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8《木兰诗》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8《木兰诗》学案新人教版

8木兰诗【导学目标】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

2•了解课文中运用的一些修辞手法。

3•赏析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4.复述故事情节。

【学习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3.背诵全诗。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 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 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 •合作学习(1) 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 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

时至今日,现代人以它为题材打造了各种版本的文学或影视作品,有少儿版的动画片,有成人版的电视剧,塑造出风格各异的花木兰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去见识见识最原始版的花木兰形象。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 .生难字词(1)字音唧唧(j 1)机杼(zh u)军帖(ti e) 可汗(k e h a n)鞍鞯(a n ji a n)礫(p e i)溅溅(ji a n)燕山(y a n)啾啾(ji u ) 朔气(shu o ) 金柝(tu o ) 策勋(x u n) 霍霍(hu o ) 阿姊(z i ) 云鬓(b i n)⑵实词赏赐百千强:有余。

胡骑:战马。

木兰不.用.尚书郎:不愿意。

愿.驰千里足:希望。

出郭.相扶将:外城。

双兔傍地走.:跑。

著.我旧时裳:穿。

朔.气传金柝:北方。

军书十.二.卷: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卷卷有爷.名:古义指父亲。

(3)通假字花黄(通“贴”,粘贴)对镜帖.(4)古今异义木兰当户织(古义:门今义:门第).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但.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今义:姓氏).)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赏赐百千强.(古义:有余今义:强壮,强大)策勋十二转.(古义:次今义:旋转)雌兔眼迷离.(古义: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5)一词多义买骏马(名词,集市)市东市.愿为市鞍马(动词,买)帖昨夜见军帖.(名词,文告).花黄(动词,通“贴”,粘贴)对镜帖.军百战死(名词,将领)将将.)机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出郭相扶将.(动词,搀扶)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6)词类活用鞍马(名词做动词,买)愿为市.策勋十二转(名词做动词,登记).鬓(名词做状语,像云一样的)学法指导:当窗理云.古诗词名句的理解与赏析古诗词中,有些名句广为流传。

学习这样的句子首先要理解其意思;其次要学会赏析,知道句子好在哪里。

1.点评关键词。

名句中每个词都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关键性词语。

抓住并理解了关键词就理解了整个句子甚至整首诗所表达的意思与情感。

2.分析修辞手法。

名句的情感抒发、哲理挖掘,是要靠一定的艺术手段的,以修辞手法角度入手赏析古诗词名句,其实就是分析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作用。

附:中国古代巾帼英豪冼夫人(512〜602),是岭南俚族(百越的一支)杰出的政治领袖,她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具备称雄割据的条件。

但在全国处于混乱分裂之时,她始终拥护封建朝廷和维护祖国的统一,成为南朝梁、陈两代及隋与唐初稳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为促进当地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恩来总理曾称颂冼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

(7)文言句式倒装句:问女何所思(宾语前置,应为“问女所思何”)省略句:愿为市鞍马(“为”后面省略宾语“之”)2.文体知识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为训练乐工,制谱度曲,采集民间歌谣等。

后人将乐府中收集编录的诗称为“汉乐府诗” ,简称汉乐府。

六朝时,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3.作品简介《木兰诗》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4.文言翻译(1)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记下战功很多次,(天子)赏赐很多财物。

(2)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打开我东厢房的门,坐在我西厢房的床上。

(3)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4)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雌雄两只兔子贴着地面一起跑,怎么能辨别哪一只是雄兔,哪一只是雌兔呢?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一)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二)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速读课文,将诗歌分成四部分,每部分用四个字简单概括内容。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3):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4) :征战沙场。

第三部分(5〜6) :建功受封。

第四部分(7) :辞官还家。

步骤三精读课文赏析语言1 .赏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

(1)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交流点拨】“赴”和“度”形象地描绘出木兰出征路途的遥远和艰难;“传”和“照”生动地描绘出雄壮悲凉的边塞夜景。

(2)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交流点拨】“开”“坐”“脱”“著”“理”“帖”,一系列的动词,传神地表现出木兰归家后的喜悦心情。

2. 第③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

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交流点拨】不繁琐。

这是乐府常用的一种写法——互文。

形象地写出木兰连赴集市,匆忙而有序地购置战马及马具的情景,渲染了战前紧张的气氛,突出了战事的紧迫。

3. “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交流点拨】排比。

渲染木兰归家时的喜庆气氛,也表现了家人的喜悦。

4•第⑦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感情?【交流点拨】比喻。

以双兔为喻,妙趣横生,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解答,令人回味。

“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作者对木兰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步骤四精读课文深层探究1.一千多年来,花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交流点拨】首先,诗中木兰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

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花木兰是古今作品中难得一见的完美的女性形象。

其次,与故事情节也密不可分。

一个弱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建功立业后,却又辞官还乡。

情节离奇曲折,扣人心弦。

2.这首诗歌中所写的故事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而复杂,作者是如何作出详略安排的?【交流点拨】详写的内容有: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

略写的内容,主要是战斗的过程。

十年征战,寥寥几句就交代完了。

3.从这一内容的安排来看,本文作者是想表现一个什么样的主题?【交流点拨】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

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完美心灵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

这一详一略之间,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总结课文本诗集中叙述了木兰代父出征的缘由,出征前的准备,征途中的境况,归乡时家人的兴奋喜悦的情景和木兰恢复女儿本色时的一系列行为。

至于木兰的容貌、武艺、她如何化妆打扮,全都略去不写。

而木兰如何在战场上纵横驰骋,英勇杀敌,作者仅以三组整齐的句子高度概括,写得简略。

2.拓展延伸你能对出下联吗?上联: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沙场立奇功下联:(示例)女英雄驰骋战场保家卫国神州传佳话。

横批:谁说女子不如男。

板书设计木兰诗替父从军交代身份,揭示忧虑说明原因,决心应征积极准备,踏上征途出征参战T历尽艰辛,转战沙场辞官还乡谢辞高官,功成身退喜归故里,重著旧裳以兔为喻,解释原因勤劳,善良,机智,勇敢交流展示生成能力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步骤三精读课文,赏析语言。

步骤四精读课文,深层探究。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