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在《伤寒论》厥阴篇里头,有个厥利呕哕,都差不多,所以这个呕吐哕下利来列到杂病,这个《伤寒论》这不也是治杂病嘛,那怎么能是厥阴病呢,而且论治也很相似,不过这一章他讲的详细。

他说"呕家有痈脓",就是呕吐啊带脓的话,那里头有痈。

"不可治呕",所以这个能吐脓啊,他就是里头有痈啊,在这个生理方面啊,他愿意把这脓能排出,排出这个当然得从关口了,他这在上边总是要由吐而出。

那么这个你要是治呕呢,那脓就搁里头了,依法应该排脓。

"脓尽自愈",脓要是没有了,痈呢都排出来了,这个呕也自然就好了。

那么这个排脓的药啊,咱们常用的那么在这个肠痈那一篇里头有,排脓散啊,排脓汤,以至于咱们用的大黄牡丹皮汤也都是排脓啊,那专门治那个排脓,咱们平时用的桔梗啊,贝母这都是排痰排脓的,生薏仁,咱们讲到痈疮的时候再详细谈。

凡是呕家要见着有痈脓,你就是不可治呕,他这个呕啊正打算要排脓,那你就用帮着这个机体排脓就好了,用药也应该这样了。

脓排尽了,呕自愈。

这个跟《伤寒论》是一样,也有这么一条。

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

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

这个呕吐啊,伤人胃液。

先呕,那么呕完了他渴,这是胃液已经伤,胃中干,他就渴。

那么胃中渴呢,可见这个水吐完了,那么这个呕呢也是要欲解。

这是说饮家这种呕啊,那么先有胃有饮,他就呕,那个呕之后,饮去了胃中干,他就渴,渴的时候,呕就要止,所以"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那么开始他渴,渴就想喝水了,那水一喝到相当程度,胃里头他积水了,那么他就要呕,这是先渴而后呕者。

这个道理啊,就是胃消化水的力量差,水停在这个位置了,所以他就要呕,为水停心下,这是水停心下。

那么我们一般治呕啊,常用那个降逆去水的办法,那么也就是能去胃停水,这也是一种了,这呕的原因很多了,后头都有啊。

所以他说"此属饮家",那么这一类的呕啊,都由于胃停水,就都属于饮家,饮家就是指的痰饮了,咱们头先讲过的。

"呕家本渴",凡是有水饮的这种呕,他要把这水吐完了,胃中干,他就要渴,本来是应该渴的。

"今反不渴者",那么这他呕完了,他不渴,这就是"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这个饮是厉害,这个支饮啊从下往上,随吐随聚。

咱们头先讲过这个支饮了,那么厉害了这个水饮冲逆于肺,就要咳嗽、喘。

这个支饮呐,在这个痰饮中是最重的,但也是饮家了,支饮也是饮了,不过支饮这种重证,他还不象一般的这个有水饮,吐完了就渴,他个开始也渴一点,渴完了他就不渴了。

咱们讲这个苓甘五味姜辛夏仁汤,你看头前咱们讲这个痰饮里头有,那么就是有支饮的关系。

他先吃这个苓甘五味姜辛汤,他说这个药是个热药,吃了应该渴,那么今反不渴者,有支饮也,跟这一段是一样的,所以这个书啊总要前后看一看。

一般的水饮啊,他不至于这样,唯有这个支饮,支饮这个饮是重的,也说明胃特别虚。

问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

这是故做问答,说明这个胃虚寒而呕吐这种情况。

他说"病人脉数",数是热啊,那么这个热呢是杀谷消食,这个胃它喜温不喜寒。

胃要是有热呢,咱们讲阳明病,在这个《伤寒论》里头有,中风者,能使,风就是热,说明这个热,胃热。

那么依法应该"消谷引食",应该是这样才对啊。

"而反吐者,何也",那么现在这个人也脉数,而反吐者这个是什么道理呢?那么他底下就是师曰,他就答复这个问题。

"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这由于在表证这个阶段啊,发汗太过,发汗太过这个表并不解。

这个咱们讲桂枝汤里头就有了,发汗应该微似汗出才好,大汗出,病必不除,大汗淋漓病必不除,这个就是发汗太过。

他这个"令阳微",阳微这个咱们讲过很多了,这个"脉微,此无阳也",这个阳就是阳气,就是津液。

这由于发汗呐,丧失津液太多,所以这个阳已微。

"阳微膈气虚",怎么搁个膈气虚呢?这个汗的来源它发生于胃的,谷气嘛,咱们头先也讲过,这个汗者谷气也,它是由胃消化之后,它变成精气才出而为汗。

那么这个汗太多呢,丧失这个津液。

丧失津液啊,这个丧失这个主源还在胸中,还在心下胃里,这个胃这个地方,所以他说膈气虚,膈气虚就是胃气也虚了。

这个"脉乃数"不是认为虚数的,人体就是有热,这个热是邪热,所以才发汗,这个发汗大汗出,这个热不除。

那么他指的就是上边这个数,这个数啊,这是"客热",不是胃有热。

他由于这个发汗太过,这个热没退嘛,脉还是有数。

这个数是一个客热,它不是胃热,它"不能消谷".那么胃呢反到由于汗出的太多而虚,虚极生冷,整个生冷啊。

他不管这个胃虚,虚了这个,这个客气就趁机入胃,这指的饮,水饮,水饮性寒嘛。

他说胃中虚,冷凑之,所以他说"胃中虚冷故也".那么胃虚有饮他就吐嘛,是这么个道理。

底下还有一段详细的解释,挺好。

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

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今脉反弦,故名曰虚。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

