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
24岁 24岁—— 参加广州起义 25岁 25岁—— 黄花岗之役 七十二烈士之一
(1886-1911)
林觉民像 字意洞, 字意洞,号抖飞 近代民主革命者
(“革命前仆后继,决无退却之 革命前仆后继, 说!不可失信于海外侨胞和国 内同胞。 内同胞。”) 只有革除暴政,建立共和, (“只有革除暴政,建立共和,才 能使国家富强, 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 矣!”)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总纲】 【总纲】 “爱汝”之情: 三忆、三愿 爱汝” 爱汝 之情: 三忆、 “就死”之理: 国家灾难 、人们命运 就死”之理: —— 为天下人谋永福
爱国之情
爱
升 华
融 合
吾至爱汝,即 吾至爱汝, 此爱汝一念, 此爱汝一念, 使吾勇于就死 也。
本文作者林觉民是黄花冈有名的七十二烈 士之一,这封信就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 (4月 士之一,这封信就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 24日即农历 日即农历3 26日夜四更 日夜四更) 24日即农历3月26日夜四更)写给妻子陈意映的 一封绝笔信。在这封绝笔信中, 一封绝笔信。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诚挚地表 达了对革命势力 事业的热诚和对妻子的至爱, 对革命势力、 达了对革命势力、事业的热诚和对妻子的至爱, 同时也深刻地阐明了个人的爱情和幸福同革命 事业、全体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联, 事业、全体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联,有主有从的 辩证关系; 辩证关系;表白了他作为一名坚定的民主主义 革命志士的革命人生观; 革命志士的革命人生观;体现了作者舍身为人 民的崇高精神。 民的崇高精神。
作者写作《与妻书》的原因和当时的心情是什么? 作者写作《与妻书》的原因和当时的心情是什么? 写遗书的原因: 写遗书的原因:表死别之意 原因 恐汝不察吾衷 恐汝不察吾衷 写遗书时的心情:悲。 写遗书时的心情: 心情
集中体现“吾衷” 集中体现“吾衷”的一句话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 吾至爱汝, 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重点文言现象
今则望其真有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卒不忍独善其身 它,代词 他们, 他们,代词 自己, 自己,代词 这,指示代词 副词,表示祈使, 副词 表示祈使,规劝 表示祈使 副词,表示祈使, 副词 表示祈使,希望 表示祈使 副词,表示揣测 副词 表示揣测
其
吾望其言是实 汝其勿悲 汝其善抚之
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全文中心 【总纲】 总纲】
忆 往 事 抒 爱 妻 之 至 情 三 忆
(寄情于事) 寄情于事)
夫妻谁先死 的谈话 对妻子眷念之 对妻子眷念之 为妻子着 深,为妻子着 想“无所不 至”,用事实 说明自己绝不 是一个无情的 人。
新婚的甜蜜 生活情景
妻
情 的 情
论说“ 论说“吾 至爱汝” 至爱汝”
当时国家腐 败,社会黑 暗,灾难深 重。 论说 “就
与
林 觉 民
妻 书
被 誉 为 天 下 第 一 情 书 书 笔 绝 名 又 书 妻 与
解题及作者简介: 解题及作者简介: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 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 1905年创立 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从1905年创立 兴中会开始直到1911 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1年 日武昌起义( 兴中会开始直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 亥革命)的胜利, 亥革命)的胜利,其间先后发动了十多次武装 起义,1911年 27日 农历3 29日 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的广州 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 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 一次起义, 一次起义,后因起义死难的烈士都埋在广州 城外的黄花冈,故又名之曰“黄花冈起义” 城外的黄花冈,故又名之曰“黄花冈起义”。
有人以保存国家元气劝两广总督张鸣 岐对林觉民刀下留情,张鸣岐说: 此人 岐对林觉民刀下留情,张鸣岐说:"此人 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 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 也称得上奇男子 也称得上奇男子……这样的人才留给革 这样的人才留给革 奇男子 命党,为虎添翼 这还了得!"临刑谈笑自若 为虎添翼,这还了得 临刑谈笑自若, 命党 为虎添翼 这还了得 临刑谈笑自若, 引颈就义,年仅25岁 引颈就义,年仅 岁。
课本解读
本文是一篇以写情为主、情理结合的 本文是一篇以写情为主、 记叙文。全文以“忍悲为汝言吾衷” 记叙文。全文以“忍悲为汝言吾衷”的 吾衷”为主线,结合叙情忆事, “吾衷”为主线,结合叙情忆事,进行深 刻的说理, 刻的说理,阐明了本文的中心思想 ──“吾至爱汝” 吾充吾爱汝之心, ──“吾至爱汝”并“吾充吾爱汝之心,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从而“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从而“使吾勇于就 敢先汝而死” 进而慰“ 死”,并“敢先汝而死”,进而慰“汝不 必以无侣为悲” 必以无侣为悲”。
善,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形容词作动词,
通假字: 通假字:
(1)几家能彀 ) (2)念今夜四鼓 )
“彀”同 彀 “够” “念”通“廿” 念
(3)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 旁,通“傍”,靠近) 靠近)
