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儿童文学在线阅读.doc

2019年儿童文学在线阅读.doc

2019年儿童文学在线阅读篇一:儿童文学第一章儿童文学第一、二、三章测试1.根据儿童年龄特点与文学接受程度,儿童文学可分几种形态?不同形态的文学各有何特点?2.从创作动机看,儿童文学作者可划分为哪些类型?3、怎样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4、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5、.试举例说明、分析儿童文学的纯真美。

6·儿童文学有哪三在母题?试各举一例简述每个母题的特点。

7、如何理解两种审美意识的协调作用?8文学批评和文学欣赏的关系怎样?9、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的任务是什么?10、中国古代儿童文学包括哪几类作品?篇二:儿童文学知识点集锦十三、儿童小说与儿童故事的异同(1)相同:同属叙事性文学体裁,都有人物、情节、故事。

(2)不同:艺术追求和表现手法上有差异。

1、儿童故事大都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比较客观地叙述事件的进程;儿童小说则可以有更多的主观情感注入作品。

2、儿童故事的价值在于故事本身对儿童的吸引力,重视的是精彩事件的叙述结构;而小说的价值则在于人物和主题,重视的是典型人物的塑造和主题的深度。

3、儿童故事讲究的是讲故事的技巧,诸如悬念、伏笔、呼应等;而儿童小说为要加强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效果,则必须更注意精雕细刻的描写。

换言之,故事是粗线条的;小说则是精细的。

十四、儿童散文的艺术特征(一)抒发着儿童认同的感情(二)追求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意美(三)带有故事性的叙述方式(四)具有示范作用的语言表达十五、儿童科学文艺的发展(一)、外国儿童科学文艺的兴起和繁荣科学文艺作为一种独立的体裁出现,虽然为时不长,但是把科学和文学结合起来却有久远的历史。

在古代,许多科学家就是文学家,文学家也是科学家,科学和文学没有明显的界限。

科学和文学常常结合在一起,二者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互不关联的。

科学文艺的真正兴起还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19世纪。

19世纪,由于工业革命的需要,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科学技术一方面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欢乐,一方面也给人们带来苦恼和惊惶,人们开始考虑未来世界的状况,想象未来的科学还将给人类带来些什么样的结果。

在这种社会心态下,科学幻想小说便应运而生,并出现了一大批科幻小说作家和作品。

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1791~1851)所著的《佛兰肯斯坦》应用了科学知识,表现人类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科学幻想小说。

(二)、我国儿童科学文艺的产生和发展在我国,科学和文学的结合也由来已久。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有许多关于动植物、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战国时记录成文、秦汉期间又加以增补的《山海经》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实际上都是富于神话色彩的古代地理书。

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总结记录了我国古代多方面的科学成就,也是一部文辞优美的科学散文。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既是一部药典,也是一部文学书,清新流畅,颇有文采。

至于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龙宫探宝”、孙悟空上天入地的故事,自然更带有科学幻想的色彩。

我国科学文艺作为一种独立的体裁出现,是在20世纪初,从译介外国优秀作品开始的。

最早介绍到我国的是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对我国科学文艺产生很大的影响。

“五四”时期,启蒙主义者高举”科学”“民主”的大旗,使科学进步受到社会的重视,学校教材中也输进了民主与科学的内容。

这又为我国科学文艺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于是,便产生了儿童文学的新品种——儿童科学文艺。

鲁迅写了《人的历史》、《科学史教篇》、《蜜蜂与蜜》等科学小品。

茅盾译写了威尔斯的短篇小说《巨鸟岛》,题名为《三百年后孵化的卵》,并冠以“科学小说”名称。

又译写了科幻小说《两月中之建筑谭》、科学小说《理工学生在校记》等,还撰写了一些科学小品。

在外国作家及其作品的影响下,在鲁迅和陶行知的倡导下,30年代,我国现代科学文艺的翻译和创作曾相当活跃。

40年代初,开始有人写科幻小说。

1940年出版的《和平的梦》是我国最早的科幻小说集,作者是顾均正。

我国科学文艺的真正发展,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50年代中叶,党中央提出“繁荣儿童文学创作”和“向科学进军”号召后,我国的科学文艺创作也进入了繁荣时期,作品的数量、品种明显增多,创作水平大大提高。

老一辈科学文艺作家高士其、董纯才、顾均正、贾祖璋等焕发了青春。

一大批有才能的年轻科学文艺作者,出版了不少科学诗、科学童话、科幻小说和科学小品集。

十六、儿童科学文艺的艺术特征1、严格的科学性与生动的文学性相统一儿童科学文艺的科学性,指儿童科学文艺以科学实验为依据,揭示事物的本质,并符合事物之间相互作用之规律的特性。

儿童科学文艺涉及到的科学知识要准确无误。

而严格的科学性,也就成了儿童科学文艺最显著的特点。

文学性是传播科学知识的良好手段,它帮助作者将科学本身的奇妙和动人之处生动、形象、富于情趣地展示在小读者面前,将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的形象,将一些枯燥呆板的事物说得饶有情趣,将一些深奥难懂的道理说得浅显明白,让小读者在感受乐趣的同时获得知识,激发他们探求世界奥秘的兴致。

