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的典范
尊敬的☆市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迎来了全市☆产业发展现场会在☆隆重召开。
在此,我谨代表县四家班子及全县☆万人民,向莅临此次会议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关键要有产业支撑。
近年来,☆县紧扣全市“产业转型、创新发展”战略部署,把☆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以“六三”机制破题,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初步走出了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转型发展道路,被列为农业部基础☆扩群增量项目县、☆省首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年,全县☆存出栏量达☆万头,实现产值☆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元。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三级联动”引领发展。
一是县级扶持驱动。
县委、县政府把☆产业作为农村五大支柱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培育,专门成立以政府县长为组长的☆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经过充分调查研究论证,有针对性地出台《关于加快☆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在☆基地建设、品牌打造、加工营销等方面给予系列政策扶持。
同时,积极协调人保公司将☆保险纳入政策性保险范畴,县财政提供保费补差,养☆户只需缴纳☆元/头的保费,便可获得☆元/头的最高赔付,大大降低和减少了☆养殖风险。
二是乡镇规划推动。
以乡镇为主体,打破行政区划界
限,因地制宜重点规划建设“以贫困村☆村、☆村、☆村、☆村、☆村等为主体的以奖代补示范带,以少数民族聚居区☆村、☆村、☆村、☆村等为主体的扶贫开发示范带,以适度规模发展☆村、☆村、☆村、☆村等为主体的提质增量示范带”3个1万头☆养殖示范带,布局☆个☆万头以上的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县☆产业到2020年达20万头以上。
目前,全县养☆重点专业村达☆个,有养☆户☆户。
三是村级示范带动。
针对村民不愿改变传统养殖模式、不敢大胆尝试承担市场风险等心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采取村干部任职承诺、联组包户,党员大户设岗定责、结对帮扶等方式,以实际行动带动村民发展。
比如,☆村☆名村干部联系☆个组、☆名党员、☆户普通群众,短短三年时间带动全村发展☆☆余头,形成了“支部带队伍抓产业,干部带党员抓示范,人才带资源抓项目,党员带群众抓发展”的党组织引领发展生动局面。
二、“三元投入”滚动发展。
一是整合财政专项资金。
每年县级财政预算安排☆万元☆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产仔奖补、贷款贴息、☆养殖基地建设、配种补助及无偿提供液氮。
创新推行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农办、财政、发改3家部门牵头,其他涉农部门联动的“1+3+X”财政资金整合机制,整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石漠化综合治理、扶贫连片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资金集中打捆使用。
☆年以来,全县已累计投入财政资金☆万元,拉动民间资金☆亿元投入☆产业发展。
二是建立互助循环资金。
为解决☆产业发展初期资金不足问题,在☆镇☆村试点探索成立☆产业发展资金互助社,将省、市两
级拨款☆万元和村民自筹☆万元共同作为资金互助社管理本金,每年为☆养殖农户提供☆元的贷款,专门成立理事会和监事会,负责审核贷款对象、监管贷款程序、督促到期还款等具体事项。
互助社成立的第一年就有50%的社员借款,资金周转率高达90%。
这一机制探索,为全县☆规模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撬动金融信贷资金。
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与村(社区)和☆养殖专合组织建立合作关系,银行基于村“两委”提供的基本信息,对各养殖户的贷款额度、信用情况、养殖规模、资产数量进行综合评估,分梯度对农户提供☆万的贷款金额,有效解决☆产业发展融资难问题。
目前,县邮储银行已与☆村合作推出☆专业养殖信用贷款,累计为☆户农户提供贷款☆余万元。
三、“三化并举”科学发展。
一是养殖规模适度化。
在推进农户分户散养过程中,注重家庭农业人口数量、农田规模和☆养殖规模的匹配,以☆头适度规模养殖户、☆头以上的家庭牧场为重点,推进☆养殖适度规模发展,实现低成本扩张和可持续发展,新建成存栏☆头以上的适度规模养殖大户☆户,存栏量☆头以上的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小区☆个,存栏量达☆头以上的规模标准化养殖场☆个。
二是养殖设施标准化。
按照标准化设计、规范化建设、良种化繁育、精细化养殖、科学化防疫、制度化管理、无害化处理的“七化”要求,引导农户采取多户联建、股份制合建、养殖大户单建或加工企业兴建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并配套完善沼气池、化粪池、干化池等养殖设施。
目前,养殖农户已建圈舍☆平方米,新建圈标准化率达100%。
三是养殖技术生态化。
积极推广,探索“☆
