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人称比较1人称简介(1)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示行为、动作是属于谁的。
第一人称(我)属于说话人,第二人称(你)属于听话人,第三人称(他)属于说话人、听话以外的人.人称代词所指的是说话的人叫第一人称,如“我、我们”;所指的听话的人叫做第二人称,例如“你、你们”;所指的是其他的人或事物叫第三人称,如“他、她、它、它们”。
名词一般是第三人称。
(2)这三种人称各有其表达效果与优点。
第一人称的优点是,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读者认为这所描述的一切是作者亲历的。
第二人称叙述的好处是,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
第三人称叙述则显得比较客观公正,这是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2英汉人称比较英语中的人称第一人称:I me we us第二人称:you第三人称:he him she her it they them 等汉语中的人称第一人称:我我们“咱们第二人称:“你”(“您”)、“你们”第三人称:“他”、“她”、“它”、“她们”及“它们等1. 汉语没有格的区分,但是汉语的第三人称复数形式比英语的第三人称复数更具体。
汉语第三人称有性的区别,如“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
这些都是文字上的区分,语音里是没有性的差别的。
汉语里的“他”、“她”、“它”都发成[ta:]。
“他们”和“她们”在性上有很大区别。
2. 还存在两种不同的代词“咱们”和“我们”都指第一人称复数形式。
“您”是“你”的尊称形式,用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至于其他人称形式,英汉都能相互对等。
3.总体来看,就叙事体小说这种文体来看,英语的代词使用频率比汉语代词使用频率高;(1)第三人称代词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比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要高;(2)不论是英语还是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在两种语言中的使用频率均最高,而第三人称复数代词和第一人称复数代词在两种语言中使用频率均较低。
4.大小写之别。
在英语中,一般只是每个句子的第一个字母以及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要大写,但“I”不论在句子中处于何处均一概大写,在两边各矮一截的小写字母中显得鹤立鸡群,顶天立地。
至于you、they、he、she,则无缘享受此殊荣。
而汉语则无大小写之分,不论是我、你、他或她还是我们、你们、他们或她们均一视同仁,淹没在大小相等的文字当中,谁也不起眼。
第一人称比较:1.称用单数代词I 与“我”表示时的社交功能和普通语言的人称指示语一样,I和“我”的基本含义就指代说话者本人。
英语的第一人称指示语I指说话者本人,没有其他相应的表达方式;汉语的“我”指说话者本人,“但它也有一些非指示用法,如虚指和泛指等”。
汉语中有时用“本人指说话者自己,不过用得相对较少。
现代汉语用“本人”除了表示客观冷静陈述以外。
似乎还给人一种自大、高傲的感觉。
所以,大多数语境下用“我”,较少用“本人”。
相同1、第一人称指示语如用复数代词表示在英汉语中都有两个用法:其一,用于包括谈话对方;其二,用于不包括谈话对方(1)我们都是有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应该能理解学生的心情。
(包括听话人)(2) We both should understand students for we are experienced teachers for many years.(3)您安心养病吧!我们过几天再来看你。
(不包括听话人)(4) You’d better take a good rest. We will come to you in a few days.2、用复数第一人称代替单数第一人称来指说话人自己,即在体现中将单数的说话者编码为复数形式的情况在汉语、英语中都不少见:(1)看过了前面摆出的种种材料、做法和看法,我们( =我) 有些初步意见……(2)We (=I) have been observing the phenomenon for years, but at this stage we are (=I am) still unable to be very specific about its nature of its cause.its nature of its cause.例2 看过了你的个人简历,我们(= 我)有些初步意见……例1 这种用“我们”来代替“我”的用法多见于学术写作中,是说话人谦虚的表现,似乎在说他所取得的成就不完全归功于他个人。
从另一角度来讲,“we”的使用,可以使文章减少主观自负的意味,这样便于拉近读者与作者的心理距离,同时也是话语礼貌原则的具体体现。
在撰写论文时,尽管文章是作者独立撰写的,但为使自己提出的观点或发现的事实易于被人认同与接受,也常用“我们”或“we”,而不用“我”或“I”。
这种为了避免话语者过于主观和自我为中心,用不包括受话者的“we”来指称自己的用法叫做“编辑的我们”(editorial we)(姜望琪:2000),它能使对方感觉到与发话者之间的平等、友好的关系。
