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七大手法一.介绍品质管理二.品质管理模式(一)PDCA (PLAN——DO——CHECK——ACTION)(二)七步法(现状把握→设定改善目标→要因解析→研讨对策→计划实施→效果确认→效果巩固)三.检查表(一)定义——将原始测量、检查的数据及项目毫无遗漏的又极其方便的记录下来所用的表格(二)用途——①用于记录②用于点检③用于调查(三)制图要点①制作检查表的目的明确(WHAT——做什么?)②检查对象(项目)要正确,与工作相符合(WHY——为什么?)③检查之频率恰当(WHEN——什么时候,隔多长时间?)④WHO——检查人员的确定⑤HOW——检查之方法标准化、正确、合适⑥WHERE——检查区域要明确标示(制程别、检验点)⑦检查表达格式要明确、记录方法要确定(如正、、Ⅰ、Ⅱ、△、○、√)⑧对检查表项目要不断推准更正⑨数据跟踪要明确⑩传递途径的明确、谁要了解、向谁报告(四)举例(线上物品不良记录表)(五)练习欲知某生产线之不良数:8:00-10:00有划痕16PCS、生锈11PCS、凹凸不平5PCS、有纤维5PCS、变形3PCS、其它不良3PCS,10:00-12:00有划痕15PCS、生锈10PCS、凹凸不平5PCS、有纤维3PCS、其它不良2PCS,13:00-15:00有划痕10PCS、生锈10PCS、凹凸不平5PCS、有纤维1PCS、变形1PCS、其它不良1PCS,15:00-17:00有划痕10PCS、生锈5PCS、有纤维1PCS、变形1PCS、其它不良1PCS。
要求每两小时进行统计一次所有不良项目的不良数,一天下来再统计出所有不良项目的总不良数。
四.柏拉图(一)定义——将调查对象的现象(或原因)及其对应发生的频次、件数等数据收集并将数据以柱形及曲线方式,按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的图。
100908060205040307010(二)制作步骤及方法(1)决定数据的分类项目,如不良项目别,材料别,方式别,人别,设备别项目以不超过10为原则。
(2)决定数据收集的期间(一天,一周,一月,一季度等)并接分类项目,在期间内收集数据。
(3)依分类项目别,做数据整理,并作成统计表(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并求出不良率及累计影响度,其它项不可大于前三项,不然应再细分)(4)记入图表中并依数量大小排列画出柱状图(纵轴左侧表示不良率,右侧表示累计影响度,横轴不宜长于纵轴,纵横轴的间距均应一致)(5)绘制累计曲线,(要标上累计百分比)(6)绘累计比率(将纵轴右侧标上百分比,与左轴不良数一一对应)(7)记入标题、数据、合计、工程、作成者等必要事项。
(三)注意事项(1)据以作图之数据一定要准确可靠,不致蒙蔽事实直相。
(2)作成的柏拉图若各项分配比例差不多时,应以其它角度作项目别或用分层法,重新分析,制柏拉图。
(3)柏拉图是管理改善手段而非目的,对于数据项别重点明确者则无须再作柏拉图。
(4)作成柏拉图后仍觉前三项不够具体,可再作柏拉图分解。
(5)先着手改善第一位次的项目,采取对象不良降低,如果不久问题再出现时,则考虑将要因重新整理分类另作柏拉图,或特性要因图分析。
(四)练习题请20位朋友到一家酒楼吃饭,每个人都有意见。
8位投诉酒楼米饭太硬,6位投诉空气顾客投诉柏拉图五.特性要因图(一)定 义——将结果(特性)与原因(要因)之间的关系及原因影响结果的情形表示出来的图形。
因其形状象鱼骨,故称鱼骨图,亦称石川图。
