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与妻书爱情,是花前月下的浪漫;是执手相看的缠绵;是海誓山盟的誓言;是耳濡鬓染的相守。
可当爱情遭遇血雨腥风的革命;横亘家国天下的选择。
相爱的人又会作出怎样的选择?今天,我们跟随林觉民一起感受他的家国情仇。
请随我一同走近课文——1、掌握本文重点实虚词,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词的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领会“吾至爱汝,既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思路。
3、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裴多菲有一首诗写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面临爱情和事业的选择,我们应该选择哪一边呢?今天我们来看看革命烈士林觉民在《与妻书》里是怎么选择的。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
卿卿..如晤.(qīng wù)搁.笔(gē)称.心快意(chèn)不能禁.(jīn) 使之肖.我(xi ào) 一恸.(tòng) 嗟.夫(jīē) 相和(hè)2.听老师范读,注意停顿并划出朗读的停顿。
3.知道学生大声读课文,4.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与:①与妻书(动词,给,给予)②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介词,和,同,跟)③吾与(汝)并肩(携连词,表并列,和、同。
)竟: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动词,完毕,终了)②何竟日默默在此,(也副词,全,整,终。
)及: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动词,推广到)②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介词,等到。
)书:①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名词,信)②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动词,写)(2)词类活用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一个“老”,形作动,尊敬;后两个“老”形作名,老人。
)②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幼”形作动,爱护;后两个“幼”形作名,小孩。
)③称心快.意(使动用法,使……愉快。
)④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意动用法,以……为乐。
)⑤瓜.分之日可以死(瓜,名作状,象切瓜一样;死,使动用法(其后省略宾语“之”),使……死。
)⑥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动作名,远行的事情。
)⑦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名作动,追求。
)⑧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名作状,用数字。
)⑨汝幸而偶.我(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配偶。
)⑩卒不忍独善.其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善、好。
)(11)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尽:形作动,写尽。
万千:数作名,很多的话。
)(12)意洞手.书(名词作状语,用手,亲手。
)(13)当尽.吾意为幸.(尽,形作动,领会尽,领会透;幸,形作名,幸事。
)(3)古今异义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义:双音复合词,并且推广到;今义:表并列的连词。
)②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结果的连词,因此。
)③汝泣告我(古:筹划、治理。
今:整理过的蚕丝,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④家后日当甚贫。
(古义:以后的日子。
今义:后天,明天的明天。
)⑤汝可以模拟得之(古义:想像、揣摩。
今义:模仿。
)⑥钟情如我辈者(古义:感情丰富,多情善感。
今义:感情专注(多指爱情)。
)(4)通假字①几家能彀 (“彀”通“够”)②依依旁汝也 (“旁”通“傍”)③念六夜四鼓 (“念”通“廿”)(5)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②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2、省略句①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妾愿随君行(省略介词宾语)②吾居(于)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省略介词“于”)③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于)今日之中国(省略介词“于”)④吾辈处(于)今日之中国(省略介词“于”)⑤天灾可以死(人)(省略宾语)⑥谁知吾卒先(于)汝而死乎(省略介词“于”。
)⑦吾今与汝无言(可说)矣(省略谓语)3、倒装句①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定语后置)②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定语后置)③吾爱汝至(状语后置)④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主谓倒装句)4、固定结构①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表选择,与其……不如……则)②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表疑问,把……怎么办,对……怎么样,拿……怎么办。
)5.作者链接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侯县(今福州市)人。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
14岁进高等学堂,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课余谈到时事,总是慷慨激昂地说:“中国不革命不能自强”.毕业后到日本留学。
1911年(就是辛亥革命那一年)春天,留日学生接到黄兴、赵声两人的来信,说事情大有可为,林觉民于是离东京回国,准备在福建起义响应。
到了香港,黄兴把他留下来协助广东革命事务。
于是他便停止了建州起义响应的计划,专程回福建召集同志来香港参加广州起义。
三月二十九日(阳历四月十七日)早晨,他和方声洞等率领全体福建同志入广州,和林广尘(文)会于城内。
下午五点多钟,一同攻击轰炸督署,不幸中弹受伤,力尽被捕。
在审讯中,他从容不迫,纵论世界大势,宣扬革除暴政,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
