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子中电子的排列方式

原子中电子的排列方式


概念回溯 1.
下列何組的兩元素,其電子排列有相同的最外層電子數? (A) 10Ne、20Ca (B) 3Li、11Na (C) 7N、14Si (D) 9F、10Ne (E) 5B、15P。 【新竹女中】
概念回溯 2.
下列關於元素性質與其電子排列的敘述,何者正確? (A) 原子序為 3 與原子序為 10 的元素,有類似的化學性質 (B) (C) (D) (E) 第 2 族的元素,具有類似的化學性質 鎂原子的價電子數為 2 除氦外,其餘惰性氣體均有相同的價電子數 週期表第 2 週期的元素均有兩層的電子結構,其化學性質相似。
K層
逐 漸 升 高 的 能 階
2個
8個 18個 32個 各電子殼層最多可容納的電子數
殼層
n值
可容納電子數
K 1
L 2
M 3
N 4
32 個
2個
8個
18 個
※元素電子排列情形如下方整理※
週期 原子
1
K 層電子 (n=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L 層電子 (n=2)

▲氯離子的形成
金屬陽離子與非金屬陰離子的結合成離子化合物:
Na
Cl
Na+
Cl−
鈉原子
氯原子
+ −
鈉原子
氯原子
▲ Na 與 Cl 形成化合物 NaCl
(4) 化學性質與價電子有密切關係: 在一般化學反應中,原子間利用外圍電子互相作用(原子核沒有變化),又價電子為 最外層電子,反應中較容易轉移或共用,使反應原子相互結合形成化合物,所以價 電子數目(分佈方式)與該原子的化學性質有密切關係。 主族元素的價電子數恰為其族數(He 除外),週期表中同族元素的價電子數 “相同”且排列情形相似,故化性“相似”。
【松山高中】
概念回溯 3.
下列各組中,兩物質的電子組態相同的為哪一組? (A) Na+ 與 Mg2+ (B) Sc3+ 與 Ar (C) F- 與 Ne (D) I- 與 Kr (E) S2- 與 Mg2+。 【台中一中】
概念回溯 4.
寫出下列元素之電子排列方式: (1) Na;(2) Cl;(3) Ar。 【中壢高中】
※概念回溯簡答專區※
1.(B) 2. (B)(C)(D) 3. (A)(B)(C) 4. (1) Na:2,8,1 (2) Cl:2,8,7 (3) Ar:2,8,8。
※概念回溯解析專區※
1.【觀念】同族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層電子 數,即價電子數相同 故選(B)。 2. (A) (E) ,不同族的元素不具有相似的化學性 質 ,化學性質與價電子數有關,與殼層 數並無關係。
原子中電子的排列方式 原子中電子的排列方式
滕 翼老師
主題七、原子中電子的排列方式
A、殼層的定義
【一】現代原子模型:(電子雲模型)
在原子中,電子並非循著一個固定的軌道環繞原子核作圓周運動,而是以非常快的速度在 原子核一定範圍內運轉,而成為雲狀分佈(又稱電子雲),無法精確測出其真正的位置與運 動的軌跡,但能預測最可能出現電子之空間,而電子出現機率最大的區域(或空間)稱之為 軌域。 軌域
6
C
N O
7 8
9
10
F
Ne
11
12
Na
Mg
13
Al
第三週期 (共 8 種元素)
14
Si
P
15
16
S
17
18
Cl
Ar
第四週期
19
20
K
2 2
8 8
8 8
1 2
1 2
Ca
C、價殼層與價電子
【一】價殼層:
距原子核最遠或最外層填有電子的殼層。
【二】價電子:
在價殼層上的電子稱為價電子。
【三】重要性:
(1) 8A 族價電子的特色: 氦( 2 He )原子有 2 個價電子,第 1 殼層已經填滿;氖( 10 Ne )和氬( 18 Ar )的價殼層都有 8 個電子,這類元素特別安定,不易發生化學反應,不易與其他元素結合成化合物, 在自然界中多以單原子分子的形式存在,稱為惰性氣體或鈍氣。 (2) 八隅體法則: 自然界的元素以最外層價電子為 8(氦為 2)的鈍氣最為安定,所以化學反應發生時,元素 傾向形成與 8A 族鈍氣相同的電子排列方式,以達到穩定狀態。 (3) 滿足八隅體方式: 達成 八隅體 方式 組成 電子 共用價電子 非金屬與非金屬結合 成分子化合物 轉移價電子
Na+
Ne
Na → Na + + e −
▲鈉離子的形成
非金屬原子得到電子,形成與同一週期的惰性氣體相同 電子排列方式的非金屬陰離子:
Cl− 與 Ar 的電子
最外層加入電子 排列方式相同
M L K
17+
M L K
17+
M L K
18+
Cl−
Ar
Cl + e → Cl

M 層電子 (n= 2
第一週期 (共 2 種元素)
H
2
He
Li
3
4
1 2 3 4 5 6 7 8 8 8 8 8 8 8 8 8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Be
5
B
第二週期 (共 8 種元素)
【二】殼層的定義:
我們可以假想成電子分布在以原子核為中心的同心球上,從內向外分別為 n = 1 、 n = 2 、 n = 3 、 n = 4 ⋅ ⋅ ⋅ ⋅ ⋅ ⋅ 等殼層(或稱 K 殼層、L 殼層、M 殼層、N 殼層)。
n=4 n=3 n=2 n =1

B、殼層的定義
※學習步驟※ 步驟一:排列電子的規則→能量(稱之構築原理 構築原理) 構築原理 方法:將電子從能量低的殼層排列至能量高的殼層。 <注意>:遵守構築原理的電子排列為最低能量狀態,稱為基態,反之,不遵守者為激發態。
步驟二:殼層的能量分布 每層電子的能量,愈靠近原子核能量愈低,離原子核越遠的其能其能量愈高。
步驟三:能階的定義 電子在原子中能量由低至高的順序稱為能階,且每一殼層可容納的電子個數不一,但最多可 容納 2n2 個電子。
電子殼層的名稱
第五階層
N層 M層 L層
第四階層 第三階層 第二階層 第一階層
取其截面
金屬與非金屬結合成離子化合物 金屬原子失去電子,形成與前一週期的惰性氣體相同電
Cl
Cl
子排列方式的金屬陽離子:
Na + 與 Ne 的電子
排列方式相同
Cl
Cl
M L K
11+
移去價電子
L K
11+
L K
10 +
圖示
共用電子
兩個 Cl 共用價電子, 使 Cl 的價電子數均 為 8 個,電子排列方 式與 Ar(8A)相同。
3.【觀念】電子組態即電子的排列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