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例青春期早恋的案例分析

一例青春期早恋的案例分析

一例青春期早恋的案例分析摘要:本文是一例关于一个高中男生因给女同学写情书被拒绝,被其他同学知道后议论纷纷,自尊心受到打击,产生自卑情绪出现心理问题而前来求助。

心理咨询师经过摄入性会谈收集其基本资料,进行有效的心理测验,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与求助者及其母亲商定了咨询方案,制定咨询目标,主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调整不合理信念,经过8次治疗,他在情绪和行为上已经从根本上有了改变,在人际交往、生活、学习等方面也逐步恢复了以前的状态,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一、一般资料1.人口学资料:浩浩,男,17岁,高二学生,汉族,无宗教信仰,目前与父母同住。

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独生子,足月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幼时生长发育好,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

家庭经济条件优越,从小就是想要什么就给买什么,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父母也是尽量满足其要求,从不让做任何家务。

在班级里,又能帮助其他同学,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各方面表现都好,并担任班干部。

父母关系好,均从事教育工作,为人精明能干都是工作单位的优秀工作者;爷爷奶奶对其也十分宠爱,小时候经常带他出去玩,遇到邻居就夸他如何聪明。

家人平时对浩浩要求很高,从5岁开始学下棋,并经常参加围棋比赛,曾在市级围棋比赛上拿过奖,从小不爱说话,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得尽善尽美。

3.精神状态: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情绪焦虑易紧张,言行一致,人格较稳定。

4.身体状态:近一个月睡眠较差。

来访前体检各项指标均正常,未发现躯体疾病。

5.社会功能:人际关系紧张,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效率下降6.心理测验结果:(1)SAS:标准分55,轻度焦虑;(2)SDS:标准分56,轻度抑郁;(3)SCL-90:总分156,人际关系敏感2.2,抑郁2.1,焦虑2.4;二、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因自尊心受挫,情绪低落,上课精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睡眠不好前来咨询。

个人陈述:近一个月来,心情很差,感到自己上学没有动力,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感到全班同学都在议论自己,晚上睡眠质量越来越差,简直糟透了。

刚上高二时,喜欢上班里一个女孩,觉得她很可爱,活泼开朗,平时注意她的一举一动,特别是老师提问她时,特别想抬头看她。

于是给她写了封情书,但被她拒绝,她还把这件事告诉了其他同学,现在感觉全班都知道了这件事,课间在议论自己,感觉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特别是上课她回头时,我总是不能集中精神去听课,她在我面前晃时,心里很紧张,总是不好意思抬头,在班里呆着感到特尴尬,我都不想上学了,最近一个月晚上也经常想到此事,导致很久都不能入睡,学习成绩有下滑趋势, 与其他同学关系紧张。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1.咨询师了解及观察到的情况:求助者由母亲陪同而来,低头进入咨询室,衣着得体,年貌相符,动作恰当,咨询过程中语言正常,内容贴切,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未见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有明确的求助要求。

既往身体健康,无重大的器质性疾病史,无手术史、无传染病史、无输血过敏史、无高热抽搐及外伤昏迷史,来访前体检各项指标均正常,未发现躯体疾病。

家庭经济条件优越,从小就是想要什么就给买什么,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父母也是尽量满足其要求,从不让做任何家务。

爷爷奶奶对其也十分宠爱,小时候经常带他出去玩,遇到邻居就夸他如何聪明。

在班级里,又能主动帮助其他同学,从来不多言多语,就是同学对他有误解他也就是笑笑作罢,从未与同学出现口角相争,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各方面表现都好,并担任班干部。

2.妈妈反映:孩子从小就很聪明,在家也很孝顺老人,就是平时不爱说话,性格内向敏感,学习成绩优异,在班级表现也很好,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他,但自尊心很强,追求完美,做事认真,对自己要求很高,有时候出现不开心的事情会暗自神伤,亲子关系较好与妈妈无话不谈。

四、评估与诊断1.根据求助者陈述和临床观察,求助者所述内容基本可信。

对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2.鉴别诊断:(1)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必须满足如下条件:引起的原因是为强烈的现实刺激;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持续时间两个月以上;情绪反应强烈,并有泛化现象。

