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图画书的“格式塔”式阅读储小燕(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4)2008年1月第26卷第1期合肥师范学院学报[摘要]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任何形状或形式绝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主体知活动重新加以建构使之完形的结果。
格式塔心理学这种标举整体,弘扬接受主体性的意蕴,对儿童文学图画书的阅读有较大的启示。
图画书的阅读既可以是一种整体性阅读,又可以是一种闭合性阅读,同时还可以是一种同构性阅读。
这样的阅读诠释了图画书带给我们乐趣的真谛。
[关键词]图画书;格式塔;阅读图画书是儿童文学里一种重要的书籍形式,有点类似于无声电影。
“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
”[1]6儿童文学里的图画书是一种讲故事的艺术,它是用图画和文字互动着推进故事的艺术。
在图画书里,文字不是图画的脚本,图画也不是文字的画面表现。
“格式塔”一词原是德文“Gestalt”的中文音译,本意是指事物的形式和形状。
“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是20世纪初发于德国的一个现代心理学派别,后在美国广泛流传与发展。
完形心理学主张任何“形”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主体知觉活动加以重新建构的“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这种重视整体,标举接受主体性的思想,对我们阅读儿童文学图画书具有较大的启示。
一、整体性阅读加拿大教授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里说:“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
”[2]268格式塔心理学坚决反对元素分析,大力倡导整体组织。
其中最重要的一块理论基石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韦太默曾引用冯·艾伦费尔斯的观点说:“我演一支由六个乐音组成的熟悉曲子,但使用六个新的乐音,尽管有了这种改变,你还是认识这支曲子。
在这里一定有比六个乐音的总和更多的东西,即第七种东西,也就是形一质,原来六个乐音的格式塔质。
正是这第七个因素或元素能使我们认识已经变了凋的曲子。
”[3]297同样,一个三角形,无论采用何种颜色来画那三条线段,只要是这三条线段的关系不变,它就始终是一个三角形。
韦太默由此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乐音或一条线段是曲子或者图形中的一部分,其作用是由作为整体的曲子或图形的特性决定的,而不是相反。
格式塔心理学正是用整体论来解释艺术的,他们认为艺术品具有结构特质,因此,艺术品不是各组成部分的简单集合,而是各部分互相依存的统一整体。
阿恩海姆说:“假如不能把握事物的整体或统一结构,就永远也不能创造和欣赏艺术品。
”[4]5格式塔心理学不赞成把对一棵树的知觉分解为颜色、硬度、亮度、光滑等感觉,但是它并不反对把树分析成树干、树叶这些真确的部分。
阿恩海姆说:“所谓‘真正的部分’,就是指那些在一个整体内与整体的其他部分分离的小整体。
”[4]95在图画书中,图和文就可以说是这样的真确的部分。
图画和文字是图画书这个整体中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所谓整体并非等于所有构成它的各部分要素之和,而是经由知觉组织从原有构成成分中“凸现”出来的全新整体。
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个格式塔,都是一个“被分离的整体”。
这种整体正是通过知觉直接的、同时性的组织活动的产物。
按照这一原理,文学的阅读不是消极被动的感知,而是读者通过创造性的知觉活动对作品提供的种种要素进行重组而生成新的意129境整体的过程。
