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多酚的研究综述

茶多酚的研究综述

茶多酚的研究综述摘要: 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对茶多酚的研究进展情况,介绍了茶多酚的组成、特性及其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为茶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多酚,生物学功能。

一、前言茶多酚是从绿茶中提取出来的最主要的对人体最有益成分,是一类存在于茶树中的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混合物,俗名茶单宁、茶鞣质。

其主要组分为儿茶素类(黄烷醇类)、黄酮及黄酮醇类、花色素类和酚酸及缩酚酸类多化合物的复合体。

茶多酚的主要成分是儿茶素类,占其总量的80%左右。

茶叶中的儿茶素类主要为儿茶素(catechin,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等[1]。

近年来经科学研究和临床验证,表明茶多酚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主要集中在消除自由基、抗氧化、免疫调节、降血脂、酶活性、杀菌抗病毒、脂类代谢、抗癌作用、等方面,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有关茶多酚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二、茶多酚的生物学功能1、消除自由基人在生命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有害自由基,自由基极强的氧化能力会氧化不饱和脂肪酸形成LPO(过氧化脂质),累积的LPO会削弱生物膜的正常功能,影响活性物质的正常代谢,诱发肝炎、癌症、衰老、心血管等疾病。

而TP因多酚羟基极易被氧化为醌类而产生H+,故有强抗氧化能力。

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是TP 最重要的生物活性,是其抑癌抗癌药理作用的基础[2]。

TP自身生成稳定的自由基中间体,抑制原来的自由基链锁反应,从而保护细胞成分不受损伤,与其他抗氧化剂相比,TP清除氧自由基具有高效性.与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相比,1 mg TP清除O2・的效能相当于9 μg Cu,ZnSOD;与强抗氧化剂VitC,VitE相比,其清除O2・,・OH效能要高几倍甚至几十倍以上[3]。

2、抗氧化TP具有极强的抗氧化作用:它一方面可通过抑制氧化酶减少自由基的生成以提高其抗氧化作用,(它对生物体内多种和自由基生成相关的氧化酶有抑制作用。

如TP对体内、外脂氧化酶,黄嘌呤氧化酶,环氧酶,细胞色素P450酶系,髓过氧化物酶,均有抑制作用);另一方面,不但能通过灭活自由基保护抗氧化酶,还能提高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进而增强抗氧化作用。

TP具有SOD样活性,可直接升高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活力[4];另外,通过螯合金属离子,TP的抗氧化作用发挥得更为显著。

众多体内外实验均已证明TP通过螯合Fe2+ 可减轻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并且TP不抑制食物中铁的吸收,也不会争夺络合Fe2+,还可以通过螯合Cu2+而抑制黄嘌呤氧化物的生长,起抗氧化作用;再者,TP与VitC,VitE 有极好的协同作用。

它可以再生和保护体内VitC,VitE,提高体内VitC,VitE 的含量(VitC,VitE分别是体内水溶性、脂溶性强抗氧化剂),而且TP可能同时以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方式清除自由基,比单一的还原剂更有效地保护αVitE。

3、参与免疫调节茶多酚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詹勇等(1992)[5]用0.25%TP添加到饲料中喂养14日龄健康海佩科肉仔鸡,发现TP对自然感染法氏囊病鸡有明显提高(p<0.05)血液中的红细胞C3b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含量及保护脾脏正常的免疫功能,也对公母鸡法氏囊的重量有不同的影响。

TP也使荷瘤小鼠的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脏的相对重量和细胞数增加,表明其促进了免疫力低下的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6]。

4、降血脂作用国内外大量报道证实茶多酚具有降血脂作用。

宋小鸽等[7]观察了茶多酚对大鼠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及对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和动脉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AI)等的影响,结果显示茶多酚可降低外周血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效果优于烟酸肌醇酯,提示茶多酚具有防治高血脂症的作用;茶多酚还可升高ApoA/ApoB比值,提示茶多酚对载脂蛋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朱达泉等[9]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方法研究了茶叶提取物(主要成分是茶多酚)对高血脂症人群血清脂质水平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结果发现茶叶提取物能降低血清TC、TG、ApoB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较服用前下降8.5%、26.8%、14.9%和15.5%,而同期对照组试验前后各指标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

