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作文讲评课:议论文的结构

高三作文讲评课:议论文的结构

高三议论文讲评课:理结构清思维奉化高级中学张银儿2011.5.12【设计思路】以往的作文讲评,我和同事都习惯在学生作业中或者到网上找几篇优秀的高分作文来作为范本,师生一起找出并讨论各篇文章的优点,以期获得借鉴。

几次下来,发现学生面对这些优秀作文除了“羡慕嫉妒恨”外,还能收获的就是愧不如人的自卑感。

下一次作文,学生依旧按老路子写,照例犯同样的错。

可见,只给学生呈现优秀作文,并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次作文训练,到底要让学生训练作文哪一方面的能力,学生在作文训练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其中的典型性问题是什么,作文讲评课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要让学生有什么收获,这些都要有针对性。

所以这次我增选了几篇学生作文,和学生一起找出典型问题,并思考解决的对策。

这一设计思路主要体现在“病文求诊”这一环节中。

【教学目标】能把握议论文的简单结构,加快议论文的构思和写作速度。

【教学重点】了解议论文写作常见结构,如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教学难点】修改病文,写内容充实、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的议论文。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预习作业】在发下的作文讲义上“我的分析”栏内谈谈本文是怎么展开论述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介绍作文情况上周我们进行了一次课堂作文训练,题目来自于冲刺卷三。

大致说来,同学们的立意主要有三个角度,一是肯定执子,二是肯定通子,三是将两者统一。

其中以肯定通子的立意最多,占到三分之二。

作文质量较以往略有进步,但问题的存在是难免的。

导致失分的有硬伤,也有软伤。

作文的硬伤一般比较容易发现,比如缺少标题扣2分,错别字一个扣1分,字数不到800个,每缺50个扣1分。

还有些问题也可归到硬伤范围,如标题笨拙,内容离题,入题慢,甚至刚入题就结束,无结尾,还有字迹潦草,涂涂改改,卷面不清等。

软伤比较隐蔽,主要表现在:明扣题暗跑题,不合文体要求,结构松散或不合理,材料陈旧甚至失真等等,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结构松散和材料陈旧。

今天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初探高考议论文结构。

二、高考评分标准议论文结构分为四个等级:结构严谨者是上品,可归入第一类文,结构完整是中品,结构基本完整是中下品,结构混乱残缺者是下品。

一篇考场作文如果拥有好的结构,它既能展示考生清晰的思路,又能提高阅卷者阅读的速度。

好结构,使阅卷老师在高速阅读的情况下,能看清思路,看清全文的布局安排。

对同学们而言,“结构完整”是我们写作议论文的首要目标。

那么议论文有哪些结构样式呢?我们先来看看昨天发下的几篇优秀作文,听听同学们的分析。

(预习作业检查)三、常见议论结构例析(加黑为板书)流程:学生自由谈论该文是如何展开论述的,可各抒己见,亦可相互补充。

教师适时点拨、小结。

总结出常见的三种议论文结构模式。

【例文一】《我心目中的幸福人生》总分式/并列式总开头:交代总论点分论点一从是什么、为什么或怎么做的角度模式分分论点二分解论点,每段一个相同句式的句子引出分论点。

(+事例+分析)分论点三结尾:照应或深化论点【例文二】《在人生的岔路口》对照式序论中心论点正(分论点或论据)模式本论反(分论点或论据)七、板书设计:(见上)附:作文讲评课阅读材料【例文一】我心目中的幸福人生我的分析他是个亿万富翁,他有个幸福快乐美满的家庭,他有权有势有名有利……多么令人羡慕。

一般人认为所谓的幸福人生,总是如此,却忽略了故事背后往往都是那么矛盾、无奈、无助。

我心目中的幸福人生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互相探讨一下。

由于世间没有一件东西是十全十美的,所以我们穷一生之力去追求的「幸福」也是一样,故此我心目中的幸福人生,首要条件就是知足。

虽然我百病丛生,面对着人生的种种障碍,但我有温饱,在家有父母疼,在校有老师爱,无论处于任何角落,都有人支持和爱护。

这一切均令我感到庆幸和满足,因为这些并不是每个人都可拥有的。

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知足常乐,何尝不是幸福呢!正因为幸福不是必然的,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尽管一切美好的事物,我能听得见,但并不等于永恒,因为我的病情会恶化,也许世界上可能又多了一位海伦凯勒。

我要把握现在,珍惜每个现在,尽情去听去看,把世上所有最好的全记在脑里,留在心里,才不会虚度,枉过一生。

若真是成了聋子、瞎子,还有美好片段回忆着。

然而,人生苦短,不如意的事的确十常八九,如果我们能不斤斤计较,不执着,那该多好。

正如李白所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我心目中的尽欢是指无忧无虑,陶醉在亲情和师生情里,做自己最喜欢的事,例如听文章录音带、写作、放开肚皮大吃母亲做的菜,简直是人生一大享受。

我经历过大小不同的手术,才领悟到要克服和战胜障碍,背后一定要有莫大的勇气和坚持,当痛苦过后,得到一份成功和满足感,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幸福。

总的来说,知足者,高枕无忧;珍惜者,无遗憾;不斤斤计较,不执着及有颗克服困难和痛苦之心者,人生可以过得多姿多采啊!还有许多因素都足以令人生幸福,例如,尽责尽心、爱自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等。

幸福人生操纵在我们手上,我不容许我的人生过得不快乐、不幸福。

要不然生存又有何意义?我心目中的幸福人生就是这样,你们又如何呢?【例文二】《在人生的岔路口》我的分析没有人在笔直的大路上迷路,让我们失去方向的都是岔路,站在人生的岔路口,决定我们是否迷失的,是我们心灵的选择。