在图画书中,图画和文字有一致的方向,可是又有各自的语言和趣味。
图的意义是大于所有图的总和,图和文字的相加也是大于图加上文字的数。
图画书中的“格式塔”质,也正如诺德曼所说的一定要看到图画中的故事、一定要读出文字和图画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
美国佩特·哈群斯的图画书《母鸡萝丝去散步》[5]就是一个“格式塔”质非常鲜明有趣的故事。
这个图画书中的文字故事如下: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她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干草堆/经过磨坊/穿过篱笆/钻过蜜蜂房/按时回到家吃晚饭。
整本书有十四个画面,画面里出现了一只狐狸,这个母鸡散步的故事就变成了一个狐狸追母鸡的故事了。
我们把图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就可以来叙述一下图里的故事,一共是14幅图:1.母鸡离开她自己的家不远,正走在一幢红房子前面,一只狐狸在鸡舍下面的柱子下露出了自己的头和前脚,狐狸的舌头已经伸了出来。
2.母鸡走在钉耙的旁边,红房子落在了母鸡的后头,她的前面有一棵放着篮子的树,母鸡的身后是凌空越起的狐狸,他的眼睛溢满了得意的神情。
3.钉耙砸扁了狐狸的鼻子,母鸡离放着篮子的树很远了,她走到了页面的尽头,院子的尽头。
在院子尽头的房子上还有两根竖立的叉子之类的工具,也许是狐狸不会善罢甘休吧。
4.母鸡走在池塘边,她的身边是两只在土堆上的青蛙和一只在水草花上飞舞的美丽的蝴蝶,前面的一棵像杨柳的树顶上站着一只画眉鸟。
她的身后是跃起的狐狸,狐狸的屁股我们在画面上是看不到的,狐狸恐怕是使出了全身的劲呢! 5.狐狸一头栽进了池塘,他的身后是两只高高跳起的青蛙,萝丝母鸡已经到了树下,蝴蝶和鸟儿我们都看不见了。
6.天上出现了金黄色的太阳和白云朵朵,萝丝走在干草堆的顶部,干草堆的前面有一只山羊,狐狸正在向干草堆上猛扑,干草堆的侧面还有两只小老鼠。
7.阳光依然明媚,萝丝已经安然的从山羊身边走过,后面的狐狸却扎进了干草垛里,小老鼠们都吓得乱窜。
8.萝丝一只脚踩在面粉袋的绳索上,狐狸在后面紧紧的跟着,伺机待发。
9.狐狸被面粉埋住了,萝丝已经若无其事的走过了面粉房。
10.母鸡正在穿过篱笆,狐狸从篱笆上紧扑了过来,篱笆外面停着一辆四轮的手推车。
11.狐狸自然是摔进了手推车,萝丝向前面的蜂房继续前进。
12.手推车载着狐狸撞翻蜂箱,萝丝却在蜂箱下面坦然钻过。
13.狐狸被蜜蜂追得抱头鼠窜,萝丝还是继续向前迈步。
14.萝丝安全的回到鸡舍。
这本书的每一幅图画都有特定的结构,这些特定的结构又都有各自的意义,就单单说母鸡在每幅图中位置的变化都会给我们展示不同的意义空间,而所有的图又是连续的,按照一种内在的时间顺序在叙述着狐狸追逐母鸡的故事。
阅读图画书,读画面,读颜色,读神采,读动作,读出图里特定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读出这种书籍整体结构里所蕴含的支撑的意义。
《母鸡萝丝去散步》在画面里叙述了一个文字里并没有提到的故事,让文字与图画形成一种非常滑稽的比照。
文字只是对萝丝散步的一种描述。
至于那只跟在萝丝身后上蹿下跳的狐狸,只字未提。
有人说这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实际上包括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用文字讲的萝丝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还有一个是用图画讲的狐狸追逐猎物的迭宕起伏的故事。
约翰·洛威·汤森才会在《英语儿童文学史纲》里说:“经典之作《母鸡萝丝去散步》叙述的重点是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事实。
”[6]343从格式塔的观点来读这本书,正是因为傻傻的萝丝一直是高高兴兴的,对身后危险的浑然不觉,也正是因为文字叙述的平淡无奇,图画讲的狐狸追逐猎物的迭宕起伏等等在一起所构成的奇特整体结构,这种整体结构所蕴涵的独特格式塔质,让我们读来意趣横生。
