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离提纯中常用的十种方法
一、过滤
1、原理:根据固体的溶解度不同,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2、条件:一种固体不溶,一种固体可溶。
3、范围:适用于不溶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4、仪器:漏斗、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滤纸
5、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对于有些溶液温度下降,会有晶体析出,应该趁热过滤。
6、列举:氯化铜溶液中混有氯化铁,加入过量的氧化铜,采用过滤的方法除去。
二、洗气或通气法
1、原理:利用气体的溶解性或者化学性质不同,将混合气体分离开来的方法。
2、条件:一种气体不溶或不反应,一种气体可溶或可反应。
3、范围:适合于混合气体的分离。
4、仪器:洗气瓶、导管
5、注意:不要引进新的气体杂质,最后能够产生被提纯的气体。
6、列举:二氧化碳中混有二氧化硫,可把混合气体,通入盛有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
瓶中,洗去二氧化硫;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碳酸钠,可向混合溶液通入二氧化碳,使碳酸钠转变成碳酸氢钠。
三、蒸发
1、原理:把可溶性固体从溶剂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2、条件:固体可溶,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或者变化不大。
3、范围:适合于把可溶性固体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4、仪器: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5、注意:玻璃棒作用;溶剂易挥发或易燃烧,采用水浴加热。
6、列举:从氯化钠溶液中提取氯化钠,采用蒸发的方式除去水。
四、结晶
1、原理:通过蒸发溶剂或者降低温度使溶质的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的方法。
2、条件:固体的溶解度小或者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较大。
3、范围:固体的溶解度小一般用蒸发结晶法;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较大,一般用
冷却结晶法或者重结晶法。
4、仪器:过滤、蒸发仪器。
5、注意:基本环节:溶解→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6、列举:硝酸钾中混有氯化钠,采用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除去氯化钠。
五、分液
1、原理:把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开来的方法。
2、条件:液体互不相溶
3、范围:适合于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
4、仪器:分液漏斗、烧杯
5、注意:分液漏斗的基本操作
6、列举:苯中混有甲苯,可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用分液漏斗分离。
六、萃取
1、原理: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选择萃取剂将溶质从一种溶剂中转
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的方法。
2、条件: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3、范围:适合于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液体中的分离。
4、仪器:分液漏斗、烧杯
5、注意: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6、列举:从溴水中提取溴,可向混合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振荡后用分液漏斗分离。
七、蒸馏
1、原理:利用液体的沸点不同,经过加热冷凝使液体分离的操作。
2、条件:液体的沸点相差比较大。
3、范围:适合于沸点不同的液体的分离。
4、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蒸馏烧瓶、冷凝管、接应管、锥形瓶、温度计
5、注意:温度计位置;逆流冷凝。
6、列举:醋酸中混有醋酸钠,可向混合物中加入浓硫酸,用蒸馏的方法得到醋酸。
八、渗析
1、原理:利用半透膜能够透过离子或分子,不能透过胶粒的性质分离提纯胶体的操作。
2、条件:一种是胶体,一种是溶液
3、范围:适合分离胶体和溶液。
4、仪器:烧杯、半透膜袋
5、注意:最好在流动的水中进行
6、列举:氯化铁胶体中混有氯化铁,可把混合物放入半透膜袋中,浸在流动的水中,除去
氯化铁。
九、盐析
1、原理:利用轻金属盐能够降低胶体的溶解度的性质,分离提纯胶体的方法。
2、条件:一种是胶体,一种是溶剂
3、范围:适合胶体和溶剂的分离
4、仪器:烧杯、过滤装置
5、注意:方法是盐析,操作是过滤
6、列举:鸡蛋白中混有少量的水:加少量食盐,使鸡蛋白析出,然后过滤分离。
十、加热法或升华法
1、原理:利用物质受热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或者化学性质,采用加热的方式分离提纯固
体的方法。
2、条件:一种固体物质受热具有不稳定性或升华性,一种固体物质具有热稳定性。
3、范围:适合于除去具有热不稳定性或具有升华性的固体物质。
4、仪器:酒精灯、铁架台、试管、导气管;或酒精灯、三脚架、烧杯、烧瓶、石棉网。
5、注意:加热法与升华法装置不同。
6、列举: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碳酸氢钠,可将混合固体加热,使碳酸氢钠转变成碳酸钠;硅
中混有碘单质,可采用加热升华的方法除去碘。
十一、强化练习
1、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氯化铁,所选除杂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A、铜粉、过滤
B、铁粉、过滤
C、锌粉、过滤
D、氯气、通气
2、氯化铁溶液中混有氯化亚铁,除去氯化亚铁的方法正确的是()
A、加入铁粉后过滤
B、加入氧化铁后过滤
C、通入氯气
D、通入氧气
3、从碘水中提取碘,有下列溶剂:①四氯化碳;②丙酮;③煤油;④苯;⑤酒精。
可用作
萃取剂的是()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