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月考试卷

2020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月考试卷

(5)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6)__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答案】(1).将军百战死(2).壮士十年归(3).朔气传金柝,(4).寒光照铁衣(5).万里赴戎机(6).关山度若飞(7).示例:大漠孤烟直(8).长河落日圆(9).影入平羌江水流(10).遥怜故园菊
D.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故选A。
5.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括号里,最恰当的关联词语是 ( )
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 )我走到哪里,( )我睡得很沉,( )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 )会忽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A. 不管 还是 或者 就
B 不管 即使 或者 都
C. 不论 或者 还是 都
(2)《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兰诗》中的《木兰诗》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古以来写黄河的诗歌不胜枚举,请你默写两句与黄河有关的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写作意图的理解。选文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从写作手法来看,是作者将读者引入中国历史的深处,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去思考;从引用内容来看,交代了邓稼先生活工作的环境的恶劣,突出他克服困难、不辞辛劳、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语言表达上来看,又为文章增添了文学色彩。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4题详解】
(2)句中的“但(只)、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10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此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同时也告诉人们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据此结合生活实际来谈启示即可。
三、课内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邓稼先》节选内容,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在那里时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明则闻!
6.选出词语不完全同类的的一项( )
A. 掌握 抹杀 参观 观察B. 灿烂 碧绿 可爱 贫苦
C. 神色 世界 思想 明天D. 我们 那边 这些 非常
【答案】D
【解析】
【详解】A.都为动词。
B.都为形容词。
C.都为名词。
D.“非常”是副词,其它都为代词。
故选D。
7.诗文默写。
(1)《木兰诗》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王翰《凉州词》中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异曲同工之妙。
D. 无论 即使 还是 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注意关键字仔细阅读句子,读出句子之间内在的逻辑性关系,解答此题要弄清关联词的固定搭配,及常用用法,结合句段内容去选择,解答后要通读确认。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句子,读出句子之间内在的逻辑性关系,注意把答案放入空内,很容易得出答案。本句是多重复句,第一层在“我______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前划分,是条件关系,用“不管……都……”连接;“我走到哪里”和“我睡得很沉……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是假设关系,用“即使”连接;“我睡得很沉”和“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是并列关系,用“或者”连接。故选B。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仍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1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点字的大意。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C. 挚友 卓越 心不在焉 沥尽心血
D. 硕果 草率 不以为然 慷概淋漓
【答案】C
【解析】
【详解】A.目不窥园;
B.妇孺皆知;
D.慷慨淋漓;
故选C。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潜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而有关大禹精神的传承在当代社会显得更为迫切。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朔、柝、戎机、度、孤烟、遥”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习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答案】8. (1).《资治通鉴》(2).北宋(3).司马.(1)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2)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10.示例:吕蒙的变化给我的启示是:一个人只要肯学习,什么时候也不算晚,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要善于听取别人好的意见,刻苦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成就。
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从文本内容看,首先交代了邓稼先生活的环境恶劣,衬托出邓稼先等先烈不怕困难,献身祖国崇高精神;从叙写的在一次核武器试验时出现问题,人们的劝他离开,他却说“我不能走”表现了邓稼先身先士卒、无私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和高度的使命感的优秀品质。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12.不好。因为以“我不能走”为标题既能体现邓稼先勤勉奉献的高尚精神,又引用了邓稼先的原话,很感人。
13.工作环境极其恶劣,表现邓稼先的奉献精神。
14.邓稼先先生是一个具有不怕艰难,无私奉献、坚忍不拔、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精神和意志的人。
【解析】
【11题详解】
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来解释,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1)马革裹尸:原义是用马皮包住尸体,常用来比喻战死疆场。(2)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解析】
【8题详解】
考查文学常识内容的识记。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孙权劝学》选自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其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的史事。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据此填写作答。
(1)马革裹尸:
(2)家喻户晓:
12. 选文以“我不能走”为标题,如改成“他忠于职守”好不好,为什么?
13. 杨振宁先生在写邓稼先时引用唐代散文《吊古战场文》中的一段,其作用如何?
14.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邓稼先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1.(l)用马皮包住尸体,比喻战死疆场。(2)所有的人都知道。
2020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月考试卷
一、积累及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中括号 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嗥(háo)鸣彷(páng)徨 仰慕(mù)鲜(xīān)为人知
B.赫(hè)然衰(shuāi)微迭(dié)起 气冲斗(dòu)牛
C.高标(biāo)校(xiào)对 调羹(gāng) 深恶(wù)痛绝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岂(难道)、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专掌研究经常的学官)”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8. 《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_》,是_____(朝代)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_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的史事。文中“治经”中的“经”指《易》《书》《____》《____》《春秋》等书。
9. 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0. 结合实际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12题详解】
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选文用“我不能走”为标题,首先这话是邓稼先在危险的情况下所说的话,充分体现了他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体现了文本的中心内容。若改成“他忠于职守”,则不能突出表现邓稼先无私勇敢、不怕牺牲和高度的使命感。所以,换后不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