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诊断学——舌诊考点总结

中医诊断学——舌诊考点总结

中医诊断学——第三单元舌诊细目一舌诊原理1.舌与脏腑、经络的联系(1)舌为心之苗,心主神明。

(2)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3)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4)足少阴肾经循喉咙、夹舌本。

(5)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

(6)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2.脏腑的病变反映于舌,具有一定的规律(1)舌质多候五脏病变,侧重血分。

(2)舌苔多候六腑病变,侧重气分。

(3)舌尖多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

(4)舌中多反映中焦脾胃的病变。

(5)舌根多反映下焦肾的病变。

(6)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

细目二正常舌象正常舌象的主要特征为: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

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细目三望舌质要点一舌色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要点二舌形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1.老舌: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坚敛而不柔软,舌色较暗者,为苍老舌。

临床意义:实证。

2.嫩舌:舌质纹理细腻,浮胖娇嫩,舌色浅淡者,为娇嫩舌。

临床意义:虚证。

3.胖舌:主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

①舌淡胖大:多为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②舌红胖大:多属脾胃湿热或痰热内蕴。

③肿胀舌:舌红绛肿胀者,多心脾热盛。

4.瘦舌:主气血阴液不足。

①舌体痩薄而色淡:多是气血两虚。

②舌体瘦薄而色红绛干燥:多为阴虚火旺,津液耗伤。

5.点、刺舌:(1)临床意义:脏腑热极,或血分热盛。

6.裂纹舌:阴血亏损。

①舌红绛而有裂纹:多是热盛伤津,或阴液虚损。

②舌淡白而有裂纹:多为血虚不润。

③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而又有裂纹:属脾虚湿侵。

7.齿痕舌:主脾虚、水湿内停证。

①舌淡胖大,润而有齿痕:多属寒湿壅盛,或阳虚水湿内停。

②舌淡红而有齿痕:多是脾虚或气虚。

③舌红肿胀而有齿痕:为内有湿热痰浊壅滞。

④舌淡红而嫩,舌体不大而边有轻微齿痕:可为先天性齿痕。

小结舌形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要点三舌态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1.痿软舌:伤阴,或气血倶虚。

①舌淡白而痿软:多是气血俱虚。

②新病舌干红而痿软:多是热灼津伤。

③久病舌绛少苔或无苔而痿软:多见于外感病后期,热极伤阴,或内伤杂病,阴虚火旺。

2.强硬舌:热入心包,或高热伤津,或风痰阻络。

①舌红绛少津而强硬:多因邪热炽盛。

②舌胖大兼厚腻苔而强硬:多见于风痰阻络。

③舌强语言謇涩,伴肢体麻木、眩晕:多为中风先兆。

3.歪斜舌:中风、喑痱或中风先兆。

4.颤动舌:肝风内动①久病舌淡白而颤动:多属血虚动风。

②新病舌绛而颤动:多属热极生风。

③舌红少津而颤动:多属阴虚动风。

④酒毒内蕴,亦可见舌体颤动。

5.吐弄舌:心、脾二经有热所致6.短缩舌:危重证候的表现。

小结舌态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要点四舌下络脉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舌下络脉粗胀,或呈青紫、绛、绛紫、紫黑色,或舌下络脉曲张如紫色珠子状大小不等的结节等改变,血瘀的征象。

舌下络脉短而细,舌色偏淡者,多属气血不足,脉络不充。

细目四望舌苔要点一望苔质的内容及临床意义1.(1)薄、厚苔①薄苔:属正常舌苔;外感表证,或内伤轻病。

②厚苔:主邪盛入里,或痰湿、食积等。

(2)舌苔厚薄变化的临床意义:①舌苔由薄转厚:邪气渐盛,或表邪入里,为病进。

②舌苔由厚转薄:正气胜邪,内邪消散外达,为病退。

2.润、燥苔润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津液未伤滑苔水分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湿而滑主寒证、主湿证、主痰饮燥苔扪之无津,甚则舌苔干裂津液已伤糙苔粗糙如砂石,扪之糙手,津液全无热盛伤津之重症3.腻苔:指苔质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脱,如涂有油腻之状,中间厚、边周薄者。