脉紧而涩,其病难治。

??不可下。

这个脾并不能够啊,它不是属于消化系统的。

这个古人啊一看都有一个脏一个腑,这个胃呐是个腑,它也得有个脏啊,古人就看这个脾挨着胃,所以胃是脾之腑。

所以他说这个关于消化上的这个脾啊,它是关系到重要的一个内脏。

所以脾伤了,它就不能消化水,不能消化饮食,这叫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啊,它这个不能够这个消化饮食了,所以早晨吃的,晚上要吐,宿食不化嘛,停食,它不消化,到时候把它吐出来拉倒;那么晚上吃的呢,早晨吐,这就是"宿谷不化",吃的东西啊它停到胃里头,它不消化。

这就是脾胃具虚的一个问题了,关于这种叫"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胃反这种的病啊,如果脉紧,紧是邪,邪实啊,邪盛。

太阳伤寒脉紧,这个紧都是实证。

涩呢它是虚了,精血不足嘛。

邪盛正虚,这种胃反是不好治了,"其病难治".什么病都这样,不管胃反。

这个胃反搁到现在是什么病呢?咱们在临床上也常遭遇这种病,象胃下垂就是这种病,胃下垂要是厉害点了,他几天要吐一回,他这个吃了东西啊在胃里头,咱们就是现在说的消化不良了,它是胃痉弛纵,所以它这下垂,这个胃的这个胃痉啊弛纵往下,它这个运转的这个功能都不够。

所以吃的东西呢都停着,停到一个相当程度,他就要吐了。

那么这种古人叫做胃反,那么厉害的早上吃晚上吐,晚上吃早上吐,也有几天吐。

那么后边就是治法。

如果要是脉太紧,邪太盛而正虚,所以这个难治。

病****吐者,不可下之。

这个欲吐并不是真吐了,就是要吐喜欢吐,一吐为快而不得吐。

就象我们讲这个瓜蒂散,温温欲吐,服不能吐。

那么这种情况千万不要下,他欲吐者,这个病就有越出之机啊。

那么这个治疗呢应该顺势利导嘛,用吐法就好了,千万不要下。

这对于这个吐啊,到这个地方,他是在这原则上讲了很多,发作的原因也略略说说,有这个水饮的,有胃虚寒的,也有胃反这一类的,这一类的重一点的呕吐,这个也是脾胃俱虚了。

然后在这个临床治疗上,它提出几个要点。

第一个有痈脓不可治呕,那就要排脓,脓尽自愈。

那么最后呢,下。

这个吐是要治呕的,假设这个病人欲吐者,那你不可治呕,你啊可以顺其势而吐之。

这中医治病这个很重要啊,要顺势利导。

这就是适应这个生理的机能,它古人根据这个辨证它留的这种规律,这很好。

我们在临床上不管一个病,万病都这样。

咱们说表证,这个表证病人就要出汗,你不可下。

底下他讲到哕了。

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这个哕这个证啊就是干呕,不过它其声连连。

干呕啊,干呕就是有声无物谓之干呕。

那么这个哕与干呕什么分别啊?它就是干呕连连不断,不是一声,连连不断的,古人叫做哕,干哕嘛。

这个哕大概都是虚证多,也有实证,这个头一节就是说这个。

"哕而腹满",这个腹满指的实满,他拒按。

"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那你看看他前后就是指大小便,是大便不利啊或者小便不利,都影响到这个,他不往下通,他往上逆。

那么这个腹满不是一个虚满。

尤其这个如果这个大便不利这个腹满是要拘按的,那么小便不利这个腹满当然在少腹了。

这个详细他都没说,因为这些问题啊,这个《金匮》讲在《伤寒》之后了,以前这个《伤寒杂病论》在一个书里头,也是先伤寒后杂病,在伤寒里都讲了,来这里头就是略提,不那么详细说了。

那么所以注家对于这些都认为这个不是错,就是简略,也有这么说的,其实它是故意的,因为那部分在《伤寒论》里头都讲了。

那么其它的这个虚证的哕他没提,后头这个具体治疗有。

底下就讲这个呕、吐具体治疗了。

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

这个吴茱萸汤啊,吴茱萸这个药啊,咱们头先讲那个桂枝治气上冲,那个治气上冲,这个吴茱萸啊治水上冲,水往上冲逆,所以他呕嘛。

水往上冲逆,水这个本来停在胃里。

"呕而腹满",这个指的就是上腹,这个水往上冲逆,所以上腹较满,那么甚至于他胸满,这就是胸满了,呕而胸满。

??一升就是一茶杯了,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吴茱萸它治水气上冲,有治呕镇痛的作用,那么加上大量生姜,它更能治呕了。

这个凡是这个胃停水,胃虚的多,所以他搁人参、大枣,就是补胃之虚了。

那么这个方剂呢一方面治标,治其水气上冲这个呕,他用吴茱萸生姜;一方面你胃也老虚,水还是停水啊,所以从根本上恢复胃,他用人参大枣。

这个方应用很多,一会等底下咱们讲完再讲。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这个水气往上冲啊,"吐涎沫"这是一个证候。

"头痛",头晕全是,尤其头晕最多见了,不过这个书上他没有。

这个,我在临床上通过经验了,很多的头晕是吴茱萸汤证,可是他得恶心,起马他恶心,吐不吐也得恶心,一动了他就要吐。

我们讲很多了,就是胃停水,头晕头眩,头冒,都水气的冲击这个大脑的问题。

那么这个吴茱萸汤证啊,这个水往上冲的最厉害了。

所以我们现在在这个临床上的美尼尔氏证很多是吴茱萸汤证,这个临床上你们可以试验。

这人啊头晕的厉害,不敢动,一动他就要吐。

这个呕,是个要紧的,呕是吴茱萸汤的一个主证啊,那么如果头晕或者痛,他都可以用吴茱萸汤,吐涎沫这是他证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