(二)目 的——①筛选出要因及对策方案②整理各种意见,激发全体成员智能的发挥,加强各部门合作(三)制图方法——①最常用4M1E 〖设备-MACHINE 、人员-MAN 、材料-MATERIAL 、100908060205040307010204 10 86 22314方法-METHOD、环境-ENVIRONMENT〗要因分析法②脑筋激荡法(举例说明“米饭不好吃为特性”)(四)制图注意事项(1)集合全员之知识与经验。
(2)应用5WIH及4MIE法,把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
(3)将计量之要因(温度、速度、压力)与计数之要因(机械别、人别)分开,使管理责任明确依部门分类,按特性分类,绘制各别的特性要因图。
(4)问题的重要度不同,加上相应颜色表示,如红色,红色愈多表示愈重要。
(五)制图使用注意事项(1)对影响大具重要之要因,由全员以技术或经验来决定,并分类为重、轻、微的要因。
(2)使相关人员彻底了解,将特性要因图贴到大家可看到的地方并于发生问题时,集合有关人员在特性要因图表,举行现场谈体会。
(3)与作业标准比较,要因讨论完后,依最小要因调查现场实情并与作业标准之内容比较。
(4)决定改善事项并实施,应经常检查其结果且全员应明确加以标准化后确实实施。
(5)技读进行改善改订活动,问题发生时进行及时改善,并在改善的同时工进行改订新的方法。
六.直方图(一)定义——把被调查对象收集的数据(一般为计量值),予以分成若干组(又称区间),将分组的数据按一定统计方法计算后,将各组计算后的数据用柱状图方式绘制成图,这就是直方图,用于表示其整体分布状况。
①计量值②计数值③序列数据、人员编号、产品批次(二)制作步骤①收集数据(一般在100个以上,在50-100也可以)②计算——L(MAX)=5.6 S(MIN)=4.5 R=L-S=1.1③制作直方图数据分布表⑴决定组数(组数多少)通常将常数据剔除国际标准——n=50-100个,约划分6-10个区间K= n = 50 ≈7n=100-250个,约划分7-12个区间n=250以上,约划分10-20个区间⑵决定区间的间距,也就是各区间的宽度h=(L-S)/K=(5.6-4.5)/7≈0.2⑶分区间的计算方法:第一区间起点=S-(最小测定单位)/2=4.5-0.05=4.45mm第一区间终点=4.45+0.5=4.65mm第二区间起点=4.65mm第二区间终点=4.65+0.2=4.85mm依次类推……⑷求各区间的中心值中心值=(上区间界限值+下区间界限值)/2(例)=(4.45+4.65)/2=4.55(五)制作直方图①将直方图数据分布图表化,以横轴表示数值之变化,以纵轴表示次数②横轴与纵轴各取适当的单位长度,再将各组之区间分别标在横轴上,各区间应为等距③在图之右上角记入相关数据SL=4.5〖数据总数n 、平均值X 、标准差б、CPK 、上限(SL )、下限(SU )〗 ④ 以各组内的次数为高、组距为底,在每一组上画成矩形,形成直方图 ⑤记入必要事项(制作人、日期、工程名、制品名等)SU=5.620 18 16 14 12 10 8 6 424.454.65 4.855.05 5.25 5.45 5.65n=50 X=5.00 δ=0.23制品名: 工程名: 制作人:≈0.23K= M -X /[SU -SL/2]= 5.0-5.0 /[5.6-4.5/2]=0X=X +(∑fw/n )×h=4.95+(12/50) ×0.2 ≈5.00CPK=CP=0.72 直方图的判读工程能力指数(CP 值)与不良率关系(1)-60 -50 -40 -30 -20 -10 0 +10 +2δ +3δ +4δ +5δ +6δ68.26%95.46%99.73%99.999943%99.9937%99.9999998%(2)常见直方图类型判读形态形成说明形态形成说明SL SU双峰型七.散布图(一)定义——将反映两组不同特性的数据、种类分别定为横坐标、纵坐标,反映这两组特性相关性图就为散布图。