6.背景链接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从1905年创立兴中会开始直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胜利,其间先后发动了十多次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起义,后因起义死难的烈士都埋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冈,故又名之曰“黄花冈起义”。
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诚挚地表达了对革命势力、事业的热忱和对妻子的至爱,同时也深刻地阐明了个人的爱情和幸福同革命事业、全体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联,有主有从的辩证关系;表白了他作为一名坚定的民主主义革命志士的革命人生观;体现了作者舍身为人民的崇高精神。
7.文体链接本文作者林觉民是黄花冈有名的七十二烈士之一,这封信就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24日即农历3月26日夜四鼓)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读懂文意1.自由朗读课文。
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二)整体感知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交流点拨】本文是一篇以写情为主、情理结合的记叙文。
全文以"忍悲为汝言吾衷"崐的"吾衷"为主线,结合叙情忆事,进行深刻的说理,阐明了本文的中心思想崐──"吾至爱汝"并"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从而"使吾勇崐于就死",并"敢先汝而死",进而慰"汝不必以无侣为悲"。
(三)文本探究1.“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说明这是一封什么信?【交流点拨】诀别信。
2.文章开头说,“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向妻子解释的?【交流点拨】:一方面表明他是爱妻子的;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不忍当前时势,愿“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3.“卒不忍独善其身”一句的含义及在全文中的作用?【交流点拨】“独善其身”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只顾自己好,不顾别人。
林觉民虽“至爱”妻子,他要把这种爱推广到普天下受苦人身上,因此不愿“独善其身”。
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结。
4.在这封遗书中,作者反复强调的是“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一中心思想。
这一中心思想是怎样贯穿全文的?【交流点拨】文章第1段“吾作此书,……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这句话,说明了写遗书时的心情和原因,在说明心情时即深含“吾至爱汝”的感情,而说明原因则正是为了引出“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第2段中“吾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则是直接提出了全文的中心。
第3段集中抒发了“吾真真不能忘汝也”的感情,呼应了中心前半的“吾至爱汝”。
第4段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呼应了中心后半点的“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第5段进一步呼应“吾至爱汝”,表达了自己“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的心愿。
第6段围绕着“汝幸而偶我,……卒不忍独善其身”这个中心句,慨叹“幸”与“不幸”,实际上也是紧扣中心:“幸”,“吾至爱汝”;“不幸”,使自己“就死”。
第7段希望妻子“当尽吾意”,这里的“吾意”,就是遗书的中心,以此结束全文。
5.本文写作特色是什么?【交流点拨】本文的写作特色是抒情为主,以情见长,兼及记叙,议论。
作者把感夫妻之恩爱,愤国家之黯弱,怜天下之离散,悲夫妻之死别的复杂思想感情融于一体。
信的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生人作死别”的显豁,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
(四)深层感悟1.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曲爱情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歌?【交流点拨】(1)林觉民在牺牲前给妻子的绝笔书中表现了儿女之情的缠绵细腻,也表现了革命豪情的激昂慷慨。
这封信所表现的对妻子的爱情,正是作为献身革命和人民的一种基础和衬托。
没有对亲人的爱,也就无法将这种爱扩充成为对天下人的爱;没有对妻子笃深的感情,也就无以衬托他舍此捐躯之高尚情操。
(2)《与妻书》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之所以能与广大读者产生共鸣,就在于作者把人世间经常发生的生离死别赋予了悲壮的爱国主义色彩,在于他把热爱亲人和热爱人民的情感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
“为汝言之”,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写遗书时的心情。
其中深含“吾至爱汝”的感情,而写遗书的原因就是下文要详谈的全文中心的后半部分:“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3.文章第2自然段中说,“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而在第4段末了又说“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这是简单的重复还是论述的深入?【交流点拨】是论述的深入。
第一次向妻子解释,是在概括的述说后得出的结论;第二次说“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是在详细叙述钟爱之情以及与当时形势对比之后得出的结论。
4.有人说,很多革命烈士的遗书往往写得激昂慷慨、大义凛然,而《与妻书》为何如此委婉,“汝忆否?”一节,近乎闲情逸致?【交流点拨】这是一封非同平常的绝笔书,因为担心妻子不理解而产生误会,因此处处要作安慰与解释;再则,写爱得深——爱妻子,爱生活,更见其精神境界之高,死得伟大。
5.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思想感情,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交流点拨】(1)直接抒情;正是作者面临为革命英勇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感情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