刘波静[10]通过试验发现200mg·kg-1·d-1茶多酚处理具有明显降低高血脂症小鼠血清TC、TG、LDL-C、ApoB水平,升高HDL-C、ApoAI水平,同时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增加,过氧化脂质(lipid peroxide,LPO)减少,疗效优于吉非罗齐。

Davies等人[8]也发现饮用红茶能降低中度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体内的TC和LDL-C水平,Wu等人发现绿茶粉(主要成分是茶多酚)能降低SD大鼠血浆中TG及游离脂肪酸(free fat acid,FFA)水平。

上述结果证明茶多酚具有降血脂及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5、影响酶活性李荣林(1997)[11]报道,TP中的TF及TD-G能抑制血管紧张转化酶(ACE);以含TP的饲料喂小鼠,可使肝脏GSH-S-转换酶、SOD超歧氧化物酸化酶以及全血中GSH-Px的活性增加。

林一萍(2000)[12]研究表明,TP能明显提高老年小鼠肝DNA 甲基化酶的活性,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詹勇等(1993)[13]在14日龄健康海佩科肉仔鸡日粮中添加0.25%TP发现血液中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提高。

另外,TP对α-淀粉酶、链球菌葡萄糖基转移酶、透明质酶均有抑制作用;对于HIV的DNA、RNA聚合酶及反转录酶,其有效抑制浓度为0.01~0.02&micro;g/ml。

6、杀菌抗病毒作用实验已证明,儿茶素类化合物对多种有害细菌、真菌和病毒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黄色弧菌、副溶血弧菌、蜡样芽孢杆菌、嗜水气单细胞、嗜水亚种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肉毒杆菌、须发真菌、流感病毒A和B、人体轮状病毒和艾滋病毒等[14,15,16,17,18]。

白传记等(1997)[19]对TP的抑菌活性试验表明,TP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生长繁殖都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最佳抑菌浓度为100mg/l。

杨联松等(1996)[20]研究认为,TP对细菌抑制作用明显,霉菌次之,酵母较差;而且,TP具有保鲜防腐功能,能替代苯甲酸钠。

在动物体内,TP在抑制有害菌增殖的同时,能促进有益菌菌群的生长,从而保护肠道微生物环境,改善微生物结构,起化学益生素的作用。

HaraH(1995)[21]给30日龄仔猪饲喂含0.2%TP的饲料时发现,2周后猪粪中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细菌和类菌体数量递减,梭状杆菌磷酸酯酶的检出率下降,氨的浓度、酚、对-甲酚和类酚的含量显著减少,短链脂肪酸和乳酸菌数量显著增加,pH值略有下降,臭味显著降低。

唐裕芳等(2000)[22]对TP除臭机理进行探讨,认为可能是儿茶素β环上的-OH提供H+同NH3反应生成铵盐而使臭味减弱或消失。

7、影响脂类代谢血脂一般包括血液中的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

胆固醇是一个总称,它包括低密度胆固醇(LDL)、超低密度胆固醇(VLDL)和高密度胆固醇(HDL)等三类。

当血清LDL和VLDL浓度高时,动脉壁内脂质,特别是胆固醇酯沉积增多[23]。

HDL正好相反,它参与TC的逆向运转,有效的摄取外周多余的TC,抑制细胞对LDL 的摄取,在LCAT的作用下转运至肝脏代谢,从而减少TC在血管壁的沉积。

曹明富等(2002)[24]研究表明,TP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和TG含量,提高HDL 值。

刘波静(2000)[25]试验结果与此一致,且200mg/kg处理组效果最明显。

另外,TP对大鼠肝脏、心脏的脂质过氧化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6]。

8、抗癌作用一个正常的细胞在各种致癌因素的引发下最终发展成癌细胞,一般都要经历引发和促发两个阶段。

TP作为新型防癌抗癌物质,在癌症形成的两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肺癌、皮肤癌及胃肠道癌[27,28,29]。