为了到达明天,现在就要启程,当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迈开蹒跚的第一步,就注定有许多岔路口在往后的岁月里等待着我们。

人生的路很长,面对选择,我们的心灵要坚强。

有些人能一直做出正确的选择。

当母亲把“精忠报国”刺在岳飞背上,这烙印便一直引领他走向光明的方向。

岳飞不为外物迷惑,他短暂的一生里有坚如磐石的信念,(甚至)面临苟活与真理的选择,他也毫不犹豫地踏上后一条路。

透过历史的明镜,我们看到他心灵高贵的选择。

有些人也许一念之差误入歧途,却得幸有人拉他回头。

当蔺相如选择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不仅自己踏上正确的路途,也让廉颇一度迷失的心幡然醒悟。

将相和的故事让后人在两个岔路口看见熠熠生辉的足印。

有些人却不幸在失足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商纣王选择了美人的笑靥而弃江山于不顾,慈禧太后为了王朝的苟延残喘而将民族的尊严送给外族去践踏,那些短视的人们作出的选择,留给后世的,除了一个轻蔑的嘲笑,更有太多沉痛的思考。

是非对错,全在心灵的一个选择,我们看着前人的选择,也在思索着自己该如何选择。

选择的标准在每个人的心中,其实人人心中都有一枚指南针,它告诉我们应走的方向。

可怕的是心中太多割舍不下的东西掩埋了它,让我们找它不到,又或是名利的沙砾模糊了它的刻度,让我们分辩不清。

不要让太多无关紧要的东西羁绊自己的脚步,也不要让浮名小利的沙子钻进自己的眼睛。

人生的旅程坎坷而又漫长,不要被装点得富丽堂皇的歧路迷惑,也不要畏惧正道上满布的荆棘,站在人生的岔路口,记得拿出心中的指南针,它会指明通往真理的方向,那个方向,就是我们心灵最睿智的选择。

那么,就迎向人生所有的岔路口,大步流星地奔向辉煌吧。

【例文三】《学贵善问》我的分析谈起学习,大多数人主张勤奋、刻苦。

下苦工夫,这当然是对的,但也要讲究方法,这方法的一种就是“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夫子把学和问相提并论,可见其重要性。

王充也说:“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边学边问,多想多问。

那么,问有什么好处呢?首先,问能解惑。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既然有了惑,那就要解,这就要问师长,问学友,知其所以然,惑就迎刃而解了。

若不问,惑终不解矣“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候就是“问题大王”,一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问。

正是由于好问,他才对许多人视而不见的各种各样奇怪现象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加以研究,开创了电业的先河。

所以,常问可使自己增长聪明才智。

其次,问能知新。

弗•培根说过:“多问的人将多得。

”问有所得,就能获得新知。

司马迁为搜集“大禹治水”这一传说材料,亲自到尧穴、禹洞考察,遍访当地老人,详细地询问了传说的来龙去脉,积累了大量史书所没有记载的材料。

据此,他进行了勘误、增补,使这一传说十分翔实地记载下来。

如果司马迁不躬身下问,他就难以面壁修史。

我们在学习中也是如此,比如遇到一道数学题,百思不得其解,这时去问同学,问明了思路,于是可以举一反三,以后遇到同类的问题就会感到得心应手。

“问”是很重要的,但怎样才能“问”得好呢?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说过:“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万卷书,只是一条蠢汉尔……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三问。

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人,要使疑窦释然,精理迸露。

”他告诉我们:遇到疑问,就要反复地请教别人,要问得透彻,问得深入。

我们常常犯这样的毛病:问是问了,但浅尝辄止,没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忍劲。

问的时候又往往不善思考,问其然不问其所以然,这样问的效果当然不好。

不经思考,一味地向别人讨教,表面被吸收的却是寥寥无几,况且从他人那里搬来的知识不经消化是最容易被忘记的。

所以要先思后问,问后熟思。

要向别人请教,还存在一个态度问题,要“问”得好首先要谦虚,尊重别人,要看时间、场合、尽量不要影响别人的休息和工作,态度要诚恳。

记得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就介绍过他在向师长请教时的谦恭态度,对老师的教诲,他垂手聆听,遇上老师不悦时,他则“色愈恭,礼愈至。

”这里撇开封建伦理不谈,他的谦虚求教的态度就值得我们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谁有知识,就向谁请教,不必去问他的身份、职务、地位。

孔子是个圣人,但他入太庙还“每事问”,问住持祭祀的人;还向老郸问礼,向长弘求教音乐知识,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终于使他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和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在今天,我们更需要让在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这方法其中有一条就是要“多问”。

【作文题】艾子游于郊外,弟子通、执二子从焉,渴甚,使执子乞浆于田舍。

有老父映门观书,执子揖而请,老父指卷中“真”字问曰:“识此字,馈汝浆。

”执子曰:“‘真’字也。

”父怒不与,执子返以告。

艾子曰:“执也未达,通也当往。

”通子见父,父如前示之。

通子曰:“此‘直八’两字也。

”父喜,出家酿之美者与之,艾子饮而甘之,曰:“通也智哉!使复如执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

”读罢这则材料,你一定会有所感。

请结合你的感想,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字数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习作一】《学会变通——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三(7) 李可斌我的建议执着是追寻人生梦想的动力,是清除荆棘坎坷的信念,是踏上成功彼岸的帆船。

但是当我们的执着进入一个误区,无法再冲破时,请学会变通。

曾经有那么两位小神童,一个对音乐极具天赋,并且对音乐也极为执着,更有着对音乐的远大目标;另一个对美术极具天赋,对色彩的掌握更是让人叹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