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风景油画的表现方法
风景油画描绘的对象大都是自然景物,因为使用的创作材
料是油画材料,所以称作风景油画。
在古典油画当中,风景一般
都是为人物作陪衬的。
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风景油画登上了
历史舞台,它独立作为一种绘画题材出现了,并且发展迅速。
首先从风景油画的分类谈起,按照时间特点,我们可以把它分为
古典风景油画和现代风景油画两大类;按照表现手法来分,我们
可以把它分为写实风景油画、印象风景油画、和抽象风景油画这
几类;按照地域来分的话,我们可以把它分作欧洲风景油画、俄
罗斯风景油画、荷兰风景油画、地中海风景油画和托马斯风景油
画这几个板块;如果从表现的内容出发的话,我们又可以把它分
为森林风景油画、高山流水风景油画、田园风景油画和名胜古迹
风景油画等类别。
风景油画的笔触可以表现为蹭、摆、揉、扫、拖、点等类型。
蹭指的是用油画笔的根部首先接触画面,然后逆向推动笔触,使画面留下并不流畅的感受,从而营造出特
殊的视觉感受和质感。
逆锋行笔,笔触苍劲有力,适合表达一些
植物的茎杆或者坚硬的物体,比如树枝、石头等。
摆和蹭用
笔方向相反,顺锋行笔,给人以流畅、顺滑、轻快之感,比较适
合表达柔软的材质,比如水。
揉是一种没有固定方向性的用
笔方法,可以是单色,也可以是多色的混合,通过揉合产生自然
的混合变化,从而使色彩和明暗对比达到一种微妙的变化感,可
以作渐变和衔接作用。
扫通常是将两个临近的色块进行衔接,以降低它的生硬感,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我们可以用干净的油
画笔对两个颜色使用扫的笔触,也可以在油画笔上均匀的或者适
当的蘸取部分颜色扫来扫去,产生丰富的层次效果。
拖和摆
的运笔方向比较相似,但不同的是拖使用的力道要比摆轻很多,
轻轻的握住画笔,使它是经过画面时留下坎坷的笔触效果。
点是许多油画家青睐的笔触表达方法,根据油画笔的大小和用力
的轻重程度,点可以有大点和小点之分,但是如果不注意分寸,
很容易产生琐碎和不整体的感觉。
油画的笔触中来还有非常多,依照个人习惯和对艺术的理解,我们可以推陈出新,变化无穷。
油画风景中的明暗就是在阳光照射下物体所反射的光线。
主要强调空间和体积,明暗对比强可以产生空间感。
主要的景物
可画得实、浓一些,反之要虚、淡。
这样不但表现出画面的情趣,也增强了空间感。
空间层次的表现,关键在于处理好近、中、远
三个层次的景物。
我们要学会面对复杂的景物,有意识地进行组织,将景物加以归纳,运用透视、色彩知识及各种处理手法。
冷
与暖是油画风景的精髓。
在自然光的照射下,亮部呈暖色,相对,暗部呈冷色。
比如:亮部是偏黄,暗部就要偏紫(对比色)。
冷
暖对比也可以产生空间,近景偏暖,远景就要偏冷。
颜料的厚与薄:近景要厚,远景要薄。
因为薄的话,就能把远景推得很远,反
之颜料厚就能把薄与厚的距离拉开了,有很多画家都会把颜料堆厚
做肌理。
风景油画的表现种类很多,最早由于历史条件的限
制和影响,奠定了风景油画的古典主义写实倾向,油画的起源在
欧洲,15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掀起了人文主义批判宗教的浪潮,当时的油画主题是关注社会,关注人性。
许多油画家为了摆
脱单一宗教题材的限制,逐渐把绘画的关注点转向了关注人物和
风景,从而描绘一种轻松而富于人情味儿的画面。
画家们开始研
究透视学和人体解剖学在绘画领域的运用,使用科学的原理分析
构图和空间感。
通过运用透视的绘画方法,使画面产生视觉上的
空间深度感。
同时使用明暗调子的画法,使所有的绘画对象在同
一光源下形成明暗结构。
比如当时达芬奇的《岩间圣母》,就采
用了这一典型画法。
当然最值得一提的是印象派风景油画,
印象派风景现已成为风景里最重要的一派,印象派又称为“外光派”,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
1874年莫奈创作的题为
《印象•日出》的油画,遭到学院派的攻击,评论家们戏称这些
画家们是“印象派”,印象派由此而得名。
它强调对客观事物的
感觉和印象,反对因循守旧,主张艺术的革新。
绘画技巧上对光
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并认识到色彩
的变化是由光色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
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时把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去。
根据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给后来的现代美术以
极大的影响。
印象派脱离了以往艺术形式对历史和宗教的依赖,
艺术家们大胆地抛弃了传统的创作观念和程式。
艺术家关注的焦
点转移到了纯粹的视觉感受上,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变得不再重要。
风景油画的表现方法需要在大量的临摹和写生的创作道路上摸索
总结,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实现由实践到探讨研究的循环过程,从
而最终提升我们的绘画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