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少年王勃

9少年王勃

9 少年王勃◆主备人:赵亚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才思敏捷、才华横溢,并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小节。

4.学习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词语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课件、搜集滕王阁和少年王勃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诗句激趣,看图导入(一)诗句激趣。

1.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指导“鹜”的读音,板书wù)2.看着黑板你能再把这句诗来读一读吗?(师:恩,你把这里边一个难读的字“鹜”给读正确了,而且还注意了停顿,很好。

谁也想来读一读。

)3.这句诗短短14个字,却写出了4种各有特色的景物:落霞、孤鹜、秋水、长天。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诗句,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色?4.短短14个字却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

让我们带着刚才的感受一起吟诵这句诗吧!(二)看图谈话导入。

1.是啊,这句诗出自《藤王阁序》。

在江西南昌市赣江边,有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的三大名楼之一的藤王阁,(显示图片)唐初始建,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了。

曾多次被毁重建,但因为一个少年的文章《藤王阁序》而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出示课文插图一:少年王勃英姿勃发的图,提问:这位英俊少年是谁呢?有这样一句谚语:自古英雄出少年。

从古到今,有多少有名人士从小就崭露头角。

我们知道的有七岁就能作诗的唐代诗人骆宾王,机智过人、砸缸救人的司马光。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由这幅图,你想到哪些有关的词语来形容王勃呢?板书课题:9、少年王勃注意多音字“少年 shào”。

“少”字也是一个多音字,它还可以念多少的( shǎo)。

2.看课题,你最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引出:“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中心话题。

3.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自由读: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词读音和读课文,听音、听情,进行评价。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尤其是比较长的句子)、读通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A读一读(课件出示生字词)这些词语的意思你了解吗?带着理解再来读一读词语。

B、文中还有一句名句谁来读?(1)出示:落下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一段话描写的就是这句话的情景?用横线画下来。

(3)交流出示: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4)再轻轻的读一读句子,想一想哪一句写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意思。

哪一句写的是“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

(5)真厉害,再考考你们:理解“孤鹜”(野鸭)、“齐飞”(野鸭缓缓地飞翔、云霞轻轻地飘荡,好象在一起飞。

)(6)“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你们真不简单!多么迷人的江上秋景,让我们和王勃一起来欣赏,谁能把这迷人的秋景读出来?指名读,赛读与评点。

(从你的目光中,老师看到了你心中的画面)(省略号给人韵味无穷的感觉,从省略号,你感受到了什么?)(7)教师配乐朗读。

来,让我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老师想把这美妙的感受通过朗读带给大家。

请你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8)这么美的景色把王勃深深地吸引住了,在他的眼中仿佛是一幅优美的画,一首韵味无穷的诗.我们一起来吟诵诗句。

学生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词语、难句都会读了,现在请小组长带着你们小组的成员,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少年王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主要写少年王勃什么事情呢?可以用一两句话来说一说吗?(王勃怎样写成《滕王阁序》的)3.交流板书一(1)参加宴会(主要讲了藤王阁整修一新,王勃应邀参加宴会。

)二(2-4)写成名文(客人们不敢答应都督提出的要求,但是王勃却即兴写下了《滕王阁序》)三(5)传诵千古(《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4.朗读全文。

5.想一想: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四、总结王勃饱读诗书,少年时就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他的一生较为短暂,只活了28年,但他所著的诗文,却永远流传下来,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千古绝唱。

王勃在什么情况下写《滕王阁序》的,怎么写的,写得怎么样呢?下节课我们来好好研读。

五、学习生字1.分析字形2.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督:监督别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个目。

序:田野的野右半部分,不能多撇。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一、揭示课题,感受才气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有一年,,少年王勃到远方去探望父亲。

路过南昌时,滕王阁刚刚整修一新。

多媒体出示滕王阁图片: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滕王阁。

(巍峨壮观)3.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腾王阁举行宴会,年少的王勃也被邀请去了。

多媒体出示王勃图:请你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王勃。

(卡片出示:风华正茂)4.示句子:都督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谁来读,相机评:王勃的名气还真不小。

