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锅炉焊接作业指导书

锅炉焊接作业指导书

河南新瑞生化有限公司热电厂安装工程YG-75/5.29-M12循环流化床锅炉锅炉焊接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中建七局安装工程公司二O一一年月日一、工程概况新瑞生化工业有限公司热电厂安装工程YG-75/5.29-M12循环流化床锅炉,是新瑞热力站的重要组成设备,锅炉为单汽包自然循环流化床锅炉,济南锅炉厂设计制造,锅炉焊接工程有以下部分组成:1、钢架:钢架由Z1、Z2、Z3和Z4立柱及拉杆(梁)组成,其中立柱分上、中、下三段到货,现场组对焊接。

顶板由顶板大梁、连接横梁组成。

钢架材质为Q235A和Q235A/F。

2、水管系统:前、后、左、右四面水冷壁组成。

前水冷壁由上、下集箱和50根Φ60×5上升管组成,材质为20-GB5310.左、右侧水冷壁由上、下集箱和30根Φ60×5上升管组成,材质为20-GB5310.后水冷壁由上集箱、鼻区集箱、下集箱和50根Φ60×5上升管组成,材质为20-GB5310.膜式壁鳍片扁钢材质为Q235A、F。

3、汽水系统:给水管道由给水泵至给水操作台(Φ108×5、20-GB5310)、给水操作台至混合集箱至省煤器(Φ108×5、20-GB5310)和过热蒸汽取样(Φ18×2、15CrMo)等管道组成。

排污管由汽包连续和定期排污(Φ32×3、20-GB5310)、水冷壁下集箱定期排污、混合集箱排污管道组成。

疏放水管道由混合集箱疏放水(Φ25×2.5、20-GB5310)、高温过热器进出口集箱疏放水、低温过热器进出口集箱疏放水、减温器疏放水和集汽集箱疏放水管道组成。

4、下降管与供水管:汽包底部各下降管(Φ133×5、Φ108×4,20-GB5310)分别向膜式水冷壁供水,并与水冷壁下集箱相联接。

5、顶部连接管由:汽包与水冷壁上集箱连接管24根(Φ133×6,Φ108×4,20-GB5310)汽包与低温过热器进口集箱连接管8根(Φ108×5,20-GB5310)低温过热器出口集箱与减温器连接管4根(Φ133×6,20-GB5310)减温器与高温过热器进口集箱连接管4根(Φ133×6,20-GB5310)6、省煤器:省煤器由进口、出口集箱和三组52根蛇形管(Φ32×3,20-GB5310)组成。

7、过热器:低温过热器由进口集箱、减温器和58根蛇形管(Φ42×3.5,20-GB5310)组成,高温过热器由进口、出口集箱和58根蛇形管(Φ42×3.5,12CrlMoV)组成,高过出口集箱材质为15CrMo。

8、主蒸汽管道(Φ273×20,15CrMo)。

二、编制依据1、济南锅炉厂锅炉本体图纸和安装说明书。

2、DL/T5007-9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3、SD143-85《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缝射线检验篇)4、SD340-89《火力发电厂锅炉、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规程》5、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第九篇焊接工程6、JB3223-83焊条质量管理规程7、GB9445-88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鉴定规则8、国家劳动人事部颁《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9、国家劳动人事部颁《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规则》10、DL/T5047-95《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11、DL5009.1-200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三、一般要求1、技术要求1.1钢架组合及安装(1)立柱组对全长尺寸偏差允许:Z1、Z2,2-6mm;(2)各立柱间的距离:间距的1/1000‖≤10mm;(3)各立柱的垂直度:长度的1/1000‖≤15mm;(4)各立柱上、下两平面相应对角线:长度的1.5/1000,最大15mm;为使焊接后满足上述基本尺寸要求,焊接时应注意:a、按顺序:宜采用对称、分段退焊接法;b、留有适当的焊接收缩量;c、先找正点焊固定,经复查尺寸符合要求后正式施焊;d、定位焊点的数量,一般间隔150mm-200mm,厚度不小于1/3板厚,长度不小于50mm。

1.2水管系统的组合及安装(1)上下集箱水平度允许偏差:2mm;(2)组件对角线差允许偏差:10mm;(3)组建平面度允许偏差:±5mm;(4)组件长度允许偏差:±10mm;为使水冷壁管组合安装焊接后满足上述基本尺寸要求,焊接时应该注意:a、水冷管壁与上集箱连接安装焊缝为承压焊缝,焊缝高度必须符合图纸规定;b、管子组对前,按焊接工艺卡加工好坡口;组对间隙应均匀,管端内外15mm 范围内在焊前清除干净油垢铁锈;c、焊件对口应保证管内整齐,局部错口量不超过0.4mm;d、不允许将电焊条及包装袋、电焊手套、电焊钳等任何时候都不能塞进水冷壁管子之内。

1.3 汽水系统、下降管与供水管、顶部连接管要求安装位置正确,走向合理,按规定做管端坡口,端面对口间隙均匀,端面倾斜值应符合下列要求,对口时管内壁齐平,局部错边量不超过管壁厚度的10%,最大不超过1mm。

1.4省煤器、过热器(1)组对安装尺寸符合图纸要求;(2)按焊接工艺要求加工坡口,清理管端内外油垢铁锈,对口内壁齐平,错口量不超过壁厚的10%。

2、人员要求2.1焊接专业技术负责人由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或技师)及以上职务的焊接技术人员担任,全面负责工程焊接技术和质量管理以及焊接质检员、焊工的资格审核等工作,并负责编制焊接作业指导书,拟定技术措施,并向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解决焊接技术问题,组织焊接工艺评定,参与重要管道和部件的质量验收工作;记录、检查和整理焊接资料和技术文件,指导焊接质检员和焊工的工作。