用典: 用典: 司马青衫、太上忘情、 司马青衫、太上忘情、 望眼欲穿、骨化为石、 望眼欲穿、骨化为石、破镜重圆 引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②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竟日不出门
竟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与妻书
给,动词
与使吾先死, 与使吾先死,无宁汝先吾而死
与
与“无宁”组成表选择的固定结 无宁” 构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跟,介词 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吾先死留苦与汝 和,连词 给,动词
本报讯 这不是一则“新闻”,事件已发生了近两年,地点在仓 这不是一则“新闻” 事件已发生了近两年, 山区仓前公园,解放大桥南桥头往西不到200米 山区仓前公园,解放大桥南桥头往西不到200米。林觉民的塑像倒 在一个公厕旁,大部分被毁,残留的部分被当作一些不愿付3 在一个公厕旁,大部分被毁,残留的部分被当作一些不愿付3角如 厕费的人的小便槽。塑像的脸部完好,目光坚毅地看着前方; 厕费的人的小便槽。塑像的脸部完好,目光坚毅地看着前方;而 它的胸膛以下的地方则被烧出一个大而烂的空洞, 它的胸膛以下的地方则被烧出一个大而烂的空洞,空洞里是烂树 荔枝壳和一些乌七八糟的垃圾。据了解,塑像1996年落成 年落成, 叶、荔枝壳和一些乌七八糟的垃圾。据了解,塑像1996年落成,原 先立在花圃中,玻璃钢质地半身像,底座上铭刻着林觉民的生平, 先立在花圃中,玻璃钢质地半身像,底座上铭刻着林觉民的生平, 及其24岁进攻两广总督府和后来从容就义的事 特别提到, 岁进攻两广总督府和后来从容就义的事, 及其24岁进攻两广总督府和后来从容就义的事,特别提到,林觉民 与妻书》 为后人所传颂” 管理处主任告诉记者: 的《与妻书》“为后人所传颂”。管理处主任告诉记者:“仓前公园 过去比较旧,我们将它变成新公园。 过去比较旧,我们将它变成新公园。林觉民塑像的位置现在被一 个‘水文化’的城市雕塑所取代,这个项目是与仓山园林局商量过 水文化’的城市雕塑所取代, 同时还说,拆除林觉民的塑像是出于美观的考虑, 的。” 同时还说,拆除林觉民的塑像是出于美观的考虑,原来的塑 像显得旧了,不好看。而且在拆下时,塑像已损坏, 像显得旧了,不好看。而且在拆下时,塑像已损坏,没有多大价 所以就没有多做处理。他还表示, 值,所以就没有多做处理。他还表示,重塑林觉民的塑像并不要 花多少钱,如果需要,可以重塑一个。 2004-07-16) 花多少钱,如果需要,可以重塑一个。(海峡都市报 2004-07-16)
一词多义
其: 代词〗 〖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 )(们)(的 “他(她、它)(们)(的)” 有时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 “自己” 自己” ”“那 指示代词 “这”“那” 副词〗 〖副词〗 将要 难道” 表反诘 “难道” 表祈使 “一定”“要” 一定”“要 ”“ 连词〗 如果” 〖连词〗 表假设 “如果” 还是……” 表选择 “是……还是 还是 助词〗 〖助词〗 无义
词类活用
名词“偶”用作动词, 名词“ 用作动词, “嫁” 前“老”为形作动,“尊 为形作动,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 作名词, 敬”,后“老”作名词, 老人” “老人” 3、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前“幼”为形作动,“爱 幼 为形作动, 为名词, 怜”,后“幼”为名词, 孩童” “孩童” 4、称心快意 称心快 称心 “快”,使动,使意快 使动, 1、汝幸偶我 汝幸偶 汝幸 5.卒不忍独善其身 卒不忍独善 卒不忍独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裴多菲 ——裴多菲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 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 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 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 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 ——毛泽东 雨。——毛泽东
教学目标
(一)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 一 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 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理解“吾至爱汝, (二)①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 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 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 理清文章的思路; 理清文章的思路; ②掌握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 中的意义和用法。 中的意义和用法。
一、整体感知
看翻译, 看翻译,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正字音
称心快意 chèn 几家能彀 几家能彀 gòu 必不能禁 必不能禁 jīn 使之肖 使之肖我 xiào 依依旁 依依旁汝也 bàng 念六夜四鼓 niàn
课文整体感知
诵读理解课文基本结构: 诵读理解课文基本结构: 第一部分(1):说明与妻书的原因和心情: 说明与妻书的原因和心情: 第一部分( ):说明与妻书的原因和心情 “与汝永别”,“忍悲为汝言之”。 与汝永别” 忍悲为汝言之” 第二部分( ):阐述 吾至爱汝, 阐述“ 第二部分(2-4):阐述“吾至爱汝,即此爱 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情感。 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情感。 第三部分(5-6):再诉“吾不能舍汝”的永别 再诉“ 第三部分( ):再诉 吾不能舍汝” 的哀痛。 的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