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早恋的利弊个人案例分析---

早恋的利弊个人案例分析---

中学生早恋的利弊案例分析铁力市第一中学李锋所谓早恋,就是过早的恋爱。

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及社会规范来说,中学生谈恋爱属于早恋,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经济生活尚未独立。

恋爱的目的是两性结合成婚,这需要经济上独立生活上自立而且有能力承担家庭责任,中学生显然不具备这个条件。

二是谈恋爱的年龄与法定最低婚龄(男22岁,女20岁)相差甚远。

早恋会恋危害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早恋对中学生的学习干扰极大,早恋容易使中学生产生越轨行为,甚至早恋有可能导致犯罪。

引起早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部分因自然发育因素引起的早恋性兴奋和萌芽有关。

不可否认,现在中学生早恋或具有早恋的倾向越来越多。

早恋之所以发生,大部分的原因是孩子缺乏足够的情感关注,或缺乏与父母在心理和感情上的沟通。

有心理学工作者申明,如果孩子从家长那里得到足够的爱,他一定会处理好与异性交往的关系,早恋更不会发生。

还有一部分是因身边的环境而变得孤独和空虚引起的。

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有三个原因:1. 家庭因素。

随着现代的离婚率增长,单亲家庭和隔代抚养越来越多,在这种家庭里生长的孩子由于缺乏母爱或父爱,在与异性的接触中会产生愉快的心理,这是他们在家里从没有体会过的。

这样与异性的交往就会频繁,从而发生早恋的情绪。

或有些父母没有离异的,在生活上也有严谨的作风,但由于严谨的思想太浓,没有跟随时代的发展,也不善于和子女沟通,思想保存在封建时期。

他们动不动就说教、呵斥,甚至动手,孩子在家中没有发言权,容易引起其心理不平衡和压抑。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与父母之间不再是无话不谈,沟通和交流减少,心理距离越拉越大,认为在父母那里得不到理解,便在同龄人种寻找知音。

而异性之间有感情互补的特点,就可能去和平时谈的来的异性倾诉,毕竟和同龄的异性相处比与同性在相处更有安全感。

这样就容易造成早恋。

案例一:据了解,一名男子背着孩子冲进了医院的急诊科,孩子的下巴下有一道伤口,周围满是鲜血,据值班医生说,这名16岁的男孩是因为家长反对他与一个女孩相恋,从二楼跳下,摔到阴沟里受伤的。

男孩的父亲对医生说,男孩尚不满16岁,就读高中。

前天晚上,男孩在家中与一名女孩通电话,两人通话的时间特别长。

父亲觉得其中有蹊跷,从两人的谈话期间,他听出了一些端倪。

在父亲的逼问下,男孩承认了他与女孩已有了一年多的恋情了。

越听越生气的父亲,一怒之下踢了儿子一脚。

可是没想到,男孩却从二楼纵身跳下,摔到了楼下的水沟中。

男孩的下巴摔在了水沟壁上,鲜血顿时涌了出来。

家长们深知道早恋的危害,平时对孩子和异性的交往管理很严,一有蛛丝马迹都要查的水落石出。

这样做是无可厚非,只是家长的方法欠妥。

总把中学生当小孩子看,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私拆子女的信件,查看日记,偷听电话。

一但发现早恋便大动干戈,拳脚相加,叫人心寒。

毕竟孩子有自己的空间隐私,要会和其沟通,学会尊重孩子。

家长是影响孩子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接受自己身体上的变化,帮助孩子和异性正常交往,尤其要鼓励孩子和同学的广泛接触,共同学习。

在群体交往的过程中,既能消除孩子对异性的神秘感,又可防止单独来往的意外。

学生时代的交往是成年人交往的基础,不要幻想这时候不交流,大了自然会交流了,什么事都一个过程,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必然基础。

