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画家和牧童》教案设计

《画家和牧童》教案设计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两位朋友,想知道是谁吗?(出示牧童图)大家再看看,这是谁?(牧童)什么是牧童?(出示戴嵩图)他叫戴嵩,是唐朝一位有名的画家,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画家?那我们/2iqueEstimation/show-338614-1.html
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李苦禅画鹰、黄胄画驴,他们是我国擅长画动物著名的画家他们都是一个时期的代表。
五、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使我们认识到面对权威要像牧童那样敢于挑战,大胆直言;面对批评,要像画家戴嵩那样虚心接受,勇于改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课件出示,全班齐读)
师:看来他构思的确很快。
3、生汇报: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描淡写,很快就画成了。
师:这儿有两个词写得特别好,是哪两个词呢?(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师:这是国画中的两种画画技巧,对于这些笔法,他能熟练地运用。同学们想看一g/static/11143214120093257239903/
2、请你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读了以后你还知道什么?
3、戴嵩是唐朝的画家。
他是唐朝一名怎样的画家?除了“著名”你还能给它换个词语吗:(有名、出名)
你从哪些句词知道他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4、生汇报:他的来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出示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他的画挂出来,有许多人观赏。
师:谁来带大家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用哪句好一点?为什么?
师:那你能用:“一……就……”说一句话吗?
5、生汇报: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戴嵩的画画得好?
(“没有不点头称赞的”“争着”、“花大价钱”
师:“没有不点头称赞的”到底有没有人称赞啊!多少人?
出示: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那你们知道为什么牧童对牛的习性了解的这么清楚吗?(细心观察,积累常识)
四、课外延伸。
1、当大家都纷纷称赞戴嵩的画画的好时,只有牧童指出了戴嵩的不足,戴嵩也虚心接受了。此时此刻,你想对戴嵩或者牧童说些什么呢?
2、师:小牧童说服了大家,更说服了戴嵩。
想想,戴嵩听了牧童的话以后会怎么做?(学生回答)
师:跟大家说的一样,最后戴嵩重新画了一幅《斗牛图》。想了解一下吗?
出示:“画错啦,画错啦!”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
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看看哪个词读重一点。
师:“画错啦,画错啦!”为什么读那么大声?(喊)
师:“挤进来”老师想把它换成“走进来”“跑进来”行吗?为什么?
5、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师: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惊呆了。你看见了吗?(出示图)
这时,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身为著名画家,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的是震惊,你从哪些词看出来?让学生找出重点词指导读。而戴嵩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找出重点词体现戴嵩的虚心接受,既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又非常诚挚地向牧童道谢,指导学生读出戴嵩说话的语气
一个小小的牧童面对备受大家敬仰的大画家,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指导读好牧童的话,体现牧童指出大画家的错误时既没有唯唯诺诺,也没有不要趾高气昂、取笑别人,让学生感受到牧童敢于批评,毫不畏惧的精神。这时再提出,你想对戴嵩或者牧童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说出自己学了课文后的体会,让这种精神在孩子们的心中更深刻。
看画的人都点头称赞,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过渡:戴嵩画画真的很好,那除了这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来以外,还有哪些自然段可以告诉我们,戴嵩画的画真的很好。
学习第2自然段
1、师:对,你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这段哪些词句能看出戴嵩很会画画?
