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虎石台地区控制测量设计书
班级09181
组别第一小组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任务概述
1、测量要求
根据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保证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生产任务。

应委托方要求,测量虎石台地区三等控制网与即要考虑与原城镇三等网的联系,又要考虑镇内的个小区的独立性,充分体现布网的高精度和便利性。

按设计要求将虎石台控制网沿测区周围布设,设计精度为三级。

并按主轴线分成两个区域做到每个区域各有五个控制点。

测区附近要埋设六个GPS水准点。

另外,还要根据布好的控制网实地放样出19个轴线点,并埋设标石。

2、测区范围
本测区范围:虎石台镇整部,三条主干道,一条铁路,南至詹屯,北至新城子,东至国道,西至道义开发区。

占地约25平方公里。

此次控制,地形测量执行以下技术标准,规范及规定﹕
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
GB12898-91《国家一、二水准测量规范等》
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
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1、地理概况
本测区为沈阳市沈
北新区虎石台镇,面积约
25km²,测区地势较为平
坦,但高楼、小区及树木
等较多给控制测量带来
一定困难。

该地区大气能
见度差,测区内杂草丛
生,给外业测量工作带俩
很大不便。

2、气候条件
测区气候干旱,早晨
多雾,夏季炎日,年降水量600-920mm,大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全年平均气温已七、八月份最高。

最高气温可达+38度,最低气温可至-19.7度,冬季多北风,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最大风速为25-32m/s,最大风力可到11级。

3、交通情况
测区内中间有国道(南北走向),南侧有城镇道路(东西走向),西侧有铁路,陆路交通方便。

三.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
(虎石台基础控制测量)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⑴初测目的:根据测量资料进行纸上定线和相关的内业工作,初
步确定采用的路线方案,为编制初步设计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

⑵定测目的:通过现场测量并进行优化,再实地放线定桩确定构
造物的位置,为施工设计提供资料
二.工程资料
(一)、资料的收集利用:
1.沈阳测绘局III等以上三角点成果(见下表)。

2.沈阳测绘局III等以上水准点成果(见下表)。

已知三角点、水准点成果表
4.高程控制部分:二等水准点有虎石台公园北门(dt31),建设南一路(dt10),矿中(dt30),国道北侧(dt29)四点。

(二)、技术依据:
①《控制测量规范》。

③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四.设计方案
一、作业方法
1 测设流程
1)平面高程控制系统的确定。

2)平面首级控制网的布设。

3)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4)施测。

2埋石与点之记:
1)按照标准进行埋
石,如图:
3 使用仪器;
外业观测使用仪器标称精度
优于5mm+0.1mm,仪器性能可靠,
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4 GPS网的布设
本次实际采用小桥子,小岗
屯,新城子这三个已知点,进行
GPS联测.共布设GPS点12个,构成7个同步图形。

埋石示意图
二、外业观测
1 天线的架设
(1)、天线距地面1米以上,严格整平,基座测前经过检验;
(2)、严格对中,其对中误差小于等于1毫米。

2 天线高量取
(1)、量取天线高应从标石中心量至天线外边沿标志处;
(2)、互成120°各量取一次,较差小于3毫米。

3 观测的基本技术要求
表5-2
观测模式


数据采集间隔
20

卫星截止高度角

15°
天线安置的对中误差1mm
有效观测卫星数≥两次丈量天线高之差3mm
4
观测时段长度

60分
卫星的几何图形强度因子
PDOP
≤8
观测时段数

1
任一卫星的有效观测时间

15分
4 外业记簿
观测过程中记录员记录以下内容:测站名、测站编号、观测年月、观测员、记录员、时段号、接收机和天线号、天线高、开关机时间、卫星信噪比及天气情况等信息。

三、数据处理
采用平差软件,外业内业一体化。

四、二级导线测量
测区呈带状分布,首级控制为二级GPS网,导线布设在两对GPS点之间。

每个导线点均埋设混凝土标石。

标石尺寸为顶部12 12厘米,底部为20 20厘米,高45厘米。

平均边长为400~500米。

测角和测距采用TC1610全站式电子速测仪。

测角方法为测回法,每站二测回,测站进行温度、气压、加乘常数及投影改正。

内业计算采用清华山维公司研制网平差软件NASEW 97进行计算,导线精度指标应遵循下表。

等级导线
长度
(km)
平均
边长
(m)
方位

闭合差
()
每边
测距
中误
差(mm)
导线
全长
相对闭合



五、高程控制测量
测区首级高程控制网为四等水准,水准网沿导线敷设,每隔1.5公里左右在标石下面加埋盘石作为水准点,水准点高程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施测方法为中丝测高法,对向观测,竖角观测四测回,测距一测回。

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网平差采用清华山维公司的网平差软件NASEW 97进行严密平差。

五建议和措施
一.对于建筑物多为矩形且布置比较规则和密集的工业场地,亦可将施工控制网布置成规则的矩阵格网,即所谓的建筑方格网。

控制网根据建筑场地的地形和建筑物的布置情况可采用不同的布网形式:对于地势平坦、建筑物布置规则而且密集的工业场地,采用建筑方格网较为适宜,它可使得放样工作简单方便,而对于地势平坦、建筑物布置不规则的工业场地,则可采用导线网作为施工控制网,此时网点布置比较灵活,当建筑区的地形起伏较大,则采用三角网。

建筑方格网的主轴线是在场地平土以前进行测设的。

根据设计的主轴线及施工坐标,按照所在地区的地形条件,用坐标换算的公式将它们的施工坐标换算成测量坐标。

然后根据勘测控制点将其在现场进行定位。

点位定出以后,将它们连接到已知的勘测控制点上,再精密的测出其实际坐标,与原设计坐标进行比较,在标桩上进行归化改正。

二.主轴线点位放样:先将仪器架在控制网点位上,以就近点为定向点,根据设计的方向和长度放样出各主轴线上的点。

具体作法是定好向后,将仪器转到设计所计算的方向上去,沿着该方向在预定的长度处放上棱镜,员在观测员的指导下反复移动,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

三.检验与校正:根据上述的方法将剩余各点放样出来,采用在不同点放样同一点位来检验最弱点位的放样误差,看其是否超限。

六附图、附表
1.设计图:
如图,共12个控
制点,4个首级控制点,每
个点需测定坐标,高程,
如遇特殊情况,则加设图
根点,以便测量的精度。

2.主要物
资:GPS仪,全站
仪,二等水准仪及
水准尺,测量填写
的表格若干,便行车辆一辆。

七整理上交资料:
1)技术设计书
2)技术总结报告
3)项目工作报告
4)最终检查报告
5)验收报告
6)三、四等GPS观测手簿
7)三、四等GPS点计算资料、成果表
8)三、四等水准观测手簿
9)三、四等水准点计算资料、成果表
10)三、四等GPS点之记
11)三、四等水准点之记
09181班一组
2010年10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