只要处理得当,还是会有一个新的奇迹发生的。

2. 学校因素。

经调查,很多学校在情感教育问题上,现阶段是一片空白,没有明确规定和要求怎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现在学校只是一味的规定不许早恋,没有从根本上说明早恋的危害,只是一味的禁止。

再加上没有“情感教育”这科目,总认为没必要不应该教这种东西,但往往适得其反,这反而会增加青少年对异性的新鲜好奇感。

在好奇心、神秘感和逆反心理的驱使下,家长、老师越不让干的事便越想试试看,最终造成早恋。

而事情发生了以后学校才处理,并且处理只是对事情的调查处分,找家长。

这更会激起处于年少气胜中的青少年的叛逆心理,这无疑是本末倒置的。

还有一部分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不好,能力比不上别人,为了弥补失去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便用找到的异性朋友来自夸,试图解决心中的烦恼,得到精神上的寄托与安慰,可他们不明白,他们什么都不知道。

这也是产生早恋的一个原因。

案例二:不久前一名高中女生跳楼自杀了,据说是因为她与一位男青年相恋,被公布后,女孩被退学。

在家庭的责骂,同学的排挤下,她感觉无地自容,便从五楼跳下,抢救无效死亡。

班主任介绍,女孩的父母是离异了的,女孩跟妈妈,成绩平平,平时也没什么。

不过最近总听见同学们在谈论她与校外某男青年有密切的关系,起初不在意,但是有一天发现他们牵手走在路上,很亲密有说有笑的。

班主任发现大事不好,便立即报告校长。

到下午放学后女孩被叫到校长办公室,并且妈妈也来了。

女孩茫然的看着他们,最后老师把一封情书甩在了她的面前,一看才知道是男朋友写给自己的,不知何时在老师的手中了,脸色顿时煞白。

妈妈从小就告诉过她,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不要与男生来往,然而现在自己恋爱的事被曝光了,她知道妈妈肯定不会原谅自己的了。

在一场打骂纠缠之后,学校把她开除了。

妈妈一气之下走了,说她不是她的女儿,她没有这种女儿。

在受了一系列的打击后,女孩心灰意冷,感觉这个世界都不要自己了,最后从五楼跳下,造成了悲剧。

学校阻止早恋的原因是怕学生影响学习,担心他们过早的发生关系。

但学校在处理问题上往往也是简单粗暴的压制法:写检讨书、停课、记过处分、广播点名、公开情书、找家长……这些做法使孩子感到强烈的屈辱和压力,结果往往不令人满意。

有的表面顺从,但却将憎恨埋在心里,有的从“公开”转入了“地下”。

最坏的是在压力的鄙视下,自暴自弃,悲观失望,最后走上逃学、出走,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

3.社会因素。

由于青少年对性知识的空白,而且也不能学校这一正规聚道来填补,就只能从其他一些地方去寻觅了。

现在社会中关于性这一方面的刺激越来越多,在影视片里、广告里、杂志里,情爱都频繁出现。

对于这方面很感兴趣的青少年就受影视媒体、不健康的书籍及社会上一些不良气习的影响,便随意模仿。

青少年的心理还处于相对不完整阶段,男女恋爱的镜头频繁的出现,就会激起青少年对这种早恋的新鲜感和刺激感。

或者是看到身边的同伴有了意中人,在从众心理的饿驱动下,与人攀比,以显示自己的本事。

特别是现在大多数的男生都认为现在没有女朋友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案例三:犯罪嫌疑人普某,郑州某中学中学生。

普某因自己暗恋的女同学李某喜欢上别人,决定第二天把她先奸后杀,再自杀。

当天下午普某在学校附近的商店分别购买了作案的物品,蒇在校内的一间小屋里。

第二天放学后,普某将李某骗到小屋内要求与其发生性关系,遭到拒绝后,遂将李某掐死。

作案后,普某自杀未遂逃走,后到工安机关投案。

据悉,普某平时喜欢浏览黄色网站,中毒颇深,最终导致铤而走险,酿成命案。

早恋给中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不可忽视。

早恋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中学时代是奠定人生的基础关键时期,需要全力以扑投入其中。

