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4第四章蘑菇栽培技术
(三)培养料的堆制 3、堆制时间 一般在播种前20d~30d进行。 播种时间:
浙北地区播种期 9月上旬; 浙中地区播种期 9月15~20日; 浙南地区播种期 10月上旬;。
(三)培养料的堆制
4、堆制材料的预处理
草:稻草切成16cm~23cm→浸泡1d~2d→ 捞起 (预湿2d~3d);
粪:干畜粪→捣碎→加水(含水量65% ~75%)(即在指缝间能捏出1~2滴水即 可);
(三)培养料的堆制
1、堆制作用 ⑵改变营养成分:使料内的营养成分 由原来不能被蘑菇吸收利用状态变为 可以吸收利用状态。 ⑶保水、通气:经堆制发酵后的培养 料,质地松软,保水通三)培养料的堆制
2、堆制场所的选择
要选在地势较高,背风向阳,距水源 近而且排水通畅的地方,地面要夯实, 打扫干净。
菇房要求(以地上姑房为例):
(一)菇房的建造
1、开窗 上窗:一般稍低于屋檐,与下窗相对,大
小为0.4×0.5 m 下窗:距地16 cm,大小为0.4×0.5(钉上
门窗纱) 天窗:屋脊南面北面。
(一)菇房的建造
1、开窗 2、菇房内地面和墙壁要光洁。
(便于擦洗与熏蒸) 3、床架:为充分利用空间,菇房内要求放
4第四章蘑菇栽培技术
概述:
蘑菇是世界上栽培最早、生产量最多, 唯一进行全球性栽培的食用菌。 1)分类地位
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 通常所说的蘑菇是几种蘑菇属食用菌的总称。
一、生物学特性
(二)生长条件 1、营养
是粪草生真菌,能在腐熟的牲畜粪、棉籽壳 和作物秸秆上生长发育。 C源:蘑菇最好的碳源是木质素、纤维素、半纤 维素的分解产物。
两排多层床架,中间留一走道。床 架的高度与层数视菇房高矮而定。
一般最下层的床架距地面20cm~30cm, 其它层距为65cm。
(二)培养料的配制(培养料组成)
蘑菇的培养料主要是粪和草,再加一些辅助的 化肥(尿素、硫铵、过磷酸钙等)和饼肥。
蘑菇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主要是碳素和氮素,而 且要求两者有一定比例。最适于蘑菇生长的C、N 比例为20~30∶1。根据这个比例,配制培养料时, 恰当调节粪和草的比例,使之能满足蘑菇对C、N 比的要求。( C/N为20~30∶1)
1、营养
矿质元素:P、K、Ca、Mg、S、微量元素等,是 蘑菇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
Ca :是蘑菇生长所必需的,当K、Mg、P元素过 量时,Ca能抵消它们对蘑菇生理的有害影响。
P:对蘑菇菌丝生长极重要,但过量的磷酸盐会引 起蘑菇减产。
1、营养
草:稻草、小麦秆、大麦秆、玉米、小米、甘
薯、花生藤叶等;一般江南各省以水稻
3、水分
菌丝生长:培养料含水量60% ~65%,R.H 65%; 子实体形成和生长:R.H 90%左右。
4、pH
白蘑菇喜欢中性偏酸性的环境,培养料最 适pH为6.8~7.0,覆土的pH值应为7.0。
5、空气
白蘑菇是好气性菌,无论菌丝体生长阶段 或子实体生长阶段都需要良好的通气条件。 菌丝生长:少量 子实体形成:大量
4 、 稻 草 100kg , CaCO3 2.5kg , 尿 素 1kg , MgSO4 2kg,过磷酸钙3kg,水200kg; 5、稻草100kg,尿素1.2kg,过磷酸钙0.5kg;
(三)培养料的堆制
所有的配方配制成的培养料都需经堆制 发酵后才能种蘑菇。 1、堆制作用 ⑴灭菌杀虫
在堆制过程中,堆内温度可升到50℃以 上,能杀死培养料内病菌和虫卵,起到高 温杀菌作用。
为主,故多用稻草,北方用麦秆较多。 培
养 粪:牛粪、马粪、猪粪、鸡粪等;牛粪中有
料
机物及含P、K,含量较高,但湿粪含水
量高,需晒干;
辅助材料
1、营养
草
培 养
粪
料
作用:① 增加N、P含量; ② 改良理化性状;
辅助材料 常用添加剂:豆饼粉, 花生饼粉或棉籽饼粉,
(NH4)2SO4 , 氮、磷复合肥,
过磷酸钙, 石膏粉等
(铺料→覆盖)
(四)发酵与翻堆 培养料堆制过程中,要进行多次翻堆。
1、翻堆的作用 ⑴调节堆内的水分条件和通风条件; ⑵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培养料 发酵均匀。
(四)发酵与翻堆
2、翻堆的时期 堆温开始下降是翻堆的适期。
3、翻堆的方法 把下面的料翻到上面,四边的料翻到中
6、光线
白蘑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都不需 要光线,在阴暗潮湿的条件下形成的子 实体洁白肥嫩。 菌丝体生长:不需要 子实体形成与发育:不需要
二、栽培方法
(一)菇房的建造
菇房是出菇的场所,有地上式菇房、半 地下式菇房,也可利用旧房窑洞等改造成 菇房。无论何种形式的菇房都要具备保湿、 保温、阴凉、通风的条件。
(三)培养料的堆制
5、堆制方法
先在地面铺一些高粱秆或玉米秆,以 利通气,然后铺一层15cm~20cm厚的稻 草或麦秸,宽1.5m~1.6m,长度不限。在 稻 草 上 撒 一 层 5cm 厚 的 牲 畜 粪 。 依 次 一 层草、一层粪地堆积起来,至堆高 1.4m~1.5m,即可(堆顶呈龟背形),上 盖草席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
现介绍几种常用的培养料配方,各地可因地制 宜选取:
(二)培养料的配制(培养料组成)
1、牛、马粪(猪粪)58%,稻草或麦秸40%, 石膏1%,过磷酸钙1%,水140~160%;
2、棉籽壳99%,尿素1%,水140%;
3、稻草或麦秸58%,畜禽粪38%,饼(豆、花 生、棉籽)3%,尿素1%,水140%;
1、营养 2、温度
白蘑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要求的温度不同。 菌丝生长:范围6℃ ~32℃,最适22℃ ~24℃; 子实体形成:范围8℃ ~22℃,最适12℃ ~18℃ 子实体生长和形成要求温度较低。
温度是蘑菇生长发育过程中最主要的生活条件, 温度高低,直接影响蘑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和子实 体的数量和质量。
因此,存在于堆肥和秸秆之中的各类碳源, 通过人工的堆制发酵,形成有利于蘑菇生长的 物质。如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及某些 有机酸等这些物质容易被蘑菇菌丝体吸收。 (堆制发酵)
一、生物学特性
(二)生长条件
1、营养 N源:蘑菇适合的氮源是尿素、铵盐、以及 多种氨基酸等;
因此在堆肥发酵过程中施加适量的尿素或 硫酸铵,可促进蘑菇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