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很实用的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很实用的课件)

清。昨夜留下得残渣还没有收拾。这天早 上,全家人都围坐在一起吃饺子,饺子里 都夹着钱,比谁吃的最多,谁在这新的一 年里就最有福。初二是“回娘家”,向姥 姥,姥爷拜年领压岁钱。
元宵来临了,春节又到了热闹的时候。 正月十五,到处都挂满了灯笼。晚上,家 家又得吃元宵,这又代表全家团团圆圆, 和和美美。广场上还有美丽的焰火表演呢! 正月十五的确是个好日子。
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 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桃符: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 桃木板,后来演变成春联。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 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 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 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 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译诗、诗意:
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 一年,春风已把温暖送 进了屠苏酒碗。初升的 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 家家都用新的桃符把旧 的桃符更换。
提起大秧歌,那可是家喻户晓。
家乡的男女老少,哪一个不能扭上 一段呢?每当夜幕降临之际,小镇 的广场上便响起了咚咚的锣鼓声和
优美的唢呐声,这声音像一种号令,
一会儿,人们便陆陆续续地来到广
场上。他们有的手中拿着扇子和手 绢;有的携着妻子和儿女,有的小 商贩们干脆在周边支起了小摊床. 一时间,广场上变得热闹非凡。
口语交际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春 节 总把新桃换旧符。
水调歌头 (节选)
宋 苏轼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中秋节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一年一度在新旧交替之际 人民聚集在一起庆祝丰收和 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
返回
活动:我话春节习俗多
1、过年前会准备什么? 2、除夕夜怎样辞旧迎新? 3、年初一怎样给长辈拜年? 4、讲一讲你印象最深的一次
春节。
活动:我话春节习俗多
1、过年前会准备什么? 2、除夕夜怎样辞旧迎新? 3、年初一怎样给长辈拜年? 4、讲一讲你印象最深的一次
遍插茱萸少一重人。阳节
我们的传统节日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
春节的来历
春节,在中国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
“春节”和农业生产密不可分,在新石 器时期,先人们就发现了春夏秋冬四季 交替的规律,西周初年已经有了一年一 度在新旧交替之际人民聚集在一起庆祝 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汉武帝时 期制定历法,以现今的农历正月为岁首, 俗称过年。民国时,改用阳历,将农历 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你听,除 夕已经大笑着走来了,好像在跟我们 招手呢!家家户户都在看“春节联欢 晚会”可实际上呢,却是在守岁上增 加一些欢乐。门外已经贴上了对联, 屋里还贴好了几个大福字。除夕快到 12点了,屋外有好多人在放鞭炮。除 此之外,家家户户的灯都不许间断。 除夕真是热闹极了!
Hale Waihona Puke 正月初一不比除夕热闹,而是显得格外冷
孩子们高兴,大人们做起事来也 有心劲。他们早已经把过年是吃的, 喝的,用的,穿的都预备齐了,准备 在过年的时候用。
到了腊月二十三,这是过小年。天刚
黑,就有人放起了鞭炮,这便让人尝 到了过年的味道。在这一天,小孩子 们最欢喜,因为家里早就准备好了各 种各样的糖果。
过了二十三大家便又忙了起来, 大人们必须把家里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还要把过年时用的东西都拿出来。街 上的商店打都关着门,到了正月初六 才开张。
家乡的春节
春节是我们中国传统而最隆重的节日。 在过春节的前好几天里,人们就开始 忙了起来。家家户户都在买年货,挑 新衣,有忙不完的活。
腊八这天,我们都要喝腊八粥, 粥里放着各种各样的米和豆,虽说不 怎么好喝,但看着它那怪稀奇的样, 总忍不住想喝几口。
快过年的时候,许多小孩子都在买东
西。小汽车啦,这些都是比较受欢迎 的。更受欢迎的便是鞭炮,过年没有 鞭炮怎么行呢?
春节。
贴春联 贴福字 放鞭炮 年夜饭 看春晚 烧香拜佛 拜 年
福 到 了
返回
返回
祭灶官 扫尘 办年货 贴春联 年夜饭 守岁 拜年 压岁钱 赶庙会
……
蒸年糕 放爆竹 看花灯
将节日和对应的时间进行连线
重阳节 清明节 中秋节 端午节
阳历4月5日前 后 农历八月十五
农历五月初五 农历九月初九
大秧歌扭起来了。虽然队伍中多是
老年人,可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 作极为协调。尤其是手中的扇子和手 绢,舞弄得出神入化,尽情地挥洒着 内心的喜悦和幸福。一些青年人和小 孩子,心里也有些发痒,不时地加入 秧歌队伍。一条条彩色的“长龙”在 不断加长。队伍的四周围满了观众, 他们一边欣赏,一边唠着家常,自在 悠闲。吹唢呐的人不时变换曲调,秧 歌队形和动作也随之变化,这样喧嚣 的场景一直持续到夜深才结束。
眨眼间的功夫,春节已经画上了 美好的句号。学生又开始上学了, 大人们又该忙他们的事了。可大家 还沉浸在这热闹的气氛中,永远也 忘不了这美好的日子。
家乡的大秧歌,不仅是人们每 日的精神大餐,也是节日庆典不可 缺少的节目。每到这个时候,秧歌 手们便身着盛装,那些孩子们喜欢 的“大头娃娃”“唐僧、孙悟空、 猪八戒、沙僧”等也粉墨登场,为 节日增添无尽的喜庆。
啊!家乡的大秧歌,你已经 成了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 部分。它就像陈年的美酒, 醇香甘美,醉着家乡每个人 的心。
《日积月累》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作者简介]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 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 号半山。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现在的春节。 爆竹:鞭炮。山家以除夕烧竹,竹爆 裂之声令山魈畏惧而远避。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 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 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 (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 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重阳节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国亡身陨今何在, 只留离骚在世间
清明节 端午节
屈 原
端午节祭屈原
在一张洁白的纸上, 小船儿随波漂去,
镶上用细丝编织的花环。 漂啊漂,漂得很远很远,
花芯里画上一只棱角分明 花儿肃然而立,
的粽子,
默默地默默地叩问九天。
再把纸儿叠成一帆小船。 万千条江河终归大海,
清明节既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 气用的是阳历,所以清明节也采 用阳历。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 充足,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等农谚,可见,清明和农业生产 有着密切的关系。
归位: 重阳节 中秋节 端午节 清明节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节
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带上我精心制作的祭品, 嘉陵江与汨罗江虽隔千里
来到嘉陵江边,
关山,
把这一船哀思, 寄放到江面。
但我相信:两条江一定息 息相通,一脉相连。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 屈原《离骚》
习作
家乡的大秧歌
我的家乡在东北的一个小镇, 那里虽无都市的繁华,却有着 自己独特的韵味,尤其是我家 乡的大秧歌,更是小镇上一道 亮丽的风景。
《天竺zhú寺sì八月十五日 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zhì与人。
译文: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 玉珠从月亮下边撒落下来,我走 到大殿前捡起它们,发现花瓣上 边还有星星点点刚凝结起来的露 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天上到 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些桂花和桂 花上的雨露,应该是广寒宫里的 嫦娥撒落下来送给我们的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