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基础知识期货的概念:它与现货相对,是现在进行买卖,但是在将来进行交收或交割的标的物,这个标的物可以是某种商品例如黄金、原油、农产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还可以是金融指标。
交收期货的日子可以是一星期之后,一个月之后,三个月之后,甚至一年之后。
买卖期货的合同或者协议叫做期货合约。
买卖期货的场所叫做期货市场。
投资者可以对期货进行投资或投机。
主要特点:A.期货合约的商品品种、数量、质量、等级、交货时间、交货地点等条款都是既定的,是标准化的,唯一的变量是价格。
期货合约的标准通常由期货交易所设计,经国家监管机构审批上市。
B.期货合约是在期货交易所组织下成交的,具有法律效力,而价格又是在交易所的交易厅里通过公开竞价方式产生的;国外大多采用公开叫价方式,而我国均采用电脑交易。
C.期货合约的履行由交易所担保,不允许私下交易。
D.期货合约可通过交收现货或进行对冲交易来履行或解除合约义务。
组成要素:A.交易品种B.交易数量和单位C.最小变动价位,报价须是最小变动价位的整倍数D.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即涨跌停板。
当市场价格涨到最大涨幅时,我们称“涨停板”,反之,称“跌停板”。
E.合约月份F.交易时间G.最后交易日:最后交易日是指某一期货合约在合约交割月份中进行交易的最后一个交易日H.交割时间:指该合约规定进行实物交割的时间I.交割标准和等级J.交割地点K.保证金L.交易手续费期货合约条款内容:最小变动价位:指该期货合约单位价格涨跌变动的最小值。
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又称涨跌停板)是指期货合约在一个交易日中的交易价格不得高于或低于规定的涨跌幅度,超过该涨跌幅度的报价将被视为无效,不能成交。
期货合约交割月份:是指该合约规定进行交割的月份。
最后交易日:是指某一期货合约在合约交割月份中进行交易的最后一个交易日。
期货合约交易单位“手”:期货交易必须以“一手”的整数倍进行,不同交易品种每手合约的商品数量,在该品种的期货合约中载明。
期货合约的交易价格:是该期货合约的基准交割品在基准交割仓库交货的含增值税价格。
合约交易价格包括开盘价、收盘价、结算价等。
期货合约的买方,如果将合约持有到期,那么他有义务买入期货合约对应的标的物;而期货合约的卖方,如果将合约持有到期,那么他有义务卖出期货合约对应的标的物(有些期货合约在到期时不是进行实物交割而是结算差价,例如股指期货到期就是按照现货指数的某个平均来对未平仓的期货合约进行最后结算。
)当然期货合约的交易者还可以选择在合约到期前进行反向买卖来冲销这种义务。
期货的作用:期货交易是在现货交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在期货交易所买卖标准化的期货合约而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交易方式。
如果将进行期货投资的人进行分类的话,大致可分为两类———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
套期保值就是对现货保值。
看涨时买入(即进行多头),在看跌时卖出(即空头),简单地说,就是在现货市场买进(或卖出)商品的同时,在期货市场卖出(或买入)相同数量的同种商品,进而无论现货供应市场价格怎么波动,最终都能取得在一个市场上亏损的同时在另一个市场盈利的结果,并且亏损额与盈利额大致相等,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投机者则是以获取价差为最终目的,其收益直接来源于价差。
投机者根据自己对期货价格走势的判断,做出买进或卖出的决定,如果这种判断与市场价格走势相同,则投机者平仓出局后可获取投机利润;如果判断与价格走势相反,则投机者平仓出局后承担投机损失。
投机者主动承担风险,他的出现促进了市场的流动性,保障了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对市场而言,投机者的出现缓解了市场价格可能产生的过大波动。
在期货交易中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缺一不可!投机者提供套期保值者所需要的风险资金。
投机者用其资金参与期货交易,承担了套期保值者所希望转嫁的价格风险。
投机者的参与,使相关市场或商品的价格变化步调趋于一致,增加了市场交易量,从而增加了市场流动性,便于套期保值者对冲其合约,自由进出市场。
期货的产生使投资者找到了一个相对有效的规避市场价格风险的渠道,有助于稳定国民经济,也有助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功能:发现价格:由于期货交易是公开进行的对远期交割商品的一种合约交易,在这个市场中集中了大量的市场供求信息,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地点,对各种信息的不同理解,通过公开竞价形式产生对远期价格的不同看法。
期货交易过程实际上就是综合反映供求双方对未来某个时间供求关系变化和价格走势的预期。
这种价格信息具有连续性、公开性和预期性的特点,有利于增加市场透明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回避风险:期货交易的产生,为现货市场提供了一个回避价格风险的场所和手段,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期现货两个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
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避免商品价格的千变万化导致成本上升或利润下降,可利用期货交易进行套期保值,即在期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市场上数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使期现货市场交易的损益相互抵补。
锁定企业的生产成本或商品销售价格,保住既定利润,回避价格风险。
套期保值:套期保值是指把期货市场当作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利用期货合约作为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物,对其现在买进准备以后售出商品或对将来需要买进商品的价格进行保险的交易活动。
