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形态的塑造 道练习题
D.山水组合景观
、下图为“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 5~6 题。
5.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 1页,共 17页
A.Ⅰ、Ⅱ、Ⅲ、Ⅳ分别表示地表水、地下水、海洋水、大气水
B.从多年平均状况看,参与循环的水量 e=a=b+c=b+d
C.c 过程受降水强度、植被、地面坡度等因素的影响
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10.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 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第 2页,共 17页
图 5(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图 5(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 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 11~12 题。
③距北京较近,客源市场较大
④旅游发展具有较好的交通条件
A.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②③④
右图是“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 28~30 题。
28.图中内外力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
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
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坚硬岩石是地球固体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答 7~8 题.
7. 不同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会产生高压环境,能够形成某些种类的变质岩。下列能够广泛出露这类变质岩的区 域是
A. 喜马拉雅山区
B. 日本太平洋岩区 C. 新西兰南北岛屿 D. 冰岛火山带
8. 张家界景区群峰林立,山体陡峭、险峻,其主要岩石类型是
C.丙——断裂抬升、风力侵蚀 D.丁——岩浆活动、流水沉积
35.图 4 中字母分别代表岩浆和三大类岩石,箭头表示地质作用的过程。图 3 中丁地的岩石类型对应图 4 中的
A.a 或 b
B.b 或 c C.c 或 d
D.d 或 a
36.关于图 3 中四地所在区域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河流蒸发是当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 B.乙地区降水丰富,主要参与内陆循环
①A 岩层的形成 ②地壳的水平运动③地壳的岩层断裂(断层)④地壳的下降运动 ⑤地壳上升,外力侵蚀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① C.③②④⑤①
D.②③⑤④①
读图 3 和图 4,回答 34~36 题。
34.图 3 为第四、五套人民币背面的中国美景图,关于图示地貌景
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变质作用、流水侵蚀 B.乙——地壳运动、冰川侵蚀
13.图 3 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A.河源 B.凸岸 C.凹岸 D.入海口
14.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 2 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
类似的是
A.石笋
B.冰斗
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
15.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 2 厘米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 能反映图 2 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A. 石灰岩
B. 片岩
C. 板岩
D. 石英砂岩
图 6 为我国某地沿北纬 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 完成 9~10 题。
9.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
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25.图中平顶山刃脊、角峰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冰川堆积
26.北大山石林是由平顶山地貌演变而成的,其演变
A.受流水的化学侵蚀作用
B.反映北大山所受的断裂作用强于平顶山
C.由地震的崩塌作用造成
D.反映北大山地势和纬度高,更易被侵蚀
27.该旗
①多地质地貌和生物旅游景观
②可在各景区内建大型高档宾馆
11.根据图 5(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 5(a)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2.图 5(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Ⅰ、Ⅱ D.Ⅲ、Ⅱ、Ⅰ
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图 3 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 3,完成 13~15 题。
①PQ 线两侧的地层形成在同一地质时代 ②PQ 线两侧的地层发生水平错位 ③PQ 线的地质构造是向斜谷
地 ④PQ 线的地质构造是断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据图回答 40、41 题。
40.以上“天生桥”所在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第 3页,共 17页
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 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见图 2(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 附近)形成于 2 万年前,由松 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图 2,完成 16~17 题。
C.甲处河流不可能有地下水补给 D.铁矿矿体形成时间比断层晚
读下图,完成 52-53 题。
第 8页,共 17页
52.具有图示典型海岸景观的国家是( )
A.挪威 B.新西兰
C.日本 D.西班牙
53.该海岸典型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
A.海浪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古诗曰:“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结合图 1 和所学知识,完成 54-56 题。
一、选择题
高中自然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练习 75 道)
1、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读“我国沿 32°N 所做的地形剖面图(图 8)”,回答 2~3 题。
2.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
A.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多高原山地,中间高四周低
A.C 处——流水侵蚀作用
D 处——流水沉积作用
B.C 处——风力侵蚀作用
D 处——风力沉积作用
C.C 处——流水沉积作用
D 处——流水侵蚀作用
D.C 处——风力沉积作用
D 处——风力侵蚀作用
39.在 PQ 这条考察线路上,这名同学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两侧的三角形陡崖一字排开;A1 与 A2、B1 与 B2 山脉并不相连,但岩石类型和组合形态相同;多条河流不约而同地拐了个弯。合理的解释是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勘探队员观察到,甲处有一自北向南流的河流,东岸冲刷严重;某日,国际标准时 10: 50 时,该地钻孔处旗杆的影子缩为一个点。读图完成 50-51 题。
50.该地
A.位于北半球
B.位于西半球
C.一年中可能有两次太阳直射 D.盛行风为东北风
51.有关该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A.四个钻孔都可能钻到地下溶洞 B.乙处岩石可能为变质岩
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完成 18-21 题。
18.图中所表示的地形景观是在(
)
A.石灰岩分布地区 B.花岗岩分布地区 C.玄武岩分布地区 D.片麻岩分布地区
19.我国最早较全面揭示该地形景观各种特征的著名著作是(
)
A.《山海经》
B.《水经注》 C.《梦溪笔谈》
D.《徐霞客游记》
20.该地形景观在我国四大高原中有广泛分布的是(
)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D.内蒙古高原
21.该洞穴所反映的各种地貌景观是由哪种地质作用形成的(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溶蚀作用
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 22-24 题。
22.图中丁的地质构造为
A.褶皱
B.背斜 C.向斜 D.断层
23.关于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47.地震发生当日,当地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D.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
49.图中属于内流河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第 4页,共 17页
A.甲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B.甲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C.修一南北向隧道应选址丁处 D.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24.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A.地壳运动所致 B.内力作用所致 C.岩浆活动所致 D.外力作用所致
下图为内蒙古某旗及相关景观示意图,该地在距今 1 万至 300 万年期间为冰雪覆盖,景观处岩层基本上 由花岗岩组成。据此回答 25-27 题。
)
A.因断层导致岩层破裂,后经侵蚀而形成 B.向斜顶部受挤压,容易被侵蚀
C.背斜顶部受张力大,容易被侵蚀 D.地处干旱区,因风化作用导致岩层被破坏
32.若甲区为含煤层,采煤时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可能是( )
A.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 C.瓦斯爆炸 D.塌方事故
33.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壳运动情况及顺序是( )
29.该地地下洞穴形成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
)
A.地壳张裂作用 B.地层沉陷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 D.风力侵蚀
第 5页,共 17页
30.图中形成洞穴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变质作用
B.岩浆活动 C.沉积作用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 31-33 题。
D.溶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