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微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微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课题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授课教师
陈姣
教学年级
七年级
单位
泾渭中学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目标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如何列一元一次方程。
由1、2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所列的方程的特点:
(1)程里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字母;
(2)程里未知数字母的指数为1;
⑶方程左右两边所含的代数式为整式。
概念区分:
等式:用等号连接,表示相等关系的数学式子。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而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设计意图
环节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方程?
(1)-2+5=3(2) 3x-1=7
(3) m=0(4)x>3
(5)x+y=8 (6) 2x2-5x+1=0
(7) 2a +b (8)x=4
(9)
环节二:讲授新课
1、教师提出教科书第130页的问题:小华和小斌猜年龄游戏。
2、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15厘米,大约几周后
过程与方法
经历判断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敢于面对教学活动中的困难,能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遇到的困难。
教
学
内
容
分
析
教材分析
本节从复习旧知,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能得出一元一次方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
(5) ,(6) -1=0,
(7) ,(8) ,(9) 。
2、填空
(1)、方程3x + 5=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代数式 4m-5=_____。
(2)、方程(a+6)x +3x-8=7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a= _____。
回答这个问题(大约1分钟)
师问:你对方程有什么认识?
学生回答后
师总结:学习本章内容,你将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中等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养成良好的数32习题1,3
在具体题目中应用新知
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简单熟悉的背景问题中,逐步地体会分析已知量、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对列方程的帮助,其正做到分解难点、降低难度、突破难点的目的.
2.授课时要设法让学生体会运用方程建模的优越性,将能使众多实际问题“数学化”的重要数学模型成为学生学习后续知识的自觉选择.
学生在复习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特殊的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学生通过具体题目自己归纳得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
由三个方程总结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让学生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培养数学归纳能力
通过变式题目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环节五:课堂小结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学生自己举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例子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学过了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方程、方程的解等知识,对方程已有初步认识。但这个过程没有给“一元一次方程”一个准确的理性的概念。本节通过具体的题目,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重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难点
准确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具
三角板、量角器、圆规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树苗长高到1米?
树苗开始的高度+长高的高度=树苗将达到的高度
解:如果设x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
可得方程:
40+15X=100
环节三:总结归纳
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看看刚才列出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
环节四:练习巩固,提升能力
1、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3+2=5,(2) ,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