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精)
研究方法辩解
为什么不用Delphi法
并非纯粹的因素分析方法
按照问题域建模
对于每个问题域在内容分析、实践验证基础上归纳
我们希望通过对网上教学成功因素的探究和归纳,
形成网上教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并基于理论模型为 e-Learning的实施提供具体的建设性意见。
不是非常严格的科学研究
仅仅是提供了一些有趣的观察视角
研究汇报
网上教学的现状和趋势
研究概念内涵界定
网上教学的四种教学模型
网上教学成功因素模型
何谓成功的网上教学
四因素模型的由来
认识因素
技术因素
教学因素 环境因素
网上教学的本质原则
概念辨析
四类网上教学模型比较
网上教学模型 学习内容 以课程内容传 递为中心 以教学活动管 理为中心 以学习社区讨 论为中心 事先准备 规定范围 规定范围 临时触发 学习方式 自学/讲授 学习活动 大致设定 学生评价 指导思想 期 末 考 试 / 信息加工 作业 综合活动 严格规定 学习过程产 情景认知 品 异 步 / 同 步 交 由 课 程 设 书 面 报 告 / 社会建构 流 计决定 言论计分
在网上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行为规范与他们的学业成功有很大的关系吗?
这是文化因素引起的吗?还是与学科性质有关? 中外对于网络课程成功要素的认识是否一致? 文化因素是否会影响网络课程质量的评判?继而影响设计风格? 这种风格设计会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吗?
网络文化因素是否会战胜地域文化特征,使得地域的特点对学习的影响
子研究展开思路
根据对网上教学活动的深入研究而提出了四种类 型划分说,并认为在未来的网上教学世界,这四种模 型都有其独立存在的充足理由,大多数的网上教学也 会受益于对这四种模型单纯孤立的研究成果,因此有 必要对这四类模型分别开展平台研究、教法研究和教 学实践研究。 有关网上教学成功因素的分析就是建立在这四类 模型的研究基础上的,如同牛顿第一定律首先讨论无 摩擦力的环境中力之间的关系一样,对极端纯净教学 模型的讨论,有助于我们理清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 分析单个因素的影响,然后再研究因素之间的“共振 ”和“干扰”。
网上教学质量评判原则
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1999年发表了报告“What’s the deference”,
从三个方面来评价远程学习的效果的:学生的学习成就(如考试 分数,与校内学生成绩的比较)、学生对于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远 程学习的态度,学生对于远程学习的满意度 20世纪90年代中期,The 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的 Sloan Consortium (Sloan-C)提出了高质量网上教育的五个关键支柱:学习效果 (learning effectiveness)、学生满意度(student satisfaction),教师满 意度(faculty satisfaction)、成本有效性(cost effectiveness)和可获 得性(access)
以虚拟情境探 部分关键点 目标导向 究为中心 事先准备
受 限 范 围 攻关点数 的自由
情境建构
现有的网上课程采取的是其中之一或者是两者、甚至三种综合后的教 学模式。模型与模式的区别在于模型为成分之间的静态关系描述,模式是 做事的方法和过程。这四种教学模型方法分别适合于不同的学科内容,并 没有孰优孰劣之分。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中外网上课程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比较研究》研究成果
网上教学成功四要素
汪琼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2008.5
问题提出
由中英合作项目中暴露出的问题产生的思考: 为了网上教学的成功,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网上教学的成功需要哪些条件的支持? 跨文化网上教学会出现哪些问题?
观点:对某个网上教学是否成功的评价,是一种总结性评价,要
基于该教学的教学目标。至于在教学过程中,在人才素质、通用 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收获,都可以看作是网上教学在实现教 学目标的策略方面的副产品,它们不应成为判断一个教学是否成 功的达标性标志,但是可以作为一个网上教学的评优指标,或作 为保障教学成功的条件
网上教学成功因素模型
认识因素
网上教学 成功因素
技术因素
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不同角色对网上成功教学标志会有不同的
看法
成功的网上教学特点
各类评价指标分析大同小异
Chickering& Gamson1987 年发表了引用率较高的文章
“Seven Principles of Good Practice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总结了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七项原则。 很多操作性建议
四类网上教学模型比较
如果从知识来源这个角度来看,这四种教学模式又 是互补的。
以课程内容传递为中心的网上教学模型是将课程内
容专家的知识数字化了,教师是“知识导 Nhomakorabea者”; 以教学活动管理为中心的网上教学模型将教学活动
专家的知识数字化了,教师是“舞台导演”;
以学习社区讨论为中心的网上教学模型将师生的知
变得微不足道?
研究意义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指导网络课程 的设计、开发、实施,指导参与网络课程的教师和 学生掌握网上教学的基本技能,指导各地办学机构 建立对于网络课程选购的评估标准,也有助于指导 开展网络教学和培训的机构有目的的创建良好的教 学环境,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研究过程概述
五年过去了,笔者的研究视角也随着对网上教学认 识的深入而不断变化,经历了从课程内容为主、课 程评价为重、技术平台为先、辅助引导为本的几个 发展阶段。
识和经验数字化了,教师是“催化剂”;
以虚拟情境探究为中心的网上教学模型则数字化了
问题及其场景,教师是“知识迷宫的设计者”。
网上教学模型与具体课程教学模式关系图
情境为国 内容为王
课程1
课程3 课程2
活动为主
沟通为玉
在理想状态下,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学习者特征、教学进度 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的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型,这就 要求网上教学环境在理想的情况下应该支持这四类教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