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分类专项训练卷(十)课外阅读部分学校班级姓名(一)高明的琴师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
他苦学了三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
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
老师听完以后,笑笑说:“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
明天,我带你去访问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早,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海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
十天以后,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琴师。
他累【】气喘吁吁,心情烦躁【】坐在沙滩上。
前面是一望无际【】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
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的“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得欢呼起来。
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后,成连先生真的来了。
当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夸奖说:“好,好,好极了!”1. 给下列词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打“√”)“明.白”①明亮②清楚③公开“苦.学”①痛苦②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③有耐心地;尽力地2. 用“‖”给短文分段,并给每段加个小标题。
3.在第三自然段的【】内填上“的”、“得”、“地”,注意正确哟!4. 填空(1)俞伯牙是时代的琴师。
他曾拜为师,苦学三年,创作了一部名叫《》的乐曲。
(2)俞伯牙修改乐曲时,面对的是,身后是。
5. 短文题为《高明的琴师》,该如何理解呢?完成填空。
有人认为,成连先生是“高明的琴师”,因为有人认为,俞伯牙也是“高明的琴师”因为还有人认为,其实也是高明的琴师,因为6. 读了短文,你从中得到的收获是什么?(二)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驶。
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
孩子大喊求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
船越来越远,孩子的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
放弃吧!他对自己说。
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神情。
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后的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下令返航,回去找。
这时,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
又有人说:“为一个黑奴孩子,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
当孩子苏醒过来之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
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的时间?”孩子回答:“我知道您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你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感到耻辱……。
”一个人能被他人信任是一种幸福。
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更是一种幸福。
1.在短文中找故事的题目:2.根据你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填空:(1)船长当时“犹豫了一下”是因为(2) 小孩“跪”是因为;老船长“跪”是因为(3)在孩子的眼里,船长是一个的人,一个的人。
(4)在你的眼里,孩子是一个的人,一个的人。
3.联系上下文,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在文中横线上补写孩子当时的想法。
4.朗读6、7、8三个自然段时,老船长的话应该用的语气,孩子的话应用的语气来读。
5. 读完本文,你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能被他人信任,是一种幸福;用真诚的心去待人,是一种幸福;,;,。
(三)巢我要启程了。
妈妈,你却哭了。
我要启程了。
昨天黄昏时我告诉你,说天边飞过一队大雁,你默默凝视着我,为什么目光里竟闪过一丝黯然?今天早上,我把自己在雁阵里的位置指给你看,你却哭了,问:“为什么不能晚点儿……比如说明天……(A)”心永远属于你,妈妈,【】翅膀不属于巢。
我要启程了,因为我是雁。
我要启程了。
小木屋里昏黄的油灯,整整亮了一夜。
你坐在我的床头,就像守护我小时候那只旧摇篮。
一定是想起了那些雨横风狂的夜晚,想起了那裹在黑暗里的严寒,想起了你怕雷声的小雏雁是怎样颤颤地依偎在你的身边……(B)一定是想起了你曾注入给他的一切,生命、青春、和勇敢;想起了他给你带来的一切,幸福、未来和尊严……一定是想起了那条路,那条你没能飞完的路,又要由一双更有力的翅膀,铺向金秋的蓝天……是的,一定是想到了这一切,因为妈妈哭了。
我要启程了。
是怕打湿我的双翼吧,你转过身,悄悄擦去泪珠,又最后叮嘱我,别忘了回家的路……(C)放心吧!妈妈。
无论我要飞多高多远,也无论这飞翔里有多少风暴,多少艰难,【】有你的祝愿,【】没有什么能把我的翅膀折断,我也就一定能为你衔回绿色,衔回绿色的春天!我要启程了。
再见了,妈妈。
再见了,我的巢……1.“巢”字查字典时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
“巢”的原意是指()。
文中比喻()。
2.在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地凝视()地依偎()的夜晚()的翅膀3.请在的【】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4.给短文A、B、C三处的省略号选择正确的用法(填序号)。
省略号的作用主要有:①声音的延续;②说话结结巴巴、断断续续;③列举的省略;④引用说话未完;⑤语意未尽。
A( ) B( ) C( )5. “我要启程了”在文中的意思是:;“我要启程了”在文中多次出现,表达了。
6.文中多次写到妈妈哭了,仔细体会一下,这“哭”中饱含了妈妈什么样的情感?7.你是怎样理解文章划“”这句话的。
8.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哪些有关母亲的诗句?请写出一句在下面。
(四)红叶与红莲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望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飘散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hán bāo yùfànɡ()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舒畅!——徘徊了一会,窗外雷声发作了,大雨接着就来,越来越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摇摆。
在那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出去,也无法可想。
对面屋里母亲唤着,我便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身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fùɡài()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打在勇敢慈爱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能为我遮挡!1.根据短文中的拼音,把词语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2.文中的“唤”还可以换成什么词?()3.用“”划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
4.读句子,联系短文回答问题。
(1)用“”划出与“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摇摆。
”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
(2)“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这句话写了作者的心情。
想一想,作者原来的心情怎样?原因是什么?现在的心情怎样?原因是什么?6.你还学过哪些描写荷花的篇章?请把印象深刻的语句写下来,可以写课文片断,也可以写诗句。
(五)扬州个园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
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
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以示主人不俗。
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形开朗。
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
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楼,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头便是“秋山”。
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
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
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亭”,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
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
山脉、山顶“终年积雪”。
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1.,2.本文介绍个园,是按顺序写的,在文中用“”划出表明这一顺序的词语。
3.概括个园四季假山的特点。
春山:;夏山:;秋山:;冬山:。
4.照样子写句子。
例: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
5.“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一句中“相传”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6.全文的结构安排是()A.总---分---总 B.总---分 C.分---总 D.并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