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骨水泥反应综合征精品PPT课件
骨水泥反应综合征精品PPT课件
这就说明栓塞的发生与患者术前的心肺合并疾 病有着重大的关系。
( Minerva Anestesiol. 2002 Jun;68(6):537-47)
13
二、临床表现
14
临床表现
1、低血压、休克
最为常见,在早期的临床观察中,骨水泥植入 后病人发生低血压的几率为1/3,平均动脉压下降 幅度为15到40mmHg不等。
实验结果也明显的证明了非骨水泥关节成 形术及用Bone-Vacuum这种新的粘合技术 的手术术中栓塞并发症明显减少。
(Bone Joint Surg Am. 1999,81:831-43)
12
还有研究证实: 普通病人在行全膝或全髋置换术时发生栓塞现
象,但并不表现出严重的全身或右心血流动力学 方面的改变,插入骨水泥假体也并不影响血流动 力学的稳定。
20
临床表现
5、心跳骤停与死亡率
骨水泥植入后心跳骤停的情况有散在报道,而 国外报道的死亡率大约为0.6~1%,有的高达 11.5%(6/52)。
Andersen报道了4例因骨水泥引起的心跳骤停, 其产生可能与骨水泥聚合产热,引起热血损害 (thermal blood damage)致静脉气栓形成有关。
10
发生机制
4、术中扩髓过程中组织促凝血酶原激酶的释放
髓腔内操作如扩髓腔和假体植入形成的巨大压 力,以及扩髓腔后形成的大量扩张的毛细血管创 面,均可导致骨水泥、脂肪滴以及碎骨屑等快速 进入血循环形成微栓或因产热使气体膨胀进入血 循环形成气栓。
11
目前的研究显示严重的栓塞事件和术中肺 功能减弱在传统的骨水泥关节成形术中是 比较常见的。
该患者于24小时后死亡,尸体解剖证明死因为 脂肪栓塞。
Can J Anaesth. 2001,48:618-21.
2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
Bone Cement Implantation Syndrome (BCIS)
是一种少见但非常严重的骨科手术并发症, 常发生于髋或膝关节置换手术时骨水泥假 体植入过程中。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
Bone Cement Implantation Syndrome
1
临床病例
患者,女性,78岁,因左股骨头病理性骨折行 骨水泥半髋置换术。
该患者既往病史包括慢性咽喉炎 ,II-型糖尿病 和转移性乳腺癌。
在骨水泥植入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了脉搏氧 饱和度下降,低血压和心跳骤停。
经及时的抢救复苏后转到重症监护病房进一步 治疗过程中,逐渐发展为DIC。
9
发生机制
3、促进血小板聚合,激活凝血系统
部分研究发现,骨水泥单体可促使血小板聚合。而Dahl 等人发现,骨水泥单体大量入血可激活凝血系统,使肺毛 细血管床凝血酶(thrombin)产生的可能。
另有人发现,使用骨水泥后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 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es,TAT)增加了 2.5倍,组织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因子(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ctivity , tPA)活性增加了7倍。 严重者有引起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作用、直接抑制心肌 可表现为心肌收缩力减弱或传导系统异常,
出现心输出量下降或心律失常。 有实验发现,应用骨水泥组术后心肌酶
AST、CK-MB数据是升高的。
7
发生机制
2、组胺释放引起外周血管广泛扩张:
Tryba等人通过测定骨水泥植入前后血清组胺浓度发现, 所有植入骨水泥的病人血清组胺浓度的增加均大于0.5- 1ng/ml,同时伴有收缩压下降,而植入骨水泥前使用H1、 H2受体拮抗剂可有效防治心血管功能的变化。
Heisel等人则发现,尽量清洁骨髓腔或不用骨 水泥则血中栓塞样物质明显减少。
19
临床表现
4、低氧血症
在骨水泥植入之后立即可见低氧血症,可持续至术后5 天。
发生缺氧必须首先肯定是否有特殊原因,如下坠肺的肺 不张、换气不足、或液体过量。
除外特殊原因,全髋手术后持续几天的缺氧,可能就是 股骨干水泥栓子或脂肪栓塞的作用。
部分病人可自动恢复,部分病人需使用麻黄碱 或复合使用多巴胺才能恢复,少数病人可出现顽 固性低血压、休克、肺水肿和低氧血症而死亡。
在>65岁的患者发生率较高,尤其术前合并低 血容量和心脏疾病的患者。
15
临床表现
2、心律失常
骨水泥植入后可出现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室 性心律失常,甚至恶性心律失常,其中以心动过 缓发生率最高。
18
有学者报道一组全髋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的情况,其中使用骨水泥者发生率高达33.33 %(34 / 102),而非骨水泥组仅为6.33%(5 / 79)。
1998年Tsujiton等人报道了两例(71岁和76岁) 双髋置换术中骨水泥植入发生肺栓塞的情况,病 人很快发生循环衰竭,分别于3.5h和1h后死亡。 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病人整个肺血管、动脉和毛细 血管均有脂肪颗粒存在。
3
BCIS的临床特征有: 血压下降 脉搏氧饱和度下降 心律失常 心跳骤停等
死亡率达 0.6-1%
4
一、发生机制
5
BCIS的发生机制有:
骨水泥中特定成分(甲基异丁烯酸酯)对心肌的 毒性作用、直接抑制心肌作用
组胺释放引起外周血管广泛扩张 脂肪、空气和骨髓颗粒栓塞 术中扩髓过程中组织促凝血酶原激酶的释放
血清组胺浓度在骨水泥植入后会升高被证实后,过敏反 应机制在骨水泥植入综合征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被重新认识 与关注。
8
Tryba等认为,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和低 血容量的老年人即使中等程度的组胺释放 都将引起严重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心血 管并发症,其发生可能是多项因素(如低 血容量、心肌功能不全、心律失常、栓塞 和组胺释放等)联合作用有关。
临床上可遇到患者心率从80~90次/分降到 35~50次/分,几近发生心脏停跳。
16
临床表现
3、弥漫性肺微血管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成
骨水泥与假体植入后病人表现出肺微栓的症状, 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和呼末二氧化碳降低,低氧血 症可持续到术后。
17
• Javad Parvizi 等对13个在进行骨水泥髋关节成型手术中 死亡的病人尸检发现,11个可见肺部骨髓微栓塞(左图 1),3个可见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右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