粪—沼气—牧草”“☆粪—蚯蚓—鸡”等☆粪综合利用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引导种植优质优质牧草☆万亩,培育发展☆粪养殖蚯蚓☆亩、养鸡☆万只。
这样既最大限度减少☆养殖污染,又为大田农作物、牧草、蔬菜栽培等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林草覆盖率,确保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三环相扣”链式发展。
一是“上游”基地能繁壮大。
大力实施国家能繁☆扩群增量和市级财政能繁☆示范带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市级财政补助资金,采取每头☆补助☆的以奖代补方式,鼓励农民大量采购繁殖☆,有效解决☆种源发展壮大问题。
大力推广“专合组织+农户”“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推进☆产业示范化、规模化发展。
全县已建成各类☆养殖场、养殖小区☆个,其中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个;发展养☆专业合作社☆个,其中,省、市、县级示范专合社☆家。
二是“中游”市场集中交易。
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集定点交易、现场交易、期货交易、电子交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川南☆交易市场,促进☆公开透明交易。
目前,☆交易市场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年交易☆可达☆万头以上。
三是“下游”企业品牌营销。
在☆工业园区建成年宰杀☆万头的“☆”公司,在☆镇☆村建成年产☆吨☆肉加工厂,成功培育打造了“☆”“☆犇”“☆”等特色品牌,其中☆获☆年☆农业博览会参展产品“特色产品奖”,我县被国家农业部确认为“无公害优质☆生产基地”。
五、“三方合作”创新发展。
一是科研院校技术攻关。
与☆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签订协议,建立“院县合作”机制,邀请
专家对我县☆品牌研发进行研究攻关和讲座培训,推动技术人员专业知识更新,每年培训达☆万余人次。
同时,通过“院县合作”积极推广黄☆改良冷冻精液人工受精技术,大力发展饲养杂一、二代可繁☆,建成液氮冻精冷藏室☆个、配种中心站☆个、改良配种点☆个、授精站点☆个,培养授精技术人员☆名,完成杂改配种☆万窝。
二是职能部门联系指导。
在县畜牧部门成立了注册☆余名会员的全县畜牧兽医协会,改制建设☆个全额财政拨款的乡镇畜牧兽医站,并在村级组织配备☆名村级防疫人员,形成了县级畜牧部门统筹协调、乡镇畜牧兽医站全面推广、村级技术人员跟踪指导的三级技术服务体系。
积极推广☆科学改良、细管冻精冷配、秸秆养畜、科学饲养管理、制度化防疫等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并强化从养殖到☆肉鲜销、产品深加工各环节的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专业协会全程服务。
在组建县级专业协会的基础上,乡镇和各专业村也相继成立☆养殖专业协会。
专业协会每年邀请专家和养殖专业技术人员,围绕☆繁育、养殖、育肥等☆个方面,定期对农户开展养☆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服务,免费发布市场信息,解决养殖户养☆技术、市场销售等问题。
同时,积极指导农户种植皇竹草、黑麦草等饲草料,帮助农户低价购买酒糟粉、麦麸、玉米等饲料,有效降低养殖成本。
六、“三个结合”协同发展。
一是坚持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针对贫困户制定个性化的☆产业发展方案,帮助解决启动资金、养殖技术、市场销售等问题,促进了贫困户增收脱贫。
☆年以来,全县有☆户贫困户因养殖☆而脱贫,户均增收☆元左右,其中☆户农户
新(改)建了房屋。
二是坚持产业发展与基础配套相结合。
按照“产业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的工作思路,通过以奖代补、一事一议、农户自愿筹资等方式,大力推进养☆专业村以标准化圈舍建设为重点,同步配套便民路、安全饮水、沼气池等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全县☆个养☆专业村已建成清洁化、标准化农户散养圈舍☆余平方米,规模场☆个,通村公路☆千米,产业便民路☆千米,构建起☆分钟生产生活路网,人畜100%用上了清洁安全的自来水。
三是坚持产业发展与新村建设相结合。
在规划建设新村时,充分彰显产业特色、历史文化等元素,打造特色鲜明的主题新村。
比如,☆村在推进标准化养殖圈舍建设过程中,坚持把村民生活区与养殖区适当隔离开,既方便养殖生产,也利于卫生防疫管理。
同时,该村还把广场建设为体现☆文化的☆广场,农房墙体宣传画、养☆科普知识宣传栏等随处可见,整个村庄“☆气十足”。
各位领导,我县☆产业发展取得的这些成绩,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市畜牧水产局及市级各部门关心支持的结果,但我们深知与省市要求、与群众期望、与兄弟县(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许多不足。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发展现场会在☆召开为契机,认真领会各位领导重要指示精神、借鉴兄弟区县宝贵经验,寻找差距,完善措施,创新机制,加快推进☆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努力为全市☆产业加快发展扛旗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