2、生汇报: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
师:这句哪个词更能体现戴嵩画技高超?(沉思片刻)沉思片刻是什么意思?(想了一小会。)
板书设计:
21、画家和牧童
画技高超勇敢
虚心细心观察实事求是
六Hale Waihona Puke 教学反思《画家与牧童》这篇文章虽然不短,但很容易懂,备课时我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熟读课文,识记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既要学习牧童敢于挑战权威,也要学习戴嵩的谦虚谨慎,从中获得生活的启迪。
备课时,我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从读中理解。通过一个问题“从哪些句词看出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引领全篇,让学生在交流答案中,重点理解“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完了。”这两个句子,让学生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时,我没有在字面上解释,而是出示图片让学生指出哪里是“浓墨涂抹”哪里是“轻笔细描”,学生很容易在图画上就理解词语的意思了,理解后我还有意设计让学生有感情朗读,之后用“一……就……”“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最后在理解过围观人的纷纷赞赏时的语言语气进行指导读,再请同学们设想: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中的一员,你会怎样称赞戴嵩的《斗牛图》?知道了解戴嵩的《斗牛图》其实画得非常的栩栩如生。
②、准备有关画家戴嵩的资料及斗牛图资料及录像。
③、准备其他画家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
1、知识与技能: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家和牧童所具有的优秀品质。
③、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学会谦虚谨慎,从中获得生活的启迪。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有感情的朗读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感悟和思考。在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三、教材分析
《画家与牧童》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这是一个很优秀的古代历史人物故事,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而大画家戴嵩谦虚接受批评的事。戴嵩身为著名画家,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的是震惊,而戴嵩却虚心接受,既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又非常诚挚地向牧童道谢,其虚心的美德令人感动。而那个小小牧童面对备受尊崇的大画家,敢于批评,毫不畏惧,这种敢于挑战权威、实事求是的品质更是难能可贵!主人公优秀的思想品质渗透在优美的文字之中,给人以深远的回味。“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课文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渗透了谦虚、实事求是和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人文理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受到生活的启迪,感悟做人的道理,是一篇有益于发展学生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好课例。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这里的一员,你们会怎么说?
6、那到底画家哪里画错了呢?请用“——”找出来。(生汇报。)
师:哦,原来是这样。这真是一个勇敢的孩子,连大画家的错误也能指出来,但同学们读了这句话以后,你还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有礼貌)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请)是啊我们不但要学习牧童的勇敢,还要学习他有礼貌,指出别人错误时不要趾高气昂、取笑别人,这个也是我们班很多同学需要学习的。
过渡:一边是鼎鼎大名的画家戴嵩,一边是籍籍无名的小牧童,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等一下我们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出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
①、自由读文,不会的生字拼一拼。
②、找一找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并标上序号。
③、汇报:
2、认读生字词。
①、出示带拼音生词,小老师带读后开火车拼读。
最后让孩子们看《国宝档案》解说《斗牛图》的一段,用现实给学生以更好的解释,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最后延伸出示资料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李苦禅画鹰、黄胄画驴这些我国擅长画动物著名的画家让他们认识近低画家。扩大学生的视野。
kg7w-1JyVL4/
一边听一边想:你觉得这位画家是个怎样的人,牧童又是个怎样的小孩。
4汇报:你觉得这位画家是个怎样的人,牧童又是个怎样的小孩。
三、品读课文,
学习1自然段
1、你从哪一段知道他是一位著名的画家?(第一自然段)【视频】《国宝档案》解说《斗牛图》:
http://xn--4gqsa60bi69gfc7a.xn--fiqs8s/av/dv/cszb/469.html
读乾隆皇帝的题诗。
3、在我国还有许多以擅长画动物著ws/chinash/072121614421H5DDB3J6KGKF50HD7GJ.htm
师:你会怎样夸赞他呢?
师:没想到没关系,词语加油站能帮助你。
(课件出示)神来之笔、出神入化、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师:你也夸,我也夸,这就是——(纷纷夸赞)
过渡:戴嵩画画的技术高超,真令人佩服。你们喜欢他吗?来,把你们的心情带到课文中去读一读1——4自然段吧!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身为画家,戴嵩不但绘画技术高超,而且很和蔼、谦虚,你从哪些自然段看出他很和蔼、谦虚呢?
学习5、6自然段
1、谁来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想想哪些句子能体现戴嵩的和蔼、谦虚呢?
2、再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把能体现体现戴嵩的和蔼、谦虚的句子用“——”画出来。
3、生汇报:
这时,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
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①、从这两句话中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和蔼和谦虚?(很愿意、请、连连拱手)
②、什么是“连连拱手”?谁来做做这个动作?
③、谁来用和蔼的语所来读一读?(请两人读)你们认为谁更和蔼一点?
④、全班像她一样读一读,读出和蔼的语气。
⑤、我们看男同学读得和蔼一点还是女同学读得和蔼一点?男女同学一人读一句。
4、戴嵩是位大画家,谁那么大胆向他指出了他画得不对的地方?你从哪里看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