换言之,图画书并不是作为某种元素而存在,而是作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有机的整体而存在。
对于阅读者来说,如果不能把握这种图画书的整体或统一结构,那么我们便永远不能欣赏图画书。
图画书的阅读应该从文字和图的有机组合中妙悟出一种超乎文字和图画结构之外的整体风韵。
二、闭合性阅读图画书在叙述故事的时候,图画所描述的只是瞬间。
文字的叙述也都是非常简洁的,甚至有的图画书是没有文字的,即无字书。
但是,我们知道,即使是最简单的动作,最简单的故事,也应该是由很多的瞬间组成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能成功的阅读图画书所带给我们的故事呢?甚至是孩子阅读图画书的能力也是非常强大的?格式塔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存在着一种“完形压强”,即当一个不完全的形状呈现于读者眼前时,在人的心理上必然会产生一种内在的紧张力,迫使大脑皮层激烈地活动,极力想改变这种形状,使之恢复为完整、和谐的形状,从而达到内在的心理平衡。
如一个缺少顶角的三角形,既可以在知觉中被恢复为一个梯形,也可以被恢复为一个三角形。
这种通过知觉对不规则、不完满的图形进行填补,使之完整和谐的心理倾向,被称之为闭合性。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类创造性的心理机制常常实现于格式塔的这种闭合性之中,而不完满、有空缺正是人们进行心理闭合的重要条件。
图画书中瞬间与瞬间的间隙就是召唤我们读者去揣度,去填补,去完成作品的未竟之义。
通过这种闭合,我们也就成功的获得了阅读图画书的乐趣。
加拿大女画家菲比·吉尔曼《爷爷一定有办法》[7]画面描绘了地上和地下两个不同的空间里发生的故事。
地下小老鼠一家的故事在文字部分只字未提,但是,地下的故事和地上的故事是紧紧相连的。
约瑟蓝布料的减少总是预示着小老鼠蓝布的增多,地上世界的失去总是让地下世界变得丰富。
约瑟妹妹的出生,妹妹也像约瑟一样有了像天空般的蓝色的毯子,又会发生些什么有趣的故事,这些没有说出来,也没有画,完整的故事是要通过我们读者自己的想像去让它丰富起来的。
接受美学大师伊瑟尔说:“我们只想见出本文中没有的东西,本文写出的部分给我们知识。
但只有没有写出的部分,给我们想见事物的机会,的确,没有未定的成分,没有本文中的空白,我们不可能发挥想象。
”[8]8文学艺术创作不仅要塑造生动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而且也应当为读者提供一个耐人寻味的审美想象空间,这是审美接受的重要前提。
空白意识是文学作品旨在追求的极境,它具有一种多层次性、未确定性的审美特征。
当这种未定性领域作为一种不完全的形呈现给读者时,必然会给读者的接受活动造成审美张力的对峙,它强烈要求读者调动自己的经验、情感、思想等审美积淀而成的文化心理结构,去联想,去填充,以最终消解这些张力而走向完形,得出自己对作品的独特见解。
优秀的图画书中经常会有留白和空白页。
留白说的是图画书的画面,空白说的是页面。
留白是一种绘画的技巧,而空白是设计的手段。
留白和空白页为读者提供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莫里斯·桑达克和作家贾尼丝·梅·尤得瑞合作的《我最讨厌你了》,詹姆士和约翰是两个如胶似漆的好朋友,可是有一天,两个人闹别扭了,画面上,两个背对背互不理睬的男孩被一大块留白隔开了。
留白让我们想到的是他们心理上的距离和生气的程度。
对于图画书这种非常简洁的艺术,成功的进行闭合性阅读引导,实在能催生孩子们丰富的想像力。
三、同构性阅读为什么孩子那么喜欢阅读图画书?许多人可能都认为是图画书比文字书(语言)形象,比较容易理解。
但是实际上,从孩子的成长来说,婴儿是先对声音有反应之后,才对图画有反应的,也就是说,孩子更容易理解图画,绝对不是他们喜欢图画书的充分理由。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无论是物理世界还是心理世界,其万事万物都表现为一种力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