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降职或贬官。
2、“杨花”在古诗中常常象征飘零离散,诗的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了离别、伤感的气氛。
3、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的深厚同情和慰藉。
4、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的时间,又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离别的忧伤等。
5、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出龙标被贬之地的偏远?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6、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和牵挂关心之情。
7、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愁的心情。
8、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联系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诗开头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这样的景来写?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时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9、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月亮”的妙用。
答: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不仅表明牵挂友人命运之心无处不在,而且大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意味,感情真挚,脍炙人口。
10、对本诗后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本诗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
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
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11、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C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的地方。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到古代夜郎国,以见其僻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的想像,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C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点明送别之地和朋友将去之地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2、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应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诗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建安诗人曹植《赠白马王彪》写到:“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初唐四杰”王勃就是受到曹植此诗句的启发,写出了更具气势,情调也更积极乐观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5、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其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诗人与杜少府的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时像小儿女一般哭哭啼啼。
6、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A、首联点明送别地点与友人去处。
一个望字暗寓惜别之情。
B、颔联是对友人的劝慰,既是惜别,又是宽慰,惜别中表现了诗人阔大胸襟。
C、颈联以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哲理来送别好友,令友从倍感温暖与鼓舞。
D、全诗语壮情深,表现了诗人宽阔胸襟、真挚友情及以天下为已任的政治抱负。
7、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B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旬,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请作赏析。
答:这句诗一反过去送别诗的黯然销魂的情调,代之以积极健康的感情,从而给人以安慰和鼓舞。
9、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答: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10、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
答:这首诗摆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情调,表现了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
11、对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
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B、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暗含诗人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
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12、有人认为诗中用得最传神的一个字是首联中“风烟望五津”的“望”字,仔细品读全诗,试说这个字好在哪些地方。
答:望”字不仅拓开了诗的意境,把读者的视野拉开,给人以开阔的气势,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为下文抒发积极、乐观的感情奠定了基础。
13、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1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现了作者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了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情怀。
15、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这两句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真正的友情不受时空的限制的阻隔,气象阔大,志趣高远,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的钱塘湖指的就是现在的西湖,诗人通过对“水面”、“云脚”、“早茑”,“_____”、“____”、“______”、“_____”、“绿杨”、“白沙堤”等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其美丽的早春景色。
2、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钱塘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钱塘湖美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茑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把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茵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汪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3、本诗第二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
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早茑争春或茑争暖树,燕啄春泥,乱花迷眼,草没马蹄。
4、在前六句中,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
(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5、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抒发了诗人赞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6、诗的颔联“几”非常精美,请你任选角度(或内容,或炼字,或修辞、或情感)对此联进行赏析答:(1)从动物变化,写出了早春景色,茑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使者。
(2)炼字A,“争”和“啄”: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
炼字B,“几处”不是“处处”,“谁家”不是“家爱”,准确地表明了季节是早春;炼字C,“早”和“新”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
(3)修辞拟人,“争”和“啄”,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对偶,使用对偶句,工整,琅琅上口。
(4)情感,表达了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7、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择两个),并加以品析。
“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
“几处”“谁家”表现鸟不多,候鸟还未全部从南方返回。
“早茑”“新燕”说明经们刚刚从南方飞回。
“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
“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8、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的景色?答: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
9、这首诗以诗人行踪为线索,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10、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句中“争”“啄”两个词的表达作用?答:运用拟人的手法,勾画了一幅早莺争向阳树,新燕啄春泥衔草的动态场景,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争”字让人感到春光宝贵难得,“啄”字写出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
11、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最爱。
12、下面是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歌咏西湖风光的诗,兴趣不在于介绍某一景,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B、诗人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组合的写法,中间四句写莺、燕,写花、草,先动物、后植物,写中春色。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渐渐”“才能”两个词语更是富于动态地表现着“乱花”“浅草”的勃勃生机。
D、描写“最爱”的湖东的白沙堤,诗人则最准确最具表现力的词语着力加以渲染,把“绿杨阴里”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真切动人,历历如在眼前。
13、本诗以“行”这个字为构思脉络,以“最爱”这个词突出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14、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的感情。
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爱(最爱)。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望岳》中写乍一看到泰山时兴奋和惊叹仰慕之情的诗句是:岱宗夫如何?2、杜甫《望岳》诗中写近望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形象的两句诗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