套期保值的基本特征: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对同一种类的商品同时进行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买卖活动,即在买进或卖出实货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同等数量的期货,经过一段时间,当价格变动使现货买卖上出现的盈亏时,可由期货交易上的亏盈得到抵消或弥补。
从而在"现"与"期"之间、近期和远期之间建立一种对冲机制,以使价格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套期保值的理论基础:现货和期货市场的走势趋同(在正常市场条件下),由于这两个市场受同一供求关系的影响,所以二者价格同涨同跌;但是由于在这两个市场上操作相反,所以盈亏相反,期货市场的盈利可以弥补现货市场的亏损。
套期保值的方法1. 生产者的卖期保值:不论是向市场提供农副产品的农民,还是向市场提供铜、锡、铅、石油等基础原材料的企业,作为社会商品的供应者,为了保证其已经生产出来准备提供给市场或尚在生产过程中将来要向市场出售商品的合理的经济利润,以防止正式出售时价格的可能下跌而遭受损失,可采用卖期保值的交易方式来减小价格风险,即在期货市场以卖主的身份售出数量相等的期货作为保值手段。
2. 经营者卖期保值:对于经营者来说,他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是商品收购后尚未转售出去时,商品价格下跌,这将会使他的经营利润减少甚至发生亏损。
为回避此类市场风险,经营者可采用卖期保值方式来进行价格保险。
3. 加工者的综合套期保值:对于加工者来说,市场风险来自买和卖两个方面。
他既担心原材料价格上涨,又担心成品价格下跌,更怕原材料上升、成品价格下跌局面的出现。
只要该加工者所需的材料及加工后的成品都可进入期货市场进行交易,那么他就可以利用期货市场进行综合套期保值,即对购进的原材料进行买期保值,对其产品进行卖期保值,就可解除他的后顾之忧,锁牢其加工利润,从而专门进行加工生产。
套期保值的作用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企业用其拥有或掌握的资源去生产经营什么、生产经营多少以及如何生产经营,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本身的生产经济效益,而且还关系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经济效益提高。
而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正确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地把握市场供求状态,特别是能否正确掌握市场下一步的变动趋势。
期货市场的建立,不仅使企业能通过期货市场获取未来市场的供求信息,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合理性,真正做到以需定产,而且为企业通过套期保值来规避市场价格风险提供了场所,在增进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套期保值策略为了更好实现套期保值目的,企业在进行套期保值交易时,必须注意以下程序和策略。
(1)坚持“均等相对”的原则。
“均等”,就是进行期货交易的商品必须和现货市场上将要交易的商品在种类上相同或相关数量上相一致。
“相对”,就是在两个市场上采取相反的买卖行为,如在现货市场上买,在期货市场则要卖,或相反;(2)应选择有一定风险的现货交易进行套期保值。
如果市场价格较为稳定,那就不需进行套期保值,进行保值交易需支付一定费用;(3)比较净冒险额与保值费用,最终确定是否要进行套期保值;(4)根据价格短期走势预测,计算出基差(即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之间的差额)预期变动额,并据期货套利方法期货市场套利方法期货市场的套利主要有三种形式,即跨交割月份套利、跨市场套利及跨商品套利。
(1)跨交割月份套利(跨月套利)投机者在同一市场利用同一种商品不同交割期之间的价格差距的变化,买进某一交割月份期货合约的同时,卖出另一交割月份的同类期货合约以谋取利润的活动。
其实质,是利用同一商品期货合约的不同交割月份之间的差价的相对变动来获利。
这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套利形式。
比如:如果你注意到5月份的大豆和7月份的大豆价格差异超出正常的交割、储存费,你应买入5月份的大豆合约而卖出7月份的大豆合约。
过后,当7月份大豆合约与5月份大豆合约更接近而缩小了两个合约的价格差时,你就能从价格差的变动中获得一笔收益。
跨月套利与商品绝对价格无关,而仅与不同交割期之间价差变化趋势有关。
具体而言,这种套利方式又可细分牛市套利,熊市套利及蝶式套利等,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向上海中期业务部门咨询。
(2)跨市场套利(跨市套利)跨市套利是在不同交易所之间的套利交易行为。
当同一期货商品合约在两个或更多的交易所进行交易时,由于区域间的地理差别,各商品合约间存在一定的价差关系。
投机者利用同一商品在不同交易所的期货价格的不同,在两个交易所同时买进和卖出期货合约以谋取利润。
当同一商品在两个交易所中的价格差额超出了将商品从一个交易所的交割仓库运送到另一交易所的交割仓库的费用时,可以预计,它们的价格将会缩小并在未来某一时期体现真正的跨市场交割成本。
比如说小麦的销售价格,如果芝加哥交易所比堪萨斯城交易所高出许多而超过了运输费用和交割成本,那么就会有现货商买入堪萨斯城交易所的小麦并用船运送到芝加哥交易所去交割。
(3)跨商品套利所谓跨商品套利,是指利用两种不同的、但是相互关联的商品之间的期货价格的差异进行套利,即买进(卖出)某一交割月份某一商品的期货合约,而同时卖出(买入)另一种相同交割月份、另一关联商品的期货合约。
跨商品套利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两种商品之间应具有关联性与相互替代性;二是交易受同一因素制约;三是买进或卖出的期货合约通常应在相同的交割月份。
在某些市场中,一些商品的关系符合真正套利的要求。
比如在谷物中,如果大豆的价格太高,玉米可以成为它的替代品。
这样,两者价格变动趋于一致。
另一常用的商品间套利是原材料商品与制成品之间的跨商品套利,如大豆及其两种产品--豆粕和豆油的套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