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

医学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

科研选题原则1〉科学性原则 2〉先进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 4〉创新性原则①原始创新:在所研究领域基本概念上的建立和突破,新方法的建立或在新领域内的拓展,即前认为尝试过的探索。

它对科学和社会的贡献较大,难度也较高;②次级创新:对现有概念、理论、方法等的补充和改良。

2.科研设计 3.实施方法: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

观察法:研究者不能主动地控制研究因素。

在自然状态下,观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和规律,以阐述疾病的分布特征,认识疾病的病因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为观察法,包括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

4.统计分析 5.归纳总结:常用方法 1.求同法;2.求异法;3.求同求异共用法;4.共变法;5.剩余法;6.类推法。

基本要素:处理因素、受试因素(敏感、稳定)、实验效应观察指标应具有客观性、特异性、敏感性。

医学科研设计的一般过程: 1.原始想法或问题的提出; 2.假设的形成;3.科研论证与分析性文献综述;4.方案的确定;5.实验、调查观察及搜集资料;6.数据处理与分析;7.结果解释与论文写作。

医学科研设计的原则:1.对照原则:对照是比较的基础,要确定被试因素与实验效应的关系就必须设立对照。

1〉要求:遵循均衡原则。

2〉意义:鉴别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差异,消除和减少试验误差。

3〉形式、措施:历史、自身、相互、空白、标准对照、安慰剂对照。

安慰剂:一种外形与实验药物完全相同但内容是无治疗效果的物质或用标准药物,不易识别。

2.重复原则: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观察,即要求各组的实验单位都要有一定的数量,要考虑样本含量的大小。

作用:控制试验误差和抽样误差。

确定样本含量:可根据有关公式或表格估算。

参考值:干预措施实施前后研究人群中疾病的治愈率或有效率;显著性水平α;检验效能(1-β);合并标准差或合并阳性率;两个率或平均数显著差别时的最小差值。

确定样本含量的方法:①两样本均数比较。

②估计样本例数、计算检验效能和推算差值的公式。

③样本拘束和总体均数比较。

3.随机化原则随机抽样、随机化分组1〉概念:每一个受试对象都有相等的概率被分入各组。

2〉意义:使组间非处理因素均衡一致,使不可控制的因素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影响较为均衡。

3〉方法:随机化数字表和随机化排列表。

4.盲法原则:1〉定义:临床试验中,如果试验的研究者或受试者都不知道试验对象分配所在组,接受的是试验措施还是对照措施,这种试验方法称为盲法试验。

2〉意义:为了有效地避免研究者或者受试者的测量性偏倚和主观偏见。

3〉分类:单盲试验、双盲试验及双盲、双模拟试验。

除开放性试验或某些不宜设盲的试验如外科手术、引起生活方式改变等干预试验外,如条件许可,均应采用盲法试验。

双盲实验:执行医疗措施的医护人员和病人读不知道每个病人接受何种治疗,这样可以使医生对每个患者询问、检查同样认真负责、实事求是。

4〉注意点:盲法的原则应自始至终地贯彻于整个试验之中。

a、安慰剂:应与所模拟的药品在剂型,外形等方面完全一致,并不含有任何有效成份。

b、胶囊技术:将试验药与对照药装入外形相同的胶囊中以达到双盲目的的技术。

因改变剂型可能会改变药代动力学或药效学的特性,因此,需有相应的技术资料支持。

c、药品编盲与盲底保存:由不参与临床试验的人员根据已产生的随机数对试验用药进行分配编码的过程称为药品编盲。

随机数、产生随机数的参数及试验用药编码统称为双盲临床试验的盲底。

盲底应一式二份密封,交主要研究单位的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和申办者保存。

d、应急信件与紧急揭盲:应急信件内容为该编号的受试者所分入的组别及用药情况。

在发生紧急情况,由研究人员按试验方案规定的程序拆阅。

一旦被拆阅,该编号病例将中止试验,研究者应将中止原因记录在病例报告表中。

e、揭盲规定:试验方案中,当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例数相等时,一般采用两次揭盲法。

两次揭盲都由保存盲底的有关人员执行。

5.均衡原则:齐同对比1>实验设计要求各处理组非试验因素的条件基本一致,以消除其影响,称为均衡。

意义:在实验中,要求受试对象除了要观察的某种被试因素不同外,其他一切条件应尽可能与对照组相同或相近,以消除非被试因素对实验效应的影响。

方法:了解总体分布的大致情况,找出影响实验结果的非被试因素,将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分层,再在分层的基础上,层内随机抽样进行实验对象分配。

至于次要影响因素,按随机化原则处理。

误差:研究所获得的实际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系统误差:在调查或测量中,由于某种确定的原因(如方法不当)引起调查结果偏大或偏小。

随机误差:由于偶然的原因(如实验室的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果变化。

偏倚:研究中(从设计到执行的各环节)的系统误差以及结果解释、推论中的片面性,使得研究结果与真实值出现倾向性的差异,从而导致错误的结论。

分类①选择偏倚:在对样本进行研究时,入选的研究对象与总体之间的某些特征具有较大的差别,导致样本不能代表总体,因而使样本的研究结果与总体真实值之间有差别。

方法:正确拟定观察对象的纳入排除标准;分层抽样;正确设立对照,贯彻随机化原则。

②信息偏倚: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或测量时存在频度和(或)强度的差异,其结果是错误地划分被研究对象的暴露(研究因素)和疾病的状态。