文学性的高低,往往是儿童科学文艺作品质量、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大力提高作品的艺术性,是当前儿童科学文艺创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2、客观性与幻想性相结合儿童科学文艺的客观性指的是在重视作品的艺术表现的同时,应该尊重科学事实,客观地分析、描绘科学知识,塑造文学形象。

即使是幻想的科学内容,其幻想也应当符合科学的逻辑。

因此,客观性是科学文艺的重要原则。

3、教育性与趣味性相交融,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儿童科学文艺的教育特性是指儿童科学文艺作品在蕴涵丰富的科学知识的文学叙述中,表现出某种哲理和精神。

总之,儿童科学文艺的科学性和文学性、客观性与幻想性、教育性与趣味性,是有机结合、水乳交融的整体,它们共同构建了儿童科学文艺的独特景观。

十七、儿童戏剧的特点(缺失)儿童戏剧文学的特征:参考一:I、主题意蕴(积极、鲜明、浅显、集中、易于理解和接受)II、戏剧结构(1、剧情安排要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

2、戏剧冲突要集中可信3、结构单纯、紧凑,故事性强)III、人物塑造(于戏剧冲突中运用戏剧语言塑造真实可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IV、语言特点(1、浅显易懂、富有儿童情趣。

2、鲜明的动作性。

3、与儿童的接受能力相适应)参考二:结构单纯,线索明晰情节生动,故事性强动作性突出,富有儿童情趣人物性格个性化,语言简洁口语化儿童戏剧文学的艺术特征:(一)主题积极明朗,题材选择、戏剧冲突、情境设置符合儿童接受能力少年儿童的身心正处在一个迅速成长的阶段,无论是知识、智力和识别是非的能力都还比较低下,思想、情感、个性、道德观等都还很不稳定。

因此儿童戏剧文学的主体要积极明朗,健康向上,便于儿童理解,利于儿童成长。

儿童剧不论写何种题材,一是要注意不同年龄段儿童观众的审美心理特征,二是在内容的表达和情节安排上,要注意适应儿童的生活经验、知识范围和感受能力。

戏剧冲突是戏剧表现社会生活的基本手段,是戏剧艺术的生命,“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这一创作规律同样适用于儿童剧。

儿童剧对于戏剧冲突的选择,对于戏剧情境的设置,同样要考虑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也就是戏剧冲突要在他们的生活经验范畴和审美期待视野之中去展开。

(二)塑造真实可信、个性鲜明的舞台形象儿童剧同样要致力于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通过戏剧的矛盾冲突来展现人物的形象。

儿童剧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必须鲜明,人物形象必须鲜活感人。

(三)结构单纯、紧凑,故事性强故事性,主要是指剧本里核心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整个过程。

儿童剧在结构上主线宜单纯,各个环节的衔接要紧凑,层次应清楚,情节要求曲折起伏、疏密相间、引人入胜。

(四)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创造浓郁儿童情趣儿童戏剧文学的人物语言——台词,要求精练、性格化,并富于动作性。

还须有浅显易懂、短小活泼、富于情趣、符合儿童口语习惯等特点。

可利用道具、场景设计来体现儿童情趣。

十八、儿童影视的舞台呈现特点(一)儿童影视艺术的造型元素⒈蒙太奇结构儿童影视作品的生活画面和形象显现,都是通过镜头的组接构成的,因此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的基础。

⒉光影、色彩与声响作为极为重要的三个造型元素。

通过布光和用色,让画面效果透露出创作者的意图,可以使剧情内容和形象特征在光影和色彩造型中得到强化。

除了语言和音乐以外的所有声音统称为音响,恰当的使用可以增强影视的真实感。

⒊音乐儿童影视作品的音乐是以文学剧本为基础而进行创作的,因此,音乐形象需要融于整个银幕、屏幕之中,对一部影视具有深化主题、抒发情感、塑造形象、营造气氛等多种功能。

⒋表演、服装、场景、道具(二)儿童影视艺术的叙事元素(略讲)造型展现空间的一切,给视觉提供可以捕捉到的美感信息,而叙事表现更多的时间内容,拓展着想象的边界。

儿童影视艺术的叙事内容很多,从故事结构的编排到人物性格的塑造、人物语言的运用,以及影视画面在整个叙述过程中所呈现的风格、节奏等,都是造成一部儿童影视作品感人肺腑的内在因素。

⒈开头简短而有吸引力⒉情节、人物、对话⒊结尾十九、儿童影视的基本类型:(一)儿童故事片儿童故事片指通过演员表演,表现儿童多方面生活的影片。

儿童故事片按风格可分为喜剧片、惊险片;按表现内容可分为生活片、童话片、科幻片等。

(二)美术片美术片是指运用各种美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展示环境、表现故事情节的影片。

美术片的审美特征:色彩鲜艳、造型夸张、机智有趣;节奏快、动感强。

美术片又可分为动画片(卡通片)、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四类:二十、儿童欣赏方式的特殊性:图画性和视觉性,听觉性和重复性,引导性。

儿童文学欣赏方式的特殊性:偏重于直观感受;易于感情投入,进行二度创作;善于模糊解读;拙于鉴别评判;富于创造性。

二十一、儿童文学批评的性质、意义与标准(一)儿童文学批评的性质儿童文学批评是以儿童文学鉴赏为基础,在一定的儿童文学理论指导下,对儿童文学作家作品及有关文学现象进行判断(分析、评论)的实践活动。

它是一种美学的批评,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具有自身特点的科学研究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