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课程说课
课程实施
• 基本教学方法 :
本课程基本教学方法以讲授、提问、学 生分析、讨论等常用的方法为主
主要教学方法: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解说
• 案例分析是管理学教学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应 引起教师高度重视。
进行案例分析时,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
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 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 其中,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
头脑风暴法:针对讲授中、案例中、学生身边 提出的管理问题,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放开 思路,大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解决方案。
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角色扮演:给出一定的案例或要解决的管理问题, 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也可轮流扮演),设身处 地的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学生从所扮演角色 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以 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
教材适用性:
• 本书适用于:高等职业学校、高等 专科学校、成人高校及本科院校举办的 二级职业技术学院和民办高校开设管理 课程的各专业使用,特别适于作为工商 管理、市场营销、经济与贸易、物流管 理等专业的专业骨干教材,也可供五年 制高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及社会人士 参考使用。
教材特色 :
➢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为导向,充分 体现高职特色的实用教材 ➢注重内容的使用与更新:最大限度减少基层岗 位不直接应用的理论知识,尽可能增加实用知识 与技能内容。 ➢编写形式的创新与完善
课程内容
基层管理岗位
管理系统基础
计划与决 策能力
组织与人 事能力
综
合
先进管理思想
管
理
技
能
领导与沟 通能力
控制与信 息处理能
力
课程内容重、难点
• 重点:第二篇是本书重点,适应培养高 职高专学生的基层管理素质与管理技能 需要,系统研究了管理一般职能及相应 理论、实务与方法技术(计划、组织、 领导、控制)
《管理学基础》课程说课
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 张效珲
说课流程:
课 课 课课 教 改 程 程 程程 学 革 目 资 内实 评 思 标 源 容施 价 路
课程目标
课程性质 :
《管理学基础》是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物流管理、 经济贸易等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管理学基础》作为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直接 为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同时,又为管理专业 后续的各个职能管理课程奠定基础(第一学期开 设)。
——“栏目式”编写模式
师资队伍状况
• 本系部从事《管理学基础》教学工作的老师分 别有:张效珲、卿珏、岳向华、王平华、关秋 燕、黄忠华等,师资资源丰富
• 本人背景介绍:张效珲,男,2006年毕业于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毕业后在四川长虹电器有限公司从事人力资源 管理与市场营销等相关工作,2007年来到科 技学院工作至今,一直讲授管理学的相关课程, 经验积累不多,还需要和大家多多探讨,共同 进步。
• 难点:每章的实践与训练项目的开展和 实施效果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逻辑关系
• 本课程是管理类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按 照《教学大纲》要求一般都设置在新生开学第一 学期开设,故不存在与前续课程关系
• 与后续课程的逻辑关系: 本课程对后续开设的其他职能管理课程,如生
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相互衔接, 并为这些职能管理开设打好理论基础;符合《教 学大纲》要求;最主要使学生在学习这些后续课 程时易于理解接受相关知识点
章节
1 2 3 4
教学内容
引言 管理系统
A
管理思想 计划职能 组织职能
课时分配
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含讨论)
实践
小计
1
1
7
2
9
6
2
8
8
2
10
8
2
10
5
领导
8
2
10
6
控制职能
8
2
8
7
企业管理与改革
灵活选择本章内容
综合实训
6
6
合计
46
18
64
课程资源
教材性质:
《管理学基础》,单凤儒编,高等教育 出版社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 划教材,是高职高专国家级精品课程管理学 基础的配套教材,是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 材《管理学基础》修订本。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人才培养规格 :《管理学基础》服务于高职高
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结合,以管理技 能培养为主线。
职业岗位要求: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
区别于本科管理学教材服务于培养中高级管理者的目 标;又区别于各职能管理课程的培养目标(比如:财务 管理)
具体职业岗位专业能力培养:
调查与访问:在课上或课外,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 查,有条件时,直接访问企业家,组织学生与企业 家对话活动。
岗位见习:有计划的安排学生轮流到共建企业的生产 现场担任主力,在管理者的直接指导下亲自体验并 处理管理工作。
课程内容改革思路
本着高职教学特点:理论与社会实践需要相结 合的总原则,提出了“以实践教学提升教学质 量”的教改思路,形成了教学与实际应用互动 的机制,从而有力地促进本课程的建设。
确认自己承担的管理者角色,制定改善 实际管理的计划、措施;
组织设计高绩效工作团队; 结合具体情景指定个人授权计划; 基层作业的进度控制和纠偏能力
课程教学的目标:
让学生掌握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树 立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重点培养学 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 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 控制与信息处理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 基层综合管理技能
• 现阶段教学环节中全程使用PPT课件进行多媒体教 学,教学效果良好,现有的PPT课件资源丰富完善, 针对有的重点案例可以采取视频播放方式
教学改革
• 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 本课程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 除了基本的理论讲解、课程讨论等教学方法外, 结合管理课程的特点,适应高职的要求,探索 并完善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 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方法。
教师的指导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 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 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也不要
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 纳、拓展和升华。
教学设计
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建设状况
• 本课程正在探索建立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 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模式,以增强教学效果感染 力,并要制作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训练的助学课件, 最终建立系统性、立体化的多媒体课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