TP抗癌的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可以肯定的是,以上7种功能均参与了作用[30,31,32]。

三、总结总之, 茶多酚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相信今后随着天然抗氧化剂在食品行业中应用的日趋成熟, 茶多酚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开发市场。

再来,我国茶资源丰富,年产量56万吨;在未经提取的废茶或茶粉中,有6%以上的TP,废弃的茶渣中仍有1~2%的TP[33]如果能够合理利用的话,相信茶多酚作为氧化剂,一定的绿色环保的好东西。

参考文献:[1]李叶云,汪昌俊,王秀丽.茶多酚的生物活性及药理学研究进展.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21(5):57-60.[2]汪新.茶多酚的应用研究与皖南茶竹资源的开发[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4,9:26.[3]刘少锋,韩真.茶多酚的生物活性及其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10):2429.[4]刘淑红,李,王美,等.茶多酚对Lewis肺癌的生长抑制、抗氧化及免疫调节作用的究[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3,10(3):206.[5] 詹勇,李进昌,杨贤强.茶多酚(TP)对家禽免疫功能的研究[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2,18(4):74~76[6] 杨贤强,曹明富,沈生荣等.茶多酚生物学活性的研究[J].茶叶科学,1993,13(1):51~59 [7]宋小鸽,唐照亮,侯正明,等.茶多酚对大鼠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中医研究,1998,11(1):19-20.[8] Davies MJ,Judd JT,Baer DJ,et al.Black Tea Consumption Reduces Total and LDL Cholesterol in Mildly Hypercholesterolemic Adults. JNutr,2003,133:3298S-3302S.[9]朱达泉,沈洪兵,黄淑仪,等.茶叶提取物的降血脂作用.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9,7(4):185-186.[10]刘波静.茶多酚对动物血清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的影响和抗氧化作用.茶叶科学,2000,20(1):67-70.[11] 李荣林.茶多酚药理作用在分子水平上的进展[J].福建茶叶,1997,(3):21[12] 林一萍,陈比特,陈玉春.茶多酚对小鼠肝DNA甲基化酶活性的影响[J].茶叶科学,2000,20(1):71~73[13] 詹勇,石放雄,施明华等.茶多酚对家畜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动物营养学报,1993,14(2):32~36[14] 董金甫,李瑶卿.茶多酚抑菌作用的研究[J].生物学杂志,1992,(4):19~22[15] 张国营,何丽娜,孙玉萍.绿茶及茶多酚抗人体轮状病毒的试验[J].茶叶科学,1994,14(2):155~158[16] 董金甫,李瑶卿,港绍梅等.茶多酚对8种致病菌抑制浓度的研究[J].食品科学,1995,(1):3~5[17] 王岳飞.茶多酚(TP)对细菌的抑制作用[J].茶叶,1994,20(3):37~41[18] 王岳飞,杨贤强.茶叶对细菌的抑制作用[J].茶叶,1995,21(2):28[19] 白传记,孔德荣,张淑伟.茶多酚抑菌活性的实验研究[J].肉品卫生,1997,(5):3~5[20] 杨联松,檀根甲,徐美清.茶多酚抑菌作用和防腐效果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1996,24(4):373~375[21] HisoyoshiHara著,李凯年摘译.茶多酚对猪粪菌丛和粪代谢产物的影响[J].国外畜牧学:饲料,1996,(6):8~9[22] 唐裕芳,龚正礼.茶叶提取物除臭机理探讨[J].茶叶通讯,2000,(3):35~36[23] 许士凯著.抗衰老药物的药理和应用[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7[24] 曹明富,陆一鸣,李彦鲂.茶多酚复合物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作用[J].中国兽医学报,2002,22(1):76,79[25] 刘波静.茶多酚对动物血清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的影响和抗氧化作用[J].茶叶科学,2000,20(1):67~70[26] 曹明富,陆一鸣,李彦鲂等.绿茶多酚类复合物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J].科技通报,2000,16(1):17~20抗癌作用、等方面,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有关茶多酚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