1. 收集50-100组两相关数据整理在数表上2. 在横轴(X 轴)及纵轴(Y 轴)上标上尺度,(根据收集数据的大小)3. 把数据标点到坐标上(二点重复时画上二重图号○,三点重复时,) 4. 记入必要事项。
(记入样本数据数量N ,数据收集时间,X 轴特性及单位,Y 轴特性及单位,制作者等)(四)制图注意事事项1. 制作散布图时,为了更容易标记点,而把图画得过大,但因为点过于分散,可能难以判定相关性2. 在设定刻度时,尽可能考虑到让标点排到呈45度角分布,在X 轴、Y 轴之间,这样容易判定。
(五)判读注意事项1.将散布图上的标点予以左右等分为2纵,画中值线X2.将散布图上的记点予以上下等分为2横,画中值线Y3.把纵横两中值线所分隔的4个区域从右上角区域以反时针方向编号为⑴⑵⑶⑷,并称它为第1象限,第2象限……4.数出各区域内的点数,并且列为n⑴,n⑵,n⑶,n⑷,把n⑴+ n⑶=N+(符号),n⑵+ n⑷=N-(符号)5.若N+>N-正相关N+<N-负相关N+ = N-不相关八.层别法(一)定义——被调查的对象往往有很多数据组成,我们称之为群体,通过一定原则将此群体的数据分为若干几个子集合的方法,称之为“层别法”。
(二)别分类的原则1.分类原则主要根据观测到数据源的条件,因素不同而细分,其出发点在于数据来源、因素上差异可能造成结果上的差异,通过层别分类,找到真正相关的因素。
2.常用的层别分类原则(1)根据人不同而分类(2)根据机械、设备、模具分类(3)根据作业方法来分类(4)根据原材料来分类(5)根据时间段来分类(6)根据厂家的不同来分类(7)据位置场所来分类九.管制图(一)定义——以实际产品品质特性依过去分析之制程能力的管制界限比较,而以时间顺序加以表示之图形。
(二)管制图之基本构成(1)中心线(CL),中心线为平均值(X ),平均全距(R ),平均不良率(P)等,一般以蓝色的实线绘制。
(2)管制界限①管制上限(UPPER CONTROL LIMIT UCL)②管制下限(LOWER CONTROL LIMIT LCL)一般以红色虚线表示(3)点,代表从指中所获得数据(4)N,构成批量(群体)的数据个数,表示样本大小(三)管制图的种类与选用1.X –R管制图的制作(A)X-R CHART的制作方法(1)计算出各组的X 、R(2)总平均X的计算X ,全距的平均值R 的计算(3)X 管制图计算中心线CL=X ,上限UCL=X+A2 R,下限LCL=X-A2 R(4)R 管制图的管制界限之计算CL=R 上限UCL=D 4R 下限LCL=D 3R (5)绘制中心线及管制界限,并将各点绘入图中(6)将各数据来源及特性原因记入,以备查考、分析、判断(B )X-R 管制图制作注意事项①管制图上段为X 管理图,下段为R 管制图 ②X 、R 管理图之上下限间隔以20-30mm 距离为准 ③中心线画黑实线(─),管理界限画虚线(┄) ④将各组X 与R 值依序标点入图,同一组X 与R 点应该位于同一纵轴上⑤制作过后的管理图应记载a )管理图名b )管理项目(管理特性)c )工程名d )品名e )规格值f )测定单g )抽样方式h )组的大小 I)管理担当等资料2.P 管制图的制作(1) P 管制图的制作方法① 计算不良数P=② 计算平均不良率P =③ 制界限之计算④ 绘制中心线及管制界限,并将各点绘入图中⑤ 将各数据来源及特性原因记入,以备查考、分析、判断不良个数(Pn )检查个数(n ) 全不良个数(∑Pn )全检查个数(∑n ) P (1-P )nUCL=P P (1-P ) nLCL=P(LCL 如是负(2)P管制图制作注意事项①各项工程名称、管制特性、测定单位、设备、操作(测定)者,样本大小、材料、环境变化、……等任何变更资料应清楚填入,以便资料之分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