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专题4.动量和角动量习题

高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专题4.动量和角动量习题

习题4-1. 如图所示的圆锥摆,绳长为l ,绳子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质点,以匀角速ω绕铅直线作圆周运动,绳子与铅直线的夹角为θ。

在质点旋转一周的过程中,试求:(1)质点所受合外力的冲量I ;(2)质点所受张力T 的冲量I T 。

解:(1)根据冲量定理:⎰⎰∆==tt P P d dt 00ϖϖP P F其中动量的变化:0v v m m -在本题中,小球转动一周的过程中,速度没有变化,动量的变化就为0,冲量之和也为0,所以本题中质点所受合外力的冲量I 为零(2)该质点受的外力有重力和拉力,且两者产生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重力产生的冲量=mgT=2πmg /ω;所以拉力产生的冲量2πmg /ω,方向为竖直向上。

4-2.一物体在多个外力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4m/s 。

已知其中一力F 方向恒与运动方向一致,大小随时间变化内关系曲线为半个椭圆,如图。

求:(1)力F 在1s 到3s 间所做的功;(2)其他力在1s 到s 间所做的功。

解:(1)由做功的定义可知:(2)由动能定理可知,当物体速度不变时,外力做的总功为零,所以当该F 做的功为125.6J 时,其他的力的功为-125.6J 。

4-3.质量为m 的质点在Oxy 平面内运动,运动学方程为j i r t b t a ωωsin cos +=,求:(1)质点在任一时刻的动量;(2)从0=t 到ωπ/2=t 的时间内质点受到的冲量。

解:(1)根据动量的定义:(sin cos )P mv m a t b t ωωωω==-+i j(2)从0=t 到ωπ/2=t 的时间内质点受到的冲量等于它在这段时间内动量的变化,因为动量没变,所以冲量为零。

4-4.质量为M =2.0kg 的物体(不考虑体积),用一根长为l =1.0m 的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

今有一质量为m =20g 的子弹以0v =600m/s 的水平速度射穿物体。

刚射出物体时子弹的速度大小v =30m/s ,设穿透时间极短。

求:(1)子弹刚穿出时绳中张力的大小;(2)子弹在穿透过程中所受的冲量。

解:(1)解:由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可得: 10Mv mv mv += 代入数据 123002.060002.0v +⨯=⨯ 可得:s m v /7.51=根据圆周运动的规律:T-G=2v M R2184.6v T Mg M N R =+= (2)根据冲量定理可得: s N mv mv I •-=⨯-=-=4.1157002.004-5. 一静止的原子核经放射性衰变产生出一个电子和一个中微子,巳知电子的动量为m /s kg 102.122⋅⨯-,中微子的动量为236.410kg m/s -⨯⋅,两动量方向彼此垂直。

(1)求核反冲动量的大小和方向;(2)已知衰变后原子核的质量为kg 108.526-⨯,求其反冲动能。

由碰撞时,动量守恒,分析示意图,可写成分量式:所以221.410/P kg m s -=⨯• ο9.151=-=απθ(2)反冲的动能为:2180.17102k P E J m-==⨯ 4-6. 一颗子弹在枪筒里前进时所受的合力大小为3/1044005t F ⨯-=,子弹从枪口射出时的速率为m/s 300。

设子弹离开枪口处合力刚好为零。

求:(1)子弹走完枪筒全长所用的时间t ;(2)子弹在枪筒中所受力的冲量I ;(3)子弹的质量。

解:(1)由3/1044005t F ⨯-=和子弹离开枪口处合力刚好为零,则可以得到:03/1044005=⨯-=t F 算出t=0.003s 。

(2)由冲量定义:(3)由动量定理:0.00300.60.6/3000.002I Fdt P mv N s m kg==∆==•==⎰所以: 4-7. 有质量为m 2的弹丸,从地面斜抛出去,它的落地点为c x 。

如果它在飞行到最高点处爆炸成质量相等的两碎片。

其中一碎片铅直自由下落,另一碎片水平抛出,它们同时落地。

问第二块碎片落在何处。

解:在爆炸的前后,质心始终只受重力的作用,因此,质心的轨迹为一抛物线,它的落地点为x c 。

112212c m x m x x m m +=+ 因为12m m m ==,12c x x = 故 2223,42c c c mx mx x x x m +== 4-8. 两个质量分别为1m 和2m 的木块B A 、,用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接,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A 紧靠墙。

今用力推B 块,使弹簧压缩0x 然后释放。

(已知m m =1,m m 32=)求:(1)释放后B A 、两滑块速度相等时的瞬时速度的大小;(2)弹簧的最大伸长量。

解:分析题意,可知在弹簧由压缩状态回到原长时,是弹簧的弹性势能转换为B 木块的动能,然后B 带动A 一起运动,此时动量守恒,可得到两者相同的速度v ,并且此时就是弹簧伸长最大的位置,由机械能守恒可算出其量值。

所以mk x v 3430=(2)22122022212121v m m kx v m )(++= 那么计算可得:021x x =4-9. 二质量相同的小球,一个静止,一个以速度0与另一个小球作对心碰撞,求碰撞后两球的速度。

(1)假设碰撞是完全非弹性的;(2)假设碰撞是完全弹性的;(3)假设碰撞的恢复系数5.0=e .解:由碰撞过程动量守恒以及附加条件,可得(1)假设碰撞是完全非弹性的,即两者将以共同的速度前行:mv mv 20= 所以:021v v =(2)假设碰撞是完全弹性的,两球交换速度, 01=v 02v v =(3)假设碰撞的恢复系数5.0=e ,也就是 所以:0141v v = , 0243v v =4-10. 如图,光滑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ο30=α,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今在弹簧的另一端轻轻地挂上质量为kg0.1=M的木块,木块沿斜面从静止开始向下滑动.当木块向下滑cm 30=x 时,恰好有一质量kg 01.0=m 的子弹,沿水平方向以速度m/s 200=v 射中木块并陷在其中。