该求助者的问题与之不符。

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2)与焦虑性神经症的区别。

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内容充分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求助者虽有焦虑症状,但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与现实处境直接联系,其焦虑和担心有具体的对象和固定的内容,内心冲突为常形;焦虑情绪持续存在的时间仅为一月余,故可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3)与抑郁症相鉴别:求助者虽有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等症状,但没有自罪自责、自杀意念等症状,因此可排除抑郁症。

(4)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鉴别:根据许又新教授心理冲突情况的分析,其心理冲突与现实刺激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道德色彩,是常形,没有变形。

并且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所以不是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5)排除躯体性疾病和药源性引发的焦虑。

3.诊断依据:(1)根据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三项原则,该求助者的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主动求助,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障碍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2)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焦虑抑郁情绪,其程度与其个人经历和处境相符合,内心冲突为常形,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3)对照症状标准,该求助者病程的症状表现(如焦虑,睡眠障碍等)不足两个月,是由现实因素引起,精神痛苦程度不甚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对社会功能没有造成严重损害,内容尚未泛化,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4)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由现实因素引起,持续时间为一个多月,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思维合乎逻辑,人格无明显异常,对社会功能稍有影响。

据此并结合心理测验得分,求助者的问题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经双方共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1.具体目标:帮助求助者学会以更有效的方式应对生活中的事件(如求爱失败);改善该求助者焦虑情绪和人际交往状况,使其心理测验结果恢复正常水平;改变该求助者的睡眠状况;提高该求助者自信心,恢复正常学习。

2.近期目标:客观认识自我及自己的处境,缓解抑郁焦虑情绪,恢复正常的学习。

3.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认知,增强其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树立自信心。

4.最终目标: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1.针对本案例,计划采用的咨询方法及咨询原理如下:(1)咨询方法: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具体分为以下步骤①找到他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初步分析。

②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自己的尴尬、挫败感觉都是由女孩拒绝自己后的不合理信念引起,并不是因为遭到女孩的拒绝直接引起。

③具体使用倾听技巧和非言语技术,重点运用解释、面质等影响性技术,修正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2)咨询原理:合理情绪疗法又称合理情结疗法,它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

通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

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人们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关。

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

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2.咨询方案实施前告知求助者双方的责任与义务.求助者的责任和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①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②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③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求助者的义务:①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②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各方面的规定内容;③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和义务:(1)咨询师的责任①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②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③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2)咨询师的义务①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②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③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④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左右。

咨询与心理测验收费:在校学生免费。

4.咨询方案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七、咨询过程1.咨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二阶段:心理咨询阶段;第三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

2.具体的咨询过程:第一阶段: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1-2次)任务(1)了解基本情况,收集一般临床资料;(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3)寻找、发现、准确把握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4)找出求助者最希望解决的问题。

(5)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6)进行咨询初步分析。

完成情况(1)填写咨询登记表,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2)倾听求助者的诉说,鼓励其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心态,获取求助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3)收集求助者临床资料,了解其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探寻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4)求助者独立完成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90项症状清单的自测,并反馈结果;(5)与求助者共同制定咨询方案;(6)布置咨询作业:认真思考咨询师的谈话并提出问题。

第二阶段:心理咨询阶段(第3-6次)任务(1)加深咨询关系;(2)帮助分析问题,寻找不合理信念并与之进行辩论,改变认知,建立合理的信念,以缓解不良情绪和行为。

完成情况(1)反馈咨询作业:询问学习及睡眠情况,反馈作业完成情况。

(2)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找出他的情绪困扰和不适行为(C):心情低落,在女孩面前心情紧张、焦虑,不敢抬头看她,同学面前很尴尬,睡眠不好、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诱发事件(A):被女同学拒绝,被其他女同学知道后议论自己;不合理信念(B)我喜欢的女孩不喜欢我,我很无能,现在全班同学都知道了,他们都看不起我,我感觉很丢人,简直是糟糕极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