分5类:回忆偏倚、暴露怀疑偏倚、诊断怀疑偏倚、说谎偏倚、诱导偏倚。

方法:提高资料搜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盲法;签订科研合同;检查依从情况;加强教育注意医德;定期检查研究记录;对每种实验方法、诊断标准重复判断一致性。

依从性:研究对象对干预措施的执行、服从态度,包括服药、接受调查、回答问题等。

提高依从性方法:1.统计实际服药片占应服药片之比了解依从性的情况;2.观察药物的副作用估计依从性的高低;3.测定体内的药物浓度的水平来考核依从性;并将测定结果及时反馈给患者以提高依从性;4.询问病人也可找到线索,设法改进依从性。

③混杂偏倚:混杂因子存在时,在分析结果时可能错误地把某一因素当成某一结果的原因,即是存在混杂偏倚。

方法:限制、随机化、配比、统计学处理(标准化方法、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技术)。

配比控制混杂偏倚的常用方法。

指按照病例组(或暴露组)人群混杂因素的分布情况选择对照组人群,使得对照组的常见混杂因素分布与病例组(或暴露组)相同。

配比又分为个体匹配和频数匹配两种方法。

方差分析:基本思想:将全部观察单位的总变异,按照需要和设计分成两个或以上的组成部分。

其自由度也分享应的部分,每部分表示一定的意义,其中至少有一部分表示各组均数间的变异,一部分表示误差。

应用条件:随机样本、正态总体、方差齐性。

方法:完全随机设计:总=组间+组内随机区组设计:总=处理+单位+误差拉丁方设计:总=处理+行+列+误差。

实验性研究:概念:采用随机化分配的方法,将来自总体的代表性样本(研究对象)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然后接受相应的实验措施,在一致的条件下观察,并用客观的效应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试验措施的效果评价。

临床试验:以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和评价干预及对照措施疗效的前瞻性研究。

特点:实验措施分组(研究者决定,遵循随机化原则)研究的真实性高(有效控制了选择和混杂偏倚)有效控制人为因素的影响(盲法、安慰剂)。

多因素设计类型:析因设计:将两个或多个因素的各水平分别组合,交叉排列惊醒实验的实验性研究。

可检验每个因素各水平间的差异及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特点:工作效率高,计算量大。

交叉设计:样本分配按异体配对方式,用两种处理先后交叉进行观察,即在前一处理作用完全消失后给与另一处理,最后比较分析。

是RCT的一种特例,要用盲法,适合某些病程较长的疾病。

缺点:两次实验之间要有间隔。

优点有:节约样本含量;能够控制时间因素及个体差异对处理方式的影响;均等地考虑了每个患者的利益。

正交设计:按正交表和相应的交互表进行设计,对多因素多水平进行非全面实验设计,不仅能了解各因素的作用程度,还能知道各因素存在的低阶交互作用,找出诸因素各水平的最佳搭配。

特点:整体考虑,综合比较,避免了析因设计的全面试验工作量大的弊病。

步骤:①确定观察指标②拟定可能影响观察指标的因子和水平③根据所拟定的因子以及打算要分析的各因子间的交互作用作表头设计④按设计要求进行试验,收集数据⑤对数据作方差分析,获得结论。

重复测量设计原则:对照、随机、盲法。

完全随机设计概念:用随机化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配为几组,然后依实验的目的对各组实施不同的处理。

优点:简单易行,统计分析简单,医学科研中最常用的一种实验设计,适应面广,不论组数、不论样本间含量等或不等,均可采用缺点:要求实验单位间有较好的同质性,需要注意在小样本实验时,受试对象完全按随机分配,可能造成较大的抽样误差,因此,设计的效率低于配对设计,从而要求样本含量相对较多。

配对设计:条件相同才能配对。

配伍组设计(随机区组设计)。

概念:按照一定的条件,将几个条件相同的受试对象划成一个配伍组或区组,而后在每个区组内部按随机原则,将每个受试对象分配到各组,对每组分别施与不同的处理,然后对其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缺点:区组单位数与处理数相同,不能有缺失值。

优点:区组内各单位有较好的同质性,减少误差,提高试验效率。

拉丁方设计三因素的水平数是相等的。

随机对照试验设计(RCT设计) RCT将研究人群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将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试验人群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果以判断措施的效果。

特点:①主动干预试验措施②前瞻性③试验同步,条件一致④结果到结束才获得。

原则:实行盲法实验;有足够的样本例数;随机化分组;保持组间的均衡性。

序贯试验设计对试验对象逐个试验、逐个分析,一旦得出结论就立即停止的试验。

具有减少样本含量的特点,常用于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研究。

较快获得结果。

医学调查研究方法调查设计的基本内容计划:调查计划,整理分析计划。

调查方法: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病例对照调查;定群调查。

横断面研究定义: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搜集特定时间内疾病的描述性资料,以描述疾病的分布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特点:开始时一般不设有对照组;特定时点;在确定因果关系时受到限制;对不会发生改变的暴露因素,可以作因果推论;在一定条件下用现在的暴露(特征)来代替或估计过去的情况。

分类:普查;抽样调查(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

前瞻性研究:由因索果定义:选定可能的暴露危险因素,追踪观察暴露与未暴露人群的发病结局,从而判断暴露与疾病的关联。

方法:从人群中抽出一定的研究对象,按目前或过去某个时期内是否暴露于危险因素或不同的暴露水平,而将研究对象分成不同的组,比较发病率或死亡率。

差异显著,就可以估计暴露于发病及死亡间的联系。

优点:偏倚较小,结果可信。

缺点:所需观察的人群样本很大,观察时间长,花费大,影响可行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