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地区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地区发展的影响一、地区1、看法: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拥有必定的区位特点,以及必定的面积、形状和界限。

2、特点: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开放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地区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1、两地自然环境的异同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同样点都是平原;都位于季风区,雨热同期不一样点地理地点位于 30 °N 周边,东部沿海位于 43 ° N—— 48 ° N,地处中部;东北地区的中部天气条件亚热带季风天气,水热条件温带季风天气,大陆性稍强较好土地条件水稻土、水田、人均耕地少黑土、旱地、人均耕地多矿产资源困穷石油资源丰富2、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为主旱地耕作业为主主要粮食作水稻为主春小麦、玉米为主物主要经济作油菜、棉花甜菜、大豆物作物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一年一熟备注水家产较发达西部适合发展畜牧业工业综合性工业基地重化工业基地商业商业贸易发达沿边商业贸易较为发达人口和城市人口浓密,城市众多相对地广人稀,城市较少三、地区不一样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1、开发初期——水土条件限制地区农业发展2、农业社会——科技的发展使本来的限制性因素被战胜,甚至成为有益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主要粮食产地和桑蚕、棉花产地3、工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的推行,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和棉花生产地位降落。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地区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地理信息技术1、看法:获得、管理、解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种类:遥感RS 、全世界定位系统GPS 、地理信息系统GIS3、应用领域:(1)地区地理环境研究:资源检查、环境监测、自然灾祸防守监测等(2)一般化应用:导航等二、遥感( RS )1、看法: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必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2、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办理设备3、应用:资源检查、环境监测、自然灾祸防守监测等三、全世界定位系统(GPS )1、看法:利用卫星,在全世界范围内及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2、构成: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3、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世界性、全天候、连续性、及时性4、作用:为各种用户供应精美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定位、测速、导航、授时)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1、看法:特地办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实用到地图或需要办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2、应用:地区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1、 3 “ S”之间的关系:遥感( RS )获守信息,全世界定位系统( GPS )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 GIS )办理信息,解析表达结果2、数字地球: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在地区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获得应用第二章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沙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沙漠化归纳1、看法: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天气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分的经济活动互相作用的产物。

2、表现:土地沙漠化、石质沙漠化、次生盐渍化3、基本过程:植被遭破坏——地面裸露——风沙损害或水土流失——土壤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久丧失——沙漠化景观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点1、西北地区大要(1)地点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内行政区划上大体包含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2)地形特点: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明显的自然特点。

形成草原、沙漠主的景观。

(4)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沙漠化的自然原由(1)基本条件——天气干旱少雨(2)物质条件——地面松散,为沙质堆积物(3)动力条件——物理风化微风力作用明显,狂风日数多(4)主要自然因素——天气异常三、沙漠化的人为因素——在沙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根根源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妥,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直接原由:过分樵采、过分放牧、过分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四、沙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三项内容:(1)预防潜伏沙漠化的威迫(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的退化(3)恢复已经发生沙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两条原则:(1)坚持保护生态均衡与提升经济效益相联合的原则(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联合的原则3、一个要点:要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4、五条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修建防范系统(3)调理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纳综合措施,多门路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添,提升人口素质5、西北地区沙漠化防治的现状——宁夏中卫沙坡头草方格沙障第二节丛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一、丛林的作用1、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行代替的环境资源2、生态功能:调理天气、稳固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3、环保功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4、丛林急剧减少的危害:全世界天气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祸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二、雨林的全世界环境效应1、热带雨林的分布( 1)纬度分布:赤道南北双侧,大陆向风地带可伸展到南北纬15°—— 25 °(2)地区分布: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3)最大分布:亚马孙热带雨林2、热带雨林的全世界生态环境效应(1)汲取二氧化碳,开释氧气,被称为“地球之肺”(2)促使全世界水循环、调理全世界水均衡(3)繁衍物种最多,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三、雨林生态的优胜性和纤弱性1、优胜性:光合作用激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2、纤弱性:(1)易破坏——雨林生长所需养分几乎所有会合在地上的植物体内,而这部分最简单遭到人类破坏的部分(2)难恢复——仪琳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到激烈淋洗而很快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则很难恢复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雨林被毁的原由(1)根根源因:发展中国家人口增添和贫穷以致的发展需求(2)直接原由:过分的迁徙农业;商业性伐木;开拓大型农牧场;采矿、修路、城镇建设2、亚马孙开发计划(1)修筑亚马孙横贯公路(2)移民亚马孙平原(3)借助外资、鼓舞跨国企业投资开发五、雨林的前程——开发还是保护1、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到破坏性破坏的严重形势,应当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2、保护雨林的措施(1)增强环境教育,提升公民环保意识;(2)增强雨林管理和宝华,成立自然保护区(3)鼓舞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4)增强丛林缓冲区建设。

(5)丛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联合;(6)成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第三章地区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一、能源的分类(1)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2)非可再生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二、资源开发条件1、资源情况——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1)储量丰富(2)分布范围广, 40% 的土地下都有煤田分布(3)煤种齐全,十大煤种都有分布(4)煤质优异,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5)开采条件好,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

2、市场——广阔(1)人口增添和社会经济发展使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添;(2)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期间内不会改变。

3、交通条件——地点适中,交通比较便利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

三、能源基地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2、提升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3、增强煤炭的加工变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1、存在的问题——家产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2、采纳的措施——联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环绕能源建设,成立煤电铝、煤铁钢、煤焦化三条产业链: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1)山西省家产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成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2)原料工业逐渐超出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3)实现了家产结构的升级。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提升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干净煤为代表的洁净能源家产的发展。

2、调整家产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家产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 1)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带值方向发展;( 2)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家产和旅行业。

3、“三废”的治理:(1)废渣:回收再利用(2)废气:消烟除尘,创建防风林带(3)废水:积淀净化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1、河流大要: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发源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在肯塔基市注入俄亥俄河。

2、开发注意:(1)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2)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会合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要点(3)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3、自然背景:(1)地形:多山,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2)天气:暖和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对较少;(3)水文: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河漂泊差大,水量不稳固;(4)矿产:煤铁铜等丰富。

二、流域的初期开发及此后果1、 18 世纪下半叶: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2、 19 世纪后期:人口激增,对资源进行抢劫式开发,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3、 20 世纪 30 年月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1、开发的中心:河流的梯级开发——修筑水坝2、水坝的功能:防洪、灌溉、航运、发电、旅行、养殖等。

3、开发项目:防洪、航运、发电、提升水质、旅行、土地利用4、见效: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旅行业获得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改进,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一致。

5、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由:大规模的水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第四章地区经济发展第一节地区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地理条件1、范围:包含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自然条件:(1)天气条件:温带季风天气,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作物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2)地形分布:西部高原(畜牧业)、中部和东北部平原(种植业)、四周山地(林业)为农业多种经营供应了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