而例 2 则与以上情况不尽一样,说话者觉得自己以“我”或“I”的口吻说话分量不够,权威性不强,恐怕难以让他人确信时,便会使用“我们”或“we”,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增强其话语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以使听者觉得这不是个人所言,而是一个团体或一个领导集团的意见或主张,代表着集体的智慧和抉择。
以上两种情况在英汉语中都存在,但是在谈到过失或缺点时,便不能这样用,否则便成了推卸责任了”,虽然“we”和“我们”都可以代指第一人称单数“我”,但两者的语用意义并不完全一样。
英语中,“we”是皇室成员指称自己的一种特有用法,例如一个英国国王可以这样说:We will ourself reward the vistor.但汉语却没有此用法。
第let’s 在非常通俗的口语中有时可用作单数,这就是说它可以不包括谈话的对方,而只借指单数的“让我”,相当于let me:(3) Let’s (=me) give you a hand.差别1不同的第一人称复数之间的差别:在北方话里,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的第一人称指示语是“咱们”,“我们”却只指说话人及其伴随者一方。
在普通话中,“我们”、“咱们”都可用于包括谈话对方。
这两种不同的第一人称复数之间的差别在英语中没有直接的反映,但间接地在let us 和它的缩略形式let’s之间的差别上反映出来。
let us可能包括谈话对方,也可能不包括。
(5) Let us know the time of your arrival. (不包括谈话对方)(6) Let us work hard. (可能包括,也可能不包括谈话对方)而let’s 一般情况下包括谈话对方在内。
如:(7) Let’s go to the cinema. (包括听话人)因此不能说: Let’s go to see you tomorrow.2、在汉语里,“我们”还可以作为一种修饰语,以使语言显得亲切、友好。
例如 :(1)有我们这位老叔,你想听歌容易,要多少,有多少。
《李有才板话》3、在英语里 w e 可以指人或其它一事物,而汉语只有在童话语言中才有。
(1)May we come in?We 在这里可以指说话人和他们的宠物,如狗、猫等动物。
英语的第一人称指示语的复数代词表示说话人和伴随者时,伴随者可以指人或宠物,而汉语只有在童话语言中才有,这是两种文化的差异所导致,因为在西方国家人们把宠物当作是自己生活的伙伴来看待的。
可见这种用法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相同的部分,也有差异。
4.英语在并列主语中,第一人称代词“I”通常放在最后,汉语“我”却不这样。
Peter and I are studying in the same schoo1.我和彼得在同一学校读书。
5、当谈话双方不是面对面进行交谈 (如在电话中、广播中、有时也在电视上),在作自我介绍时 ,英语中往往不用第一人称指示语,而改用第三人称指示信息 ; 汉语中向对方作自我介绍时,则只用第一人称指示语。
(1)Hello, this is John Smith.(or John Smith speaking.)第二人称比较差别1、汉语中第二人称指示信息有时可以通过第一人称指示语表达。
汉语的“我们”和“咱们”都可以用来借指“你”或“你们”而这种第二人称批示信息在英语中极少见,英语往往直接用 you 表现出来。
下面是一些例子:(1)我相信,我们 ( 二你们 ) 每个青年同志一定不会辜负党和国家对我们 ( = 你们) 的期望。
(2)(你) 要记住,我们 ( = 你) 是学生 ,我们 ( =你) 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这种“移花接木”的指示信息常给听话人一种亲切感,故在正式场合多出自长者、领导之口,而在非正式场合,则为顾客、父母所乐于使用。
2、用第一、第二人称单数指代第一、二人称复数的情况在汉语中常常可以见到,而在英语中却少见。
(1)走,咱 (咱们) 今晚看电影去。
(2)你 (=你们) 大国敢不仁,我( =我们)小国也敢不义 !(3)还我 ( =我们的) 河山 !第三人称比较相同1 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专有名词和称谓名词作为第三人称指示语指说话人和听话人的情况(1)“老天爷你长眼呀,你视呀,要不是吾,这些家伙何时会从娘肚子里拱出来?他们(=你们)吃谷米,还没长成个人样,就烂肝烂肺,欺侮吾娘崽呀?”(韩少功《爸爸爸》)例(1)中“他们”实指“你们”,丙崽的妈妈在儿子受到欺负的时候,对那些后生崽的称呼,由于她心存顾忌,没有敢直呼“你们”,而用了“他们”,这是一种指桑骂槐的方式。
英语第三人称代词it在“It‟s me”中使用,这也是说话人向听话人介绍自己的用语,但只限于说话人认为对方能从他的声音中认出他来时才使用第三人称借指听话人不一定只限于代词,专有名词和称谓名词也可以借指听话人。
在汉语中第三人称借指第一人称,主要使用了一些称谓语和专名,其中幼儿与父母之间的话语最典型。
例如:(1)谁欺负宝宝(=你)了,叔叔找他说理去。
这种情况通常表现在幼儿与父母或长辈之间的谈话中。
(2)人家(=我)可不是小儿科。
(3)Sunday school teacher: “Can my little boy (=you) tell me what children go to Heaven?”(4)Bill (=I)wants an ice-cream, Mummy.(5)有的人(=你)就是不讲信用,借了钱该还不还例(5)中“有的人”指代“你”,由于说话人碍于面子,不好直说,靠这种方式委婉地提醒、告诫对方。
第三人称指示语借指听话人和说话人,是语用学所注意的问题。
这些情况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下表达出特定的交际效果和语用效果,从而达到成功的交际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