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胡同文化》分析

《胡同文化》分析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汪曾祺(1920-1997), 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 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 家的代表人物。1939年考 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此后,当过教师、编辑等。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 就。代表作品有《受戒》、 《大淖记事》,有“短篇 圣手”之称。被誉为“抒 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 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 最后一个士大夫。”
30
31
对于胡同消失有些人提出了 不同的看法,阅读本文后,就 应如何正确对待胡同及胡同文 化,谈谈你的看法。
32
33
23
这是由北京特殊的历史、政治环境造成的。因为 北京是几代封建王朝的首都,北京人所受的封建 专制统治更为严酷,他们的封建思想自然更为浓 重。另外,北京胡同的建筑特点,使得这种文化 特点更加突出。由于胡同的安静闭塞,使胡同里 的人们很少与外界接触,不了解外界的信息,不 能接受一些新的思想,形成了他们封闭守旧,安 于现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过安逸日” 的小农意识。由此可见,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形 成都有其复杂的、特殊的背景,要深入其实质, 就应联系历史、政治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进行发掘。
28
29
作者对胡同复杂的感情
一方面作者对胡同的没落是深怀叹惋之情,毕竟 对多年生活的胡同和四合院有很深的感情,受过 胡同文化的熏染。作者的人生信念和价值观,许 多和胡同水乳交融。比如知足常乐,安分守已。 另一方面,作者对胡同文化又有所反思,有所批判。 清醒地认识到胡同和胡同文化在经济大潮的席卷下, 总有一天会消失。
14
15
“胡同”本是蒙古语“井”的意思, 其发音为“忽洞”。因为城镇居 民生存离不开水井,所以“井” 渐渐成为人们居住地的代称。蒙 古人建立元朝后将此语带入中原, “忽洞”音变为“胡同”。
16
胡同(tòng) 镊(niè) 噌(cēng) 摞(luò)
约鸡蛋(yāo) 庠(xiáng) 檩(lǐn) 虾蟆(há·má)
21
第六段 第七段 第八段 第九段 第十段
安土重迁,不愿搬家 独门独院,过往不多 易于满足,要求不高 爱瞧热闹,不管闲事 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封 建
保 守 忍 耐
22
“忍” —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可以说是中国百姓信守的一种传 统,为什么在北京人身上表现得 尤为突出,以至作者将其称为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
1
胡同文化
教学目标
课文导入
Hale Waihona Puke 走进胡同作者介绍研习课文
拓展思考
2
1、了解胡同的特点和北京胡同文化 的内涵。
2、领略本文浓郁的文化气息。
3、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对北京 胡同文化的感情。
3
同学们,北京吸引我们的东西实在有很多, 如我们所熟知的天安门、颐和园、长城等, 但有一个建筑景观大家可能相对来说较为陌 生,那就是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北京的胡 同不但有独特的建筑特点,还有深厚的文化 底蕴。今天我们就随着汪曾祺先生独到的眼 光,去审视北京的胡同,领略其文化内涵吧。
17
第一部分(第1—5段):介绍北京胡同。
第二部分(第6—12段):了解北京胡同文 化的内涵。
第三部分(第13—15段):作者的感慨。
18
走向正 名称奇 数量多 环境静
19
四方四正 像一块大豆腐(这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强)
20
胡同名称的变迁
屎克螂胡同 —— 时刻亮胡同 狗尾巴胡同 —— 高义伯胡同 臭 皮 胡 同 —— 寿 比 胡 同 粪 场 胡 同 —— 奋 章 胡 同 闷葫芦罐胡同——蒙 福 禄 馆
24
25
26
胡同特点和胡同文化有什么关系?
① 封闭的建筑格局,导致人们思想意识的封闭。 ② 劳苦大众多居于此,好不容易得到一处栖身之
所,知足常乐。 ③ 命运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家性命尚且难保,那
有能力关照他人?所以养成置身事外、冷眼旁 观的性格。
27
胡同文化自身特点和其衰亡的命运有何联系?
封闭、保守、知足、忍耐的特点使这 种文化失掉了吸收外来养料、发展进 步的机会,没有发展的文化注定消耗 完自身储备后走向衰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