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认识知识讲解
无法测血糖时
对发现低血糖
可采用进行自
我监测
作为血糖监测
没有帮助
的补充
肾糖阈增高
控制目标:
(如老年人)或
阴性
降低(妊娠)时, 没有意义
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尿酮体
尿酮体 阳性
鉴别 方法
血糖测定
有助于早期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饥饿性酮体: 人体在饥饿情况下由体内脂肪大量 分解而产生
糖尿病性酮体: 由于患者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和拮 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过多造成酮体 在体内堆积;病情多危急
第一时相
80
60
第二时相
40
20
0
0
30
60
90
时间 (分钟)
许曼音主编.糖尿病学(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4-5.
双时相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意义
• 早相(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意义
·减少肝糖输出 ·激活外周组织
摄取葡萄糖
抑制胰高血 糖素分泌
减少脂肪分解 和游离脂肪酸 释放
↓ 餐后血糖升高幅度 ↓ 血糖升高持续时间 (—) 后期高胰岛素血症
餐时胰岛素的分泌呈双时相
• 第一时相: 快速分泌相
– 细胞接受葡萄糖刺激,在 0.5-1.0分钟的潜伏期后, 出现快速分泌峰,持续5-10 分钟后下降
• 第二时相: 延迟分泌相
– 快速分泌相后出现的缓慢但 持久的分泌峰,位于刺激后 30分钟左右
血浆胰岛素 mU/L
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胰岛素的分泌
100
胰岛素 分泌增加
血糖 下降
胰岛素 分泌减少
胰岛素
血糖
始终保持血糖的动态平衡
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mu/L) 葡萄糖(mmol/L)
进餐
餐时
80
胰岛素
8
葡萄糖
6 25
0 8
基础 胰岛素
16
24
时钟时间(小时)
Duckworth WC. Endocrine Rev 1988;9:319-45.
4 08
什么是糖尿病
遗传因素
共 同 作 环境因素 用
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缺陷或二者同时存在
高糖升高 为特征
全身性
各种器官 并发症
IDF Diabetes Altas,4th edition.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2009
糖尿病常用检测指标
常用检测项目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科普版), P18
糖代谢状态分类(WHO 1999)
糖代谢分类
静脉血浆葡萄糖(mmol/L)
空腹血糖(FPG)
糖负荷后2h血(2hPPG)
正常血糖(NGR)
<6.1
<7.8
空腹血糖受损(IFG)
6.1~<7.0
<7.8
糖耐量减低(IGT)
<7.0
葡萄糖代谢的能力下降,或两者共同存在
• 妊娠期间被诊断的糖尿病,不包括妊娠前已经被诊断的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 糖尿病
病因学相对明确的一些高血糖状态
• 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 • 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 • 胰腺外分泌疾病 • 内分泌疾病
• 药物或化学品所致 • 感染 • 不常见的免疫介导糖尿病 • 其他糖尿病相关遗传综合征
睡前血糖 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晚餐前注射胰岛素者
夜间血糖
胰岛素治疗已接近达标,但空腹血糖仍高者; 或疑有夜间低血糖者
动态血糖监测 (CGMS)
其他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 剧烈运动前后宜监测血糖
可提供血糖波动幅度和漂移情况,能更好指导临床治疗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基础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意义
• 抑制肝糖的产生和释放入血,使人体在基础非进餐状态 的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75
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50
胰岛素水平 µU/ml
25 4:00 8:00
基础胰岛素
12:00
16:00 20:00
时间
24:00 4:00 8:00
陈家伦主编.临床内分泌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8月;1062.
临床常用的自身抗体: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 胰岛细胞抗体 (ICA)
协助分型,有助于鉴别诊断; 但不能作为诊断的必要依据
胰岛素自身抗体 (IAA) 酪氨酸磷酸酶样蛋白抗体 (IA-2)
如:T1DM、LADA和部分 T2DM自身抗体可出现阳性
迟家敏主编.实用糖尿病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3月.
