要求的配合长度,其尺寸等于孔或轴 的最大实际尺寸。 “止规”—不过工件,不体现包容作用,故控制工件的实 际尺寸,量规做成不全形(点状),其尺寸等于孔或轴的最小 实体尺寸。
第五章 光滑极限量规
•
要求
– – – 光滑极限量规的作用、种类。 掌握工作量规公差带的分布。 工作量规的设计方法。 工作量规公差带的分布。 泰勒原则的含义,符合泰勒原则的量规应具有的要 求、当量规偏离泰勒原则时应采取的措施。 工作量规的设计方法。
•
难点重点
– – –Leabharlann 第五章光滑极限量规
光滑极限量规是一种无刻度、成对使用的 专用检验器具,它适用于大批量生产、遵守包 容要求的轴、孔检验。 用光滑极限量规的通规和止规检验被检轴 或孔,当通规通过被检轴或孔,同时止规不能 通过被检轴或孔,则被检轴或孔合格。
5.3 量规公差带
2.
• • • 校对量规的公差带 校通-通(TT) – 防止通规小于最小极限尺寸 校止-通(ZT) – 防止止规小于最小极限尺寸 校通-损(TS) – 防止超过磨损极限尺寸
校对量规的尺寸公差Tp=被校对量规 制造公差的50%
5.3 量规公差带
• 校通-通(TT)
– 用于轴用通规制造时的校 对 – 防止小于最小极限尺寸 – 本身是卡规 – 公差带从通规的下偏差起, 向轴用通规公差带内分布 – 通规通过即合格,不通过 即不合格
5.4 量规设计
量规设计包括:
① ② ③ ④ 量规结构形式 确定结构尺寸 计算工作尺寸 绘制量规工作图
5.4 量规设计
一、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原理 由“公差原则中包容要求”可知:光滑极限量规应按照 遵守“包容要求”的合格条件设计,即:“被测实际轮廓应 处处不得超越最大实体边界,其局部实际尺寸不得超出最小 实体尺寸”。因此,光滑极限量规的通规应模拟体现最大实 体边界(MMB),止规模拟体现最小实体尺寸(LMS)。 二、量规结构形式的选择 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主要有量规的结构形式设计、通规 和止规的形状设计及其尺寸精度设计等。 量规的结构形式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结构。常用 结构形式如图所示。
③ 表面粗糙度
测量面不应有锈迹、毛刺、黑斑、划痕等缺陷
Ra上限值在0.0025~0.4m之间(见表6-3)
5.4 量规设计
三、 量规的技术要求 量规的其他技术要求
量规的测量面不应有锈蚀、毛刺、黑斑、划痕等明显影 响外观使用质量的缺陷。其他表面不应有锈蚀和裂纹。 塞规的测头与手柄的联结应牢固可靠,在使用过程中不 应松动。 量规宜采用合金工具钢、碳素工具钢、渗碳钢及其他耐 磨材料制造。 钢制量规测量面的硬度不应小于700HV(或60HRC) 。 量规应经过稳定性处理。
孔的作用尺寸:在配全面全长上与实际孔内接的最大理想轴 的直径。D作<damin 轴的作用尺寸:在配合面全长上与实际轴外接的最小理规孔 的直径。 d作>d amax 工件无形状误差时,dwt(D 作 )=da(Da)。因此量规检验公件时, 为工件顺利配合。工件极限尺寸按泰勒原则判断。 泰勒原则: 孔的作用尺寸应大于或等于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并在任何位置上 孔的最大实际尺寸应小于或等于孔的最大极限尺寸;轴的作用于 尺寸应小于或等于轴的最大极限尺寸,并在任何位置上轴的最小 实际尺寸应大于或等于轴的最小极限尺寸。
5.1 基本概念
②环规(卡规):
按被测轴径最大实体尺寸(MMS)—dmax制造—通规 按被测轴径最小实体尺寸(LMS)—dmin制造—止规
环规(卡规)测量时,通规能顺利通过轴径,说明工
件da比dmax小,止规不能通过轴径,表示工件da比 dmin大, 即工件实际轴径da: dmin<da<dmax 则该工件为合格品。 反之,若工件通规不能过,或止规能通过,则该工 件为不合格品。
5.4 量规设计
四、量规工作尺寸的计算步骤
① 由国际GB1800.3~98查出被检测工件的极限偏差 ② 由表5-2查出工作量规的制造公差T和位置要素Z,确 定量规的形位公差; ③ 画出工件和量规的公差带; ④ 计算量规的极限偏差; ⑤ 计算量规的极限尺寸及磨损极限尺寸; ⑥ 按量规的常用形式绘制并标注量规图样
5.1 基本概念
国家标准GB/T 1957-1981 《光滑极限量规》是我国参 考ISO标准,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制定的量规标准。国标根据 量规用途不同,分为三类:
