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ICC导管固定方法之改善专案

PICC导管固定方法之改善专案

PICC导管固定方法之改善专案
摘要
PICC的固定方法对患者是重要的,导管固定不牢固可能导致PICC导管移位折管断裂及脱
管的危险。

统计发现每年皆有PICC导管滑脱事件;其滑脱原因除患者自行拔出外皆与固定方法
不良有关,经分析整理后主要原因为:固定方法标准不理想、患者个别性问题。

本项目将在U 型或S型固定法基础上并用弹力胶带呈蝶型返折固定于缝合翼(小飞机)上进行加固,一
年后统计PICC导管滑脱件数则已降到0发生率且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提升。

本项目实施结果,达到降低滑脱的目的,并提升患者护理安全质量;寻找出更佳管道固定法以降低患者痛苦及经
济负担[1]。

关键词:PICC导管、U 型或S型固定方法、弹力胶带固定法
前言
对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需要留置PICC导管。

对此类患者而言,管道的护理及固定非常重要,若有任何一个操作不到位都将引起感染移位及脱出,而固定方法作为非常重要步骤之一。

留置PICC导管的患者都是长期住院治疗的患者,经济压力大,疾病的转归及病房压抑都会影响患者。

一旦发生脱管就会引起患者的不满和焦虑,所以预防脱管是一件重要且不可轻忽的护理职责。

虽然PICC导管滑脱的发生率极低,然而一旦发生将造成患者血液流失及安全问题,也将造成额外医疗成本增加。

有鉴于此找出更安全、舒适的固定方法,引发对此项目改善的动机,期望通过此项目推动能有效降低导管滑脱率,也使得患者对导管固定方法的满意度提高。

现况分析
一、科室特性
本科室是消化专科,固定床位76张,科室大,患者周转快。

护理人员经常会护理留置PICC的患者其中包括消化道肿瘤反复住院化疗的,年龄大外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2]。

二、导管之固定法
本科室现采用改良过的U 型或S型固定法,患者伸直手臂,将外漏的导管呈U 型或S型放置,正确的消毒之后待消毒液完全待干之后,用HP透明贴,以穿刺点为中心覆盖穿刺点及外漏的所有导管,做到无张力性粘贴,敷贴下无气泡。

再用纸胶带横向贴于缝合翼上固定。

三、病人个别特性
部分患者皮肤干燥易脱屑,若涂擦乳液于手臂会使胶布固定不牢;有些患者穿刺点在手臂背侧,手臂移动时胶布容易牵扯松脱;有些患者容易出汗皮肤潮湿会使透明贴粘性下降脱落[3];有些患者对贴膜过敏,抱怨皮肤发痒挠抓至固定不牢。

有些患者意识模糊甚至痴呆,无意识扯拉管道。

四、管道固定满意度
为了解病人及护理人员对目前固定方法的满意度,于 2014 年 1 月至2 月针对病患及护理人员进行穿刺针固定方法的满意度调查,采用5 分法给分,5 分为非常满意,4 分为满意,3分为尚可,2 分为不满意,1 分为非常不满意。

结果于患者方面共计发出问卷10 份(见图一),护理人员则发出问卷 18 份,(见图二)。

图一患者对PICC导管固定方法满意度调查结果
项目专案前(n=10)专案后(n=10)1.护理人员的固定方法使我手臂感
觉很舒适
2.护理人员的固定方法使我内心感觉很安全
3.护理人员的固定方法使我感觉移动方便3.69
4.51 3.69 4.78 3.74 4.65
4.我愿意继续使用目前穿刺针的固定方法 3.69 4.78
平均 3.70 4.68
图二护理人员对PICC固定方法满意度调查结果
项目专案前(n=18)专案后(n=18)1.我认为目前的固定方法,在执行固定的过程中方
便好用
3.我认为目前的固定方法在更换敷贴拆除固定的过程中方便
4.我认为目前的固定方法在执行过程中未增加单位成本
5.我认为目前的固定方法在执行过程中未增加护理工作时间
平均3.40 4.75 3.50 4.75 3.75 4.50 3.63 4.60 3.57 4.65
五、问题分析
本小组成员由所收集之资料及查证文献,进行讨论 2次后,归纳出PICC导管滑脱最常见因共 9项,位护理人员依据平日工作经验,对9项原因进行排序,选出最需要改善的导致导管滑脱的最主要原因:固定方法不理想。