2.2焊接质量检查人员应根据技术规范、设计文件、焊接技术措施对现场焊接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监督,并有权停止违反有关规范和技术文件要求的焊接作业。

焊接质量检查人员应确定焊缝受检部位,评定焊接质量,签发检查文件。

焊接质量检查人员应检查焊工合格证件,对焊接质量经常不合格者,有权停止其焊接工作。

各施工技术人员应熟悉其所负责部分待焊材料的材质、工作介质和工作条件,以使焊工选择正确的焊接材料和工艺。

2.3焊接检查人员应根据焊接质量检查人员确定的受检部位进行检查,及时评定焊缝质量,填发、整理和保管检查记录。

2.4从事锅炉本体范围管道的焊接作业的焊工,必须经按劳动人事部《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规则》进行考试并考取得焊工合格证的焊工担任。

合格焊工不得超越具合格项目的焊接工作,对已有一段时间未进行过焊接作业的合格焊工,还应事先进行现场模拟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

3、焊接材料和设备3.1工程中所用的母材和焊接材料(常用焊接材料为焊条、焊丝、钨棒、氩气、氧气、乙炔气和焊剂)质量应符合国家和电力部相关标准,并具备出厂质量合格证书,或质量合格的复检报告,对甲方所提供材料的设备的焊接质量应作仔细检查,尤其是受热面管子、集箱和汽包等的焊缝。

并对受热面管子的制造厂焊缝进行一定数量的X-射线检查(不超过5%),不合格的要及时通知业主或制造厂要求其返修。

3.2施工所用焊接设备必须具有参数稳定,调节灵活、满足焊接工艺要求和安全可靠的性能;进行焊后热处理的设备应读数准确,调节灵敏。

3.3施工现场必须建立严格的焊接材料保管、烘干和领退制度,并由专人负责,要求做到记录准确(常用焊条烘焙温度渐焊接工艺卡)。

焊材保管必须按不同类型、型号、牌号、规格分别存放,做到标记清楚。

仓库要通风良好、干燥,以防焊条受潮变质,焊条入库或领用必须做好批号、牌号、规格等标记移植,质量证明书应妥善保存以便备查。

3.4焊条应随用随取,不得将烘烤过的焊条放在地上、铁板上及工作台上,应装入保温筒,每次从烘炉取出焊条使用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三次。

过期、变质的焊条(如焊条头锈蚀严重,药皮脱落等),不允许用于锅炉本体管道和重要结构的焊接。

3.5焊接场所应采取防风、防雨、防雪措施,相对温度不大于90%,风速不大于10米/秒;气体保护焊时,风速不大于2米/秒,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焊工有权拒绝焊接,焊接时允许的最低环境温度如下:低碳钢:-20℃;普低钢:-10℃;中、高合金钢:0℃。

低于该温度时,应采取预热措施。

3.6焊条与焊丝的选用3.6.1对锅炉各部分管道,钢架等焊接材料的选用,参看焊接工艺卡,并应符合GB/T5117-1995,GB/T5118-1995,GB/T983-1995的规定,焊丝应符合GB/T8110-1995的标准。

3.6.2异种钢的焊条,焊丝及焊后热处理文档推荐可见DL5007-9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4焊前准备4.1在进行正事焊接作业前,必须对锅炉受压元件的焊接按《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的规定,制取焊接试件,进行焊接工艺评定,以确定材料的焊接性和制定正确的焊接工艺,编制焊接工艺卡,指导焊工进行焊接作业,对不同的结构材料及工作介质和条件,编制不同的焊接工艺卡4.2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结束后,全部资料整理归档,复印件作为竣工资料交建设单位4.3坡口准备及组对要求4.3.1坡口的形式,尺寸,组对间隙应按图纸要求或焊接工艺卡规定执行,,如图纸或焊接工艺卡未作规定时,则按GB985-88的焊接接头基本形式与尺寸要求准备。

4.3.2母材料下料与坡口加工宜采用机械方法,对淬硬倾向较大的合金钢材料如工下料后,切口部分应进行退火处理。

采用气割时,气割后应将割面上的氧化层飞溅物清理干净,并将凹凸不平处修理平整4.3.3对接管口端面应与管子中心垂直,,其偏斜度不大于管径的1%,且不超过2mm。

4.3.4管子或管件的对口一般做到内壁齐平。

对接单面焊局部错口值不超过壁焊的10%,且不大于1mm,对接双面焊焊口局部错口值不超过焊件厚度的10%,且不大于3mm。

4.3.5装配应符合技术文件和焊接工艺卡指令要求,焊件组合应垫置牢固。

,以避免在焊接或热处理过程中产生变形。

4.3.6出设计规定的冷拉口外,其余焊口应避免强力组队,以防引起附加应力。

4.3.7装配时定位焊接要求a采用手工电弧焊或氩弧焊进行。

b定位焊所用焊条号及工艺方法,必须与正式焊接相同。

必须由该焊工执行定位焊。

定位焊在保证不变形,有足够的强度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点固。

c定位焊缝起端和结尾应成缓坡,不应过陡,缓坡坡度一般为1:3左右过陡的焊缝应修正。

d 点焊时,严禁在非焊部位引弧或试电流,如有电弧擦伤,要求补焊磨平。

点焊后检查焊缝,不得有裂纹,气孔,夹渣等焊接缺憾。

4.3.8焊接的装配质量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焊线,并应及时进行。

否则应对焊接区重新进行清理。

5、焊接工艺5.1焊工焊接前应仔细检查装配情况,并且了解焊接件材质及使用要求,检查使用之焊接材料牌号与工艺文件及焊接工艺卡的规定是否相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