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 25=k 。

求子弹打入木块后它们的共同速度。

解:由机械能守恒条件可得到碰撞前木快的速度,碰撞过程中子弹和木快沿斜面方向动量守恒,可得:22111sin 22Mv kx Mgx α+= 10.83v ⇒= (碰撞前木快的速度)4-11. 水平路面上有一质量kg 51=m 的无动力小车以匀速率0m/s 2=运动。

小车由不可伸长的轻绳与另一质量为kg 252=m 的车厢连接,车厢前端有一质量为kg 203=m 的物体,物体与车厢间摩擦系数为2.0=μ。

开始时车厢静止,绳未拉紧。

求:(1)当小车、车厢、物体以共同速度运动时,物体相对车厢的位移;(2)从绳绷紧到三者达到共同速度所需要的时间。

(车与路面间摩擦不计,取g =10m/s 2)解:(1)由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可得(2)t g m μv m 33=' s g μv t 1.0102.02.0=⨯='= 4-12. 一质量为M 千克的木块,系在一固定于墙壁的弹簧的末端,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一质量为m 的子弹射入木块后,弹簧长度被压缩了L .(1)求子弹的速度;(2)若子弹射入木块的深度为s ,求子弹所受的平均阻力。

解:(1)碰撞过程中子弹和木块动量守恒,碰撞结束后的运动由机械能守恒条件可得, 计算得到:)(M m k mL v +=0 (2)子弹射入木快所受的阻力做功使子弹动能减小,木块动能增加,两次作功的位移差为s ,所以:221v M x f '=' 其中s x x ='- 所以:msMkL f 22=4-13. 质量为M 、长为l 的船浮在静止的水面上,船上有一质量为m 的人,开始时人与船也相对静止,然后人以相对于船的速度u 从船尾走到船头,当人走到船头后人就站在船头上,经长时间后,人与船又都静止下来了。

设船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船相对水的速度成正比,即kv f -=.求在整个过程中船的位移x ∆.4-14. 以初速度0将质量为m 的质点以倾角θ从坐标原点处抛出。

设质点在Oxy 平面内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以坐标原点为参考点,计算任一时刻:(1)作用在质点上的力矩M ;(2)质点的角动量L 解:(1)k t mgv F r M ϖϖϖϖθcos 0-=⨯=(2)k t mgv dt M v m r L t ϖϖϖϖϖ200cos 2θ-==⨯=⎰ 4-15. 人造地球卫星近地点离地心r 1=2R ,(R 为地球半径),远地点离地心r 2=4R 。

求:(1)卫星在近地点及远地点处的速率1和2(用地球半径R以及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 来表示);(2)卫星运行轨道在近地点处的轨迹的曲率半径ρ。

解:利用角动量守恒:2211mv r mv r L == 2142v v =⇒ 同时利用卫星的机械能守恒,所以:所以: 321Rg v = 62Rg v = (2)ρρ220v m Mm G = 可得到:R 38=ρ 4-16火箭以第二宇宙速度22v Rg =沿地球表面切向飞出,如图所示。

在飞离地球过程中,火箭发动机停止工作,不计空气阻力,求火箭在距地心4R 的A 处的速度。

解:第二宇宙速度0E =,由机械能守恒:22v Rg =代入:30θ⇒=o思考题44-1. 一α粒子初时沿x 轴负向以速度v 运动,后被位于坐标原点的金核所散射,使其沿与x 轴成ο120的方向运动(速庹大小不变).试用矢量在图上表出α粒子所受到的冲量I 的大小和方向。

见图4-25。

4-2. 试用所学的力学原理解释逆风行舟的现象。

可用动量定理来解释。

设风沿与航向成α角的方向从右前方吹来,以风中一小块沿帆面吹过来的空气为研究对象,m Δ表示这块空气的质量,1v 和2v 分别表示它吹向帆面和离开帆面时的速度,由于帆面比较光滑,风速大小基本不变,但是由于m Δ的速度方向改变了,所以一定是受到帆的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m Δ必然对帆有一个反作用力f ',此力的方向偏向船前进的方向,将f '分解为两个分量,垂直船体的分量与水对船的阻力相平衡,与船的航向平行的分量就是推动帆及整个船体前进的作用力。

4-3. 两个有相互作用的质点1m 和2m (212m m =),已知在不受外力时它们的总动量为零,1m 的轨迹如图,试画出2m 质点的运动轨迹。

见图4-26。

4-4. 当质量为m的人造卫星在轨道上运动时,常常列出下列三个方程:试分析上述三个方程各在什么条件下成立。

4-5. 在水平冰面上以一定速度向东行驶的炮车,向东南(斜向上)方向发射一炮弹,对于炮车和炮弹这一系统,在此过程中(忽略冰面摩擦力及空气阻力)哪些量守恒?对于这个系统,能量守恒,因为没有外力做功;4-6. 体重相同的甲乙两人,分别用双手握住跨过无摩擦滑轮的绳子两端,当他们由同一高度向上爬时,相对于绳子,甲的速度是乙的两倍,则到达顶点情况是:(A)甲先到达;(B)乙先到达;(C)同时到达;(D)谁先到达不能确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