主湿浊内蕴。

4.腐苔:指苔质颗粒疏松,粗大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揩之可去者。

主痰浊、食积;5.剥落苔①舌红苔剥:多为阴虚。

②舌淡苔剥或类剥:多为血虚或气血两虚。

③镜面舌而舌色红绛:胃阴枯竭,胃乏生气。

④舌色白如镜,甚至毫无血色:主营血大虚,阳气虚衰。

6.偏、全苔①偏苔:提示舌所分候的脏腑有邪气停聚。

②全苔:主邪气散漫。

多为痰湿阻滞之征。

7.真、假苔①真苔:病之初期、中期—胃气壅实,病邪深重;久病—胃气尚存。

②假苔:新病—病情较轻;久病—胃气匮乏,病情危重。

小结望苔质的内容及临床意义要点二望苔色的内容及临床意义1.白苔:常见于表证、寒证、湿证。

特殊情况下,也主热证。

(1)薄白苔:正常舌象、表证初期、里证病轻、阳虚内寒。

(2)苔薄白而滑:外感寒湿、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3)苔薄白而干:外感风热。

(4)苔白厚腻:湿浊内停,或为痰饮、食积。

(5)苔白厚而干:痰浊湿热内蕴。

2.黄苔:主里证、热证。

(1)薄黄苔:外感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

(2)苔淡黄而滑润多津(黄滑苔):阳虚寒湿之体,痰饮聚久化热,或气血亏虚,复感湿热之邪。

(3)苔黄而干燥,甚至干裂:邪热伤津、燥结腑实。

(4)苔黄而腻:湿热、痰热内蕴、食积化腐。

3.灰黑苔:主阴寒内盛,或里热炽盛。

(1)苔灰黑而湿润:阳虚寒湿内盛、痰饮内停。

(2)苔灰黑而干燥:热极津伤。

(3)苔黄黑(霉酱苔):胃肠素有湿浊宿食,积久化热,或湿热夹痰。

2.黄苔:主里证、热证。

(1)薄黄苔:外感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

(2)苔淡黄而滑润多津(黄滑苔):阳虚寒湿之体,痰饮聚久化热,或气血亏虚,复感湿热之邪。

(3)苔黄而干燥,甚至干裂:邪热伤津、燥结腑实。

(4)苔黄而腻:湿热、痰热内蕴、食积化腐。

小结望苔色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细目五舌质舌苔的综合分析及临床意义要点一舌质舌苔的综合分析淡白舌黄腻苔者:脾胃虚寒而感受湿热之邪。

红绛舌白滑腻苔:外感热病,营分有热,气分有湿;或素体阴虚火旺,复感寒湿之邪或饮食积滞。

例题:1.循喉咙、夹舌本的是()A.手少阴心经B.足太阴脾经C.足厥阴肝D.足少阴肾经E.足太阳膀胱『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足少阴肾经循喉咙、夹舌本。

2.淡白舌黄腻苔,证属()A.外感风热B.脾胃虚寒而感受湿热之邪C.营分有热,气分有湿D.素体阴虚火旺,复感寒湿之邪E.饮食积滞『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苔淡黄而滑润多津(黄滑苔):阳虚寒湿之体,痰饮聚久化热,或气血亏虚,复感湿热之邪。

3.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多属()A.外感风热B.肝经有热C.热入营血D.阴虚火旺E.瘀血阻滞『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多属阴虚火旺。

4.强硬舌可见于()A.气血倶虚B.阳虚C.热入心包D.心、脾有热E.血瘀『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强硬舌:热入心包,或高热伤津,或风痰阻络。

①舌红绛少津而强硬:多因邪热炽盛。

②舌胖大兼厚腻苔而强硬:多见于风痰阻络。

③舌强语言謇涩,伴肢体麻木、眩晕:多为中风先兆。

5.久病舌淡白而颤动,提示()A.血虚动风B.热极生风C.阴虚动风D.酒毒内蕴E.疫毒攻心『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久病舌淡白而颤动:多属血虚动风。

6.舌下络脉粗胀,或呈青紫、绛、绛紫、紫黑色,多属()A.食积B.气血不足C.阳虚D.痰湿E.血瘀『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舌下络脉粗胀,或呈青紫、绛、绛紫、紫黑色,或舌下络脉曲张如紫色珠子状大小不等的结节等改变,血瘀的征象。

7.舌苔由薄转厚,提示()A.食积B.痰湿C.病进D.病退E.血瘀『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舌苔厚薄变化的临床意义:①舌苔由薄转厚:邪气渐盛,或表邪入里,为病进。

②舌苔由厚转薄:正气胜邪,内邪消散外达,为病退。

8.舌苔灰黑而湿润,多提示()A.阳明热盛B.热盛伤津C.阳虚寒湿内盛D.脾胃湿热E.血瘀内阻『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苔灰黑而湿润:阳虚寒湿内盛、痰饮内停。

A.热盛伤津B.血虚不润C.阳虚水湿内停D.湿热痰浊壅滞E.阴虚火旺9.舌淡白而有裂纹,多属()10.舌淡胖大,润而有齿痕,多属()『正确答案』BC『答案解析』1、舌淡白而有裂纹:多为血虚不润。

2、舌淡胖大,润而有齿痕:多属寒湿壅盛,或阳虚水湿内停。

A.气血两虚B.血分热盛C.阴虚火旺D.痰热内蕴E.心火亢盛11.舌红胖大多属()12.舌体痩薄而色淡多属()『正确答案』DA『答案解析』1、舌红胖大:多属脾胃湿热或痰热内蕴。

2、舌体痩薄而色淡:多是气血两虚。

A.气血不足B.气阴两伤C.胃气匮乏D.胃阴枯竭E.津液已耗13.镜面舌主()14.久病出现假苔()『正确答案』DC『答案解析』1、镜面舌而舌色红绛:胃阴枯竭,胃乏生气。

2、假苔:新病—病情较轻;久病—胃气匮乏,病情危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