工作量规:制造工作中工人直接检验工件用量规, 通规代号“T”,止规代号“Z”。 验收量规:验收量规是验收工件时检验人员或用 户代表所使用的量规。验收量规一般不需要另行制造,
•
二是检验,即采用光滑极限量规来判断零件的局部尺寸和 体外作用尺寸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从而判断零件是否合 格。
5.1 基本概念
对成批的、标准的大批量工件使用一种专门的单值量具--光滑 极限量规来检验工件是否在允许的极限尺寸范围内,即工件是 否合格。这种方法效率高、检测方便。
光滑极限量规是一种无刻度的专用检验工具,用它来检验工 件只能确定工件是否在允许的极限尺寸范围内,不能测量出工 件的实际尺寸。
它是从磨损较多,但未超出磨损极限的工作量规中挑选 出来的,验收量规的止规应接近工件的最小实体尺寸。 这样,操作者用工作量规自检合格的产品,当检验员用 验收量规验收时也一定合格。
5.1 基本概念
校对量规:专门用于校对轴工件用的工作量规——卡规或环规 的量规。因为,卡规和环规的工作尺寸属于孔尺寸,由于尺寸 精度高,难以用一般计量器具测量,故标准规定了校对量规。 用来检验轴用工作量规在制造中是否符合制造公差,在使用中 是否已达到磨损极限时所用的量规。而孔用量规为外径,容易 控制与检验,故未设计校对量规。校对量规又分为: TT——在制造轴用通规时,用以校对的量规。当校对量规通过 时,被校对的新的通规合格。 ZT——在制造轴用止规时,用以校对的量规。当校对量规通过 时,被校对的新的止规合格。 TS——用以检验轴用旧的通规报废用的校对量规。当校对量规 通过,轴用旧的通规磨损达到或超过极限,应作报废处理。
5.1 基本概念
光滑极限量规的分类
按被检工件类型可分为: ①塞规。检验孔径的光滑极限量规称。 ②卡规(环规)。检验轴径的光滑极限量规。
5.1 基本概念
5.1 基本概念
工件按公差生产、工件合格是指其实际尺寸在 设计的极限尺寸之内,即: 轴:dmin<da<dmax 孔: Dmin<Da<Dmax 因此光滑极限量规(塞规或卡规)必须成对设计。
5.1 基本概念
量规的作用
量规是一种无刻度定值的专用量具,用它来检验工件时,只 能判断工件是否在允许的极限尺寸范围内,而不能测出工件 的实际尺寸,当被测要素采用包容要求时,多用它来检验。 量规有通规和止规之分,通常成对使用: 用通规来控制工件的体外作用尺寸(孔的通规是根据孔的最 小极限尺寸确定的,作用是防止孔的作用尺寸小于孔的最小 极限尺寸;轴的通规是根据轴的最大极限尺寸设计的,其作 用是防止轴的作用尺寸大于轴的最大极限尺寸)。 用止规来控制工件的实际尺寸(孔的止规是根据孔的最大极 限尺寸设计的,作用是防止孔的实际尺寸大于孔的最大极限 尺寸;轴的止规是根据轴的最小极限尺寸设计的,其作用是 防止轴的实际尺寸小于轴的最小极限尺寸)。
本章主要内容:
1、基本概念 2、泰勒原则 3、量规公差带 4、量规设计
5.1 基本概念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通常有两种方法: • 一是测量,即采用通用量具测出工件的具体尺寸,判断工 件是否合格。此种方法多用于零件的被测要素遵守独立原 则时,对要素的尺寸误差和形状误差分别测量,最后综合 判断零件的合格性。
5.2 泰勒原则
检验工件极限尺寸的原则— —包容原则具体应用 由于工件加工后有形状误 差,工件单一局部尺寸虽然 合格(在极限尺寸范围内), 但可能仍不能装配,即孔轴 在装配时,表现出来的是其 作用尺寸。例图5-3示的孔和 轴局部实际尺寸均合格,装 配时由于形状误差仍不能很 好装配。
5.2 泰勒原则
5.4 量规设计
制造公差为被校对轴用 50 量规制造公差 %,Tp = T / 2 = 0.0012mm 校对量规: 形状公差 校对量规制造公差
: 计算各种量规极限偏差
1.f25H8孔用工作量规一塞规 :
上偏差 = EI + Z + T / 2 = 0 + 0.005 + 0.0017 = +0.0067mm 通规T : 下偏差 = EI + Z - T / 2 = 0 + 0.005 - 0.0017 = +0.0033mm , 体尺寸重合 EI = 0 磨损极限与工件最大实
①塞规:
按被测孔最大实体尺寸(MMS)—Dmin制造—通规(通端) 按被测孔最小实体尺寸(LMS)—Dmax制造—止规(止端)
塞规测量时若通规能通过被检验孔,止规不能通 过被检孔,说明孔的实际尺寸比Dmax小,比Dmin大, 即工件实际孔径Da: Dmin<Da<Dmax 则该工件为合格品,反之工件为不合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