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

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

XXXX答题纸
(20XX—20XX学年第X 学期)
课号:XXXXXXXX 课程名称:XXXXXXXXX 改卷教师:XXXX
学号:XXXXXX 姓名:XXXXXXXX 得分:XXXX
健康与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更具体的说,健康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不正常现象的存在,还包括每个人在生理上、心理上以及社会行为上能保持最佳、最高的状况。

由此可见身心平衡、情感理智和谐是一个健康人必备的条件。

关键词:健康心理健康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
一、健康及心理健康的定义
1、健康的定义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种,是健康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
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二、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
身心健康的人都有健康的身体和愉快正常的心态。

身心健康的标准大体分为以下十项:有充沛的精力,能够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的繁重工作;处事乐观,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挑剔所要做的事;善于休息,睡眠良好;身体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化;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和眼睑不发炎;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且无出血现象;头发有光泽,无头屑;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

概括地说,心理健康的标准有以下几点:①认知功能正常;②情绪反应适度;③意志品质健全;④自我意识客观;⑤个性结构完整;⑥人际关系协调;
⑦社会适应良好;⑧人生态度积极;⑨行为表现规范;⑩活动效能吻龄。

通常,身心健康的人都表现出性格温和,意志坚定,乐观开朗,幽默风趣,而且胃口好,对事物不挑剔,排泄轻松自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协调,且内脏无病理信息干扰;头脑清楚,思维敏捷,心肺功能正常,整个人都精力充沛而且旺盛。

三、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正如健康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样,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生理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

1、生理因素
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包括遗传和疾病。

(一)遗传
生理是心理的基础,如果没有充分的生理条件,人的心理活动就要受到影响。

国内的资料表明,多动症儿童的家庭成员中有多动症史的占13.6%,其中父辈或同辈有类似病史者各占5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病理形式,采用家谱分析、双生子研究以及寄养子女调查等方法的研究表明,遗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遗传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个体是否表现出心理障碍或心理异常,关键还看后天环境作用。

在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遗传因素所决定的不良发展倾向可以得到防止和纠正。

(二)疾病
除了遗传因素之外,病菌、病毒干扰、大脑外伤、化学中毒、严重躯体疾病等都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失常。

例如,脑梅毒、流行性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会导致器质性心理障
碍;脑震荡、脑挫伤等可能引起意识障碍、遗忘症、言语障碍和人格改变等。

2、心理因素
对学生而言,自身某些方面的因素如外貌、能力、习惯等也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外貌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在生活中会更多地获得别人的喜爱,会感到更多的满意、愉快,这有助于其心理健康;反之,外貌较差的很多同学,特别是当处于青春期的时候,往往容易感到自卑、焦虑、挫折,从而导致出现心理问题。

人格特征是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品质,同样一种生活挫折,对不同个性的人,其影响程度完全不同。

3、环境因素
(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

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对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对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的有十分影响,家庭结构完整气氛和谐有助于孩子心理健康地成长;同时,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人格形成、归因方式及心理防御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外,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成员的言行举止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直接影响。

(二)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有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以至于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很多都和学校中不良的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同学关系密切相关。

所以,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表明,一个学生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通常有很强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心理也会健康发展;而一个师生关系紧张,经常遭到同学排斥、否定、冷淡、不平等对待的学生,往往产生更多的敌对、自卑、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这必然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社会环境
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如风俗习惯、道德观等,以一种无形力量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反映在人们的价值观、信念、世界观、动机、需要、兴趣和态度等心理品质上。

不同文化对人的心理健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有些是健康的,有些则是不健康的。

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如“走后门”、“一切向钱看”,都会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影响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共同抵制不良社会风气,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气氛。

总之,上述各种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往往是综合发生作用的
四、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方法
上文已经较有条理地介绍了几方面影响我们心理健康的因素,除上述因素之外,还应知晓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认知调节需从淡薄名利做起;行为调节需从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做起;
情绪调节需从工作中寻找乐趣;人际关系调节应以重视家庭生活为前提,进而进行工作小环境的建设。

唯有这样,才更能帮助自身心理健康的成长。

五、小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将抗状况及心理健康状况,这也使越来越多的人面临了难题,因此,掌握一些有关健康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更好地适应。

六、参考文献:
1、《心理学与生活》[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王垒、王甦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版
2、《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用书)》,俞国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燕良轼,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