(“很有才气”加点)再读该句,没想到王勃小小年纪,才气已是众人皆知了。

(板书:才气)王勃是否真的很有才气,我们仔细读读下面的课文。

二、精读品味,感悟才华1.自由读 2~5小节,你认为哪些地方体现出了王勃的才气,用“——”划出来,然后在四人小组中交流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2.学生交流(老师相机点击出示句子)⑴出示: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A.当时都督请的都是些什么人呀?(文人墨客,有才华的)B.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都在想些什么?(这些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此时都面面相觑,互相推脱)谁来读。

(一个个都犹豫不决,不知如何是好)小结:这么多有才学的人都不敢轻易答应,可见当场写出一篇庆贺文章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

⑵出示: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A.(点击词语“胸有成竹”变红色)这是个成语,还有个小故事呢。

老师讲: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他最喜欢画竹,于是种了很多竹子,天天看,天天看,竹子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每当他想要画竹子的时候,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

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B.此时王勃心中也已经(写好了)谁也能胸有成竹地说一说。

生读句子,师评:真是勇气可嘉;多自信啊;只是“试试”还带着点谦虚呢!男生齐读。

1.这个故事史书里有记载。

出示:《唐才子传》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教师简单解释,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从“欣然”、“顷刻”等词感受其才思敏捷。

)2.出示资料: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王勃的诗文,今存170多篇。

只可惜27岁意外去世。

(引导学生感受其少年成才,才华横溢。

)C.接着王勃“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点出示。

谁能读好。

指名评,师评:王勃写得真快呀,指名读;文章的思路就像泉水一样汩汩流出,真是一气呵成,指名读;真是胸有成竹啊,齐读,真是才气横溢呀!D.王勃为什么能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呢?(他边看边想)他在看什么?(江上迷人的秋景)想什么?(怎样写文章)E.江上是怎样的景象呢?多媒体显示画面(一段江上秋景录象,配上优美的古乐)。

师:王勃是怎样看江上迷人的秋景的?请从书上找出一个词语。

(凝望)你能给它换个词吗?(注视、紧盯)指名读词语看得多仔细呀,看得多入神那!他已经被江上迷人的秋景深深地吸引住了。

请你们也来凝望江上迷人的秋景。

你看到了什么?书上是怎样描写的?指名读句子,多媒体显示句子: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谁能把这美景用朗读展现给大家。

指名读,相机师评:水的浩瀚,天的辽阔,水天相连,你读出了连绵起伏的秋景。

这儿真安静啊,听了你的朗读真不忍心惊动那自在飞翔的野鸭呀!野鸭向天边飞去,云霞在天边飘荡,多迷人呀,老师也被深深地陶醉了,好想来读一读,师配乐朗读。

此时此刻欣赏着这迷人的秋景,你最想做的是什么?男、女生读,浩浩长江水,寂寂孤鹜飞,落霞映阁楼,天地进心帘。

齐读(用我们最美妙的声音,最投入的感情,打动在坐的每一个人。

)(3)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刚才同学们的朗读深深地打动了我,那打动阎都督的是什么呢?谁会读,你读懂了吗?相机理解“落霞”、“孤鹜”结合写景文字“落日的余晖”“一只野鸭”,变化颜色。

指导朗读。

多么壮美的秋景呀,真想亲自登上滕王阁好好欣赏呀。

齐读,这是《滕王阁序》中最为出名的两句,人们至今还广为传诵。

⑷出示: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什么是“拍案叫绝”?谁来做做动作。

谁来学学都督,来一下“拍案叫绝”?真是后生可畏呀。

还有谁想当都督对王勃连连称赞。

(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为王勃叫好。

齐读。

你还想到那些赞美王勃的词语,(生说:文思如泉、才高八斗……)3.齐读2-5节让我们再一次读课文2-5节感受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三、总结课文,留有期盼文为楼传,楼为文名,一千多年来,滕王阁成为了人人想去观瞻的名胜。

而如今,滕王阁已成为了南昌城里的第一名胜。

王勃写的《滕王阁序》则是滕王阁上的一颗璀璨的珍珠。

◆板书设计:胸有成竹少年王勃文思如泉(才气)笔走如飞奇才千古传诵◆教学后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