图三PICC导管滑脱之特性要因图
问题确定
PICC 导管滑脱最主要的两个原因如下:
一、固定方法之标准不理想:本科室采用的U 型或S 型固定方法已经比之前的直型固定法好很多,但是没有进行加固。

一旦患者出汗较多或其他原因导致的透明贴不粘,外界的一丁点儿力就可能使导管滑脱。

二、病人个别性问题需增强固定方法:患者会在翻身或移动身体时受到外力;意识模糊或深睡眠时无意识抓掉;穿刺部位皮肤过敏发痒挠抓。

项目目的








固定方

病患自
二、分别提升病人及护理人员对管道固定方法的满意度。

文献查证
护理人员会依照病人血管及管道的部位来固定穿刺针,一旦固定不牢很容易造成穿刺针滑脱,而导致大量出血。

虽然护理人员按照级别护理进行查房,尤其是夜间如果家属没有发现,后果将会很严重。

造成PICC 滑脱的原因有患者行为退化、意识不清、约束不良、皮肤痒抓掉、穿刺针固定方法不牢固、或是病人经常移动手臂、咳嗽、打喷嚏等[4],其中又以穿刺针的固定方法不佳为最主要原因。

解决办法
经过小组讨论后,就固定方法及外加辅助固定法提出以下的方案。

执行过程
经由本小组成员收集资料、问卷设计、问卷调查及现况分析后,针对改善固定方式依计划期、执行期、评值期等三期(见图五)如下:
一、计划期(2014 年1月至2月)
(一)问卷设计拟定满意度调查表,以了解病人及护理人员对管道固定方法之满意程度(二)分析病人管道滑脱的原因参考文献并找出管道滑脱常见的原因。

(三)制定U 型或S型固定外加弹力胶带呈蝶型返折固定于缝合翼(小飞机)固定方法标准及监测表。

二、执行期(2014年3 月至 2015年2月)
(一)请所有护理人员共同参与适用,以增强护理人员之参与感,和全体护理人员修改讨论管道固定方法。

(二)改善固定方式的优点及操作步骤,期望病患有充足时间了解并能取得病患的同意、合作与配合。

三、评值期(201 5年3 月至4月)
整理统计PICC管道滑脱事件、再以监测表评核护理人员执行U 型固定及弹力胶带的正确执行率。

结果评值一、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此方案执行,执行率100%,U 型或S型固定外加弹力胶带呈蝶型返折固定于缝合翼(小飞机)固定。

二、此方案实施后护理人员和患者满意度均提高(见图二和图三),护理安全性提高。

三、此项目执行观察期间,PICC导管脱落事件为0。

结论
PICC管道脱出对患者和护理人员来说都是严重的不良事件,改善管道的固定方法对患者和护理人来说非常重要,对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安全有正面的意义。

本方案实施期间全体护理人员全力支持与配合,严格按照U 型或S型固定外加弹力胶带呈蝶型返折固定于缝合翼(小飞机)固定。

绝大多数患者都很配合,只有一位患者抱怨弹力胶带太黏,不愿意粘贴。

经过努力次方案圆满完成,满足了患者的护理需求,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U 型或S型固定外加弹力胶带呈蝶型返折固定于缝合翼(小飞机)固定方法不仅降低导管脱管率,
也很经济方便实用。

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如果发现更好的固定方法,还可以用类似的专案方式进行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 蒋永祝. 内科患者人性化护理[J]. 中外医疗, 2010, 29(21): 15-15.
[2] 王志红,周兰姝.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54-56.
[3] 李冬梅,朱建英. PICC质量评价的现状与思考[J]. 护理学杂志. 2012(02)
[4] 李变娥. 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护理研究. 2011(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