哪些人容易患上糖尿病
年龄≥40岁
有糖调节受损史
超重、肥胖
静坐的生活方式
有糖尿病家族史
有巨大儿生产史或 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
• 还包括:
– 患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 多囊卵巢综合征;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1型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要点
特点
1型糖尿病12-14岁
多> 40岁,高峰60-65岁
起病体重 起病情况 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 胰岛素/C肽
抗体
正常或消瘦 多数起病急,症状典型
酮症倾向大, 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低下或缺乏
ICA、GAD、ICA512 阳性
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食物中的 糖类
消化、吸收
肝糖原
分解
非糖物质
转化
血糖
4.4~6.6mmol/L
>8.8mmol/L
氧化分解 合成 转变
CO2+H2O +能量
肝糖原
脂肪、某些 氨基酸等
尿糖
胰岛素和血糖的关系
• 胰岛素是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降血糖的肽类激素,是体内唯一的降糖 激素,正常情况下:
血糖 升高
糖尿病分型(WHO 1999)
临床分型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
机制/特点
• 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 以遗传为基础、环境为诱因,诱发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反应 • β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和消失,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 遗传易感性、肥胖、不健康生活方式共同作用 • 能量摄入与消耗之间失去平衡所引起的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 • 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相对减少)或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在机体内调控
认识糖尿病
本次课程内容简介
1 正确认识糖尿病 2 糖尿病的检查,诊断及分型 3 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治疗的综合管理
什么是血糖?
• 血糖是血液中的葡萄糖,简称血糖 • 正常人空腹时血糖一般在
3.9~6.1mmol/L之间, 餐后2小时不超过7.8mmol/L
陈文彬,潘祥林,主编.诊断学(第7版),P378.
6am 10am
餐时胰岛素
健康对照 2型糖尿病患者
基础胰岛素
2pm
6pm
10pm
2am
时间 6am
Polonsky KS, et al. N Engl J Med. 1996; 334: 777-83.
本次课程内容简介
1 正确认识糖尿病 2 糖尿病的检查,诊断及分型 3 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治疗的综合管理
250
200
2型糖尿病肥胖者
150
100
正常人
50
1型糖尿病
0 15 30 45 60 90 120 150 180 min
时间 口服100g葡萄糖
图:胰岛素释放试验中正常人、T1DM与
T2DM肥胖者人血浆胰岛素浓度对比
廖二元等主编.内分泌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6
胰岛相关自身抗体测定
7.8~<11.1
糖尿病(DM)
≥7.0
≥11.1
• IFG和IGT统称为糖调节受损(IGR,即糖尿病前期)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WHO 1999)
诊断标准
静脉血浆葡萄糖 (mmol/L)
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
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表现)
LADA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要点
• 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 缓慢,常5-10年
• ICA、GAD抗体阴性 • 治疗:
饮食+运动+OAD, 也需胰岛素
相同点
✓ 发病年龄相似,多45岁左右 ✓ 可伴肥胖 ✓ 起病缓慢,早期通常多无自 觉症状 ✓ 均存在胰岛素抵抗 ✓ 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的 发生率早期都很低 ✓ 慢性并发症如眼、肾及大血 管并发症亦无明显差异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反映近2~3月机体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多数通过静脉血糖测得,检测时间 无限定
正常值4~6%,达标值<7%
治疗之初至少每3个月检测一次; 治疗达标后可每6个月检查一次
• 长期控制血糖最 重要的评估指标
• 指导临床调整治疗 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
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尿糖
1. 血糖 2. HbA1c 3. OGTT 4. 尿糖测定
检测意义
了解点血糖水平 反映2-3个月体内平均血糖水平 诊断糖尿病或IGR 可间接反映血糖水平
5. 血尿酮体测定
诊断DKA和酮症
6. 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筛查
7. 血浆胰岛素/C肽测定
判断胰岛β细胞功能
8. 胰岛自身抗体(ICA/IAA/GAD) 辅助判断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