一旦出现情感的旋涡,必定要花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时候好像一切都不存在,对方就是一切,本来有的壮志凌云在恋爱之后,便觉得有了生活的中心,把对前途的追求抛到了脑后,只专心编织两个人的世界,难以专心学习。

早恋影响身体的健康。

恋爱者常常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老是想者对方,甚至是“为君消得人憔悴”。

早恋影响思想和人生观。

早恋的人往往会将其行为规定为恋爱,而他们不知道恋爱是一种剥夺与被剥夺的关系。

一旦选择了这个,就丧失了选择另一个的权力。

中学生的思想和人生观都未定型,容易发生变化。

早恋影响班级体。

恋爱者对班级体的活动不关心,并影响到其他的同学。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它需要你付出时间和精力去维持,那时候你就什么东西都没有心思去管了。

你需要以荒废学业,丧失友谊,正常的人际交往和个人的心理健康为代价去换取。

当然,凡事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

中学生早恋起到积极作用的也不是没有,有的中学生认为能从恋爱得到鼓励、安慰和力量,我们不否认,但是毕竟着些例子极少,而且是短暂的,成功率也是极低的,要能成为积极的一面,这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然而这些利处与它的害处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进入恋爱误区所酿成的都是苦果,不能拿青春赌明天。

知道了早恋的弊大于利,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预防、教育和疏导这种事情再度发生呢?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 学校方面:学校应该开展好对青少年的青春教育。

青少年由于心理的成熟,对异性的兴趣和向往不断增强。

这种体验是自然的不可限制的。

学校要做的即不必压抑青少年对异性交往的欲望,应该帮助他们理智控制自己,不能对其“谈性色变”,要积极开展青春期教育。

要让他们分清友情与爱情的区别,男女同学之间应该存在正常的友谊,不要把友情错当成爱情而想入非非。

还要教会他们如何正确认识自身的性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坦然面对异性的交往,清除对异性的神秘感,强化辅导作用,从而为他们正常的异性交往创造宽松的氛围,并要他们认识到早恋的危害。

同时要疏导他们明智地对待自己,理智地对待他人,把精力放在求知识,学本领上,并懂得两性的道德规范,切忌与他们形成对立情绪。

注意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要做到不渲染、不描述、不庸俗。

这才是建设性解决他们早恋问题的方法。

2. 老师方面:作为老师,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取得学生信任这一点很重要。

还要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情况,快速反应,开展有针对性教育,使不良苗头得到抑止,有早恋苗头的学生得到教育、挽救。

班组任要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体,努力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局面,提倡男女同学间发展一中兄弟姐妹般的纯真友谊,让学生们在生活上互相帮助。

多组织团体活动,将学生充肺的精力引导到正当高尚志趣和对各种知识的探求上。

要形成一种健康的环境和正确的舆论,使学生各种朦胧的情感得到自制和约束。

对抵制社会上一些不良影响,如不健康小说,书报,录象等,也有很好的作用。

老师帮助扫除这些阻碍青少年的事物,塑造良好的心理,这样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性格和个性的形成。

3. 家长方面:家长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感情的变化,告诉他们什么是责任,进而学会把握和升华自己的情感,为他们的成长创造宽容和谐的氛围。

多与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的人格,给予积极的疏导。

这或许比简单的打骂、禁止更具有教育意义。

而且家长要懂得用独特的方式帮助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认真搞好学习,告诉他们在烦的时候可以多干自己喜欢的事,或与知心好友谈谈,但不要往歪方面想。

还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切实可行的近期目标,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对目标的追求上。

鼓励其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充实自己。

多交朋友,多为他人着想,多看优秀的文艺作品等。

综上所述,我认为对待中小学生的早恋问题,应当耐心,宽容,加以合理的引导,结合他们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科学的青春教育,并不断提高这一教育的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