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管理学案例分析 简单化分权的陷阱
管理学案例分析 简单化分权的陷阱
优势
1.企业重组提高了公司 的效率。
2.各事业部自主经营, 自我发展,使公司市场 适应性和稳定性强,充 分发挥了各事业部人员 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 造性。
3.增设综合管理部, 有利于培养综合性企业 管理人员。
M企业
劣势
1.管理人员膨胀,导致 组织总成本上升。 2.各事业部独立性强, 。。。
职能制
3.调整的原因及调整后的优劣
M企业
调整原因: 1.统一的经营体制被打破,车间逐
渐成为经营性主体。 2.总部相关部门和车间之间经常发
生管理冲突。
Y企业
调整原因: 1.业务部门经营中贡献增大,公司层面经
营逐渐失去地位。 2.业务部门和公司层面之间经常发生管理
冲突。
SWOT分析模型
⒉组织结构分析
M企业
1996年前,M企业有6个职能部门和7个车间。 其中市场部是企业的龙头部门,全厂1 000 多名职工全靠市场部的10多个人拿订单吃饭。
。。。 。。。
职能制
Y企业
原有10个二级业务部门,在经营上采取“双 重经营”的模式。 即以公司层面的经营为主,以各业务部门的 经营参与为辅。 在双重经营模式下,公司和业务部门处于一 种暂时的集/分权平衡上。
南京某安全和环保工程公司(以下用“Y企业”代称), 原有10个二级业务部门,在经营上采取“双重经营”的模 式,即以公司层面的经营为主,以各业务部门的经营参与为 辅。在双重经营模式下,公司和业务部门处于一种暂时的集 /分权平衡上,但是,随着业务部门在经营中的贡献逐渐增 大,公司层面的经营逐渐失去地位,业务部门和公司层面的 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管理冲突开始出现,到2003年,激化 程度已相当严重。此时,恰逢国家进一步要求企业改制,而 且Y企业又是国资退出的对象,于是Y企业没有继续演化为 “业务部门类公司管理”的强分权模式,而是直接对业务部 门进行改制,把业务部门分别改制为子公司。Y公司的10个 主要业务部门,经重组后,已经改为7个子公司了。与此同 时,总部赋予子公司独立经营、生产自主权,总部的相应功 能一次性弱化,相关部门得到撤并。
SWOT分析模型
优势
1.企业改制重组后提高 了公司的效率。 2.各子公司独立经营, 生产自主权,使公司市 场适应性和稳定性强, 充分发挥了各事业部人 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 创造性。
Y企业
劣势
1.分权不利于高层管理 人员集中控制 ,指挥不 灵 2.子公司管理人员增多, 导致组织总成本上升。 3.各子公司独立性强, 考虑问题容易忽视整体 利益,易滋长本位主义。 各子公司协调难。
班级:财管301 小组成员:
郭琳,杨辉,郭璞,王杰,王益
目录
1
案例简介
2 组织结构分析
3 调整的原因及调整后的优劣
4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简介
⒈上海某化工生产企业(以下用“M企业”代称),是一个 年产值3.4亿元的企业,下面有5个“事业部”(实际上是以 车间为主体的小业务部)。1996年前,M企业有6个职能部 门和7个车间,其中市场部是企业的龙头部门,全厂1 000多 名职工全靠市场部的10多个人拿订单吃饭。随着市场竞争的 加剧,市场部的订单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于是个别车间依 靠自己的力量,在市场上拉零活。渐渐地,统一的经营体制 被打破,车间逐渐成为经营性主体。但因为订单主要是由各 车间自己争取来的,总部也在生产及质量管理等方面逐渐失 去实际控制。在这种变化的过程中,总部相关部门和车间之 间经常发生管理冲突——本质上是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冲突。 到1996年,M企业对业务部门进行了重组,并重新设计了组 织结构:将7个车间重组为5个独立的产品部门,并分别称为 事业部;取消了市场部、生产管理部、技术质量部,相应工 作和权利下放给各事业部,总部仅保留了原办公室、人事部 和财务部,并增设综合管理部,负责一般性的协调和统计工 作。事业部自主经营、自我发展,总部仅从其业务收入中提 存15%。
4.企业组织结构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
1.组织结构设置好之后并不是一
2
成不变的,它还要与组织所处
的环境相适应。
2.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考虑
到企业的发展战略。战略
决定结构,结构决定功能。
3
4
3.公司应采取合理的方式
配置和组织人、财、物等
资源。
4.根据公司的规模设置合
理的管理体系。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