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民经济统计学一到三章习题

国民经济统计学一到三章习题

+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题(第一章到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

A、国内生产总值B、社会总产值C、国民生产总值D、社会最终产品2、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是()。

A、会计学B、统计学C、经济学D、哲学3、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

A 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B 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C 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 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4、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在国外的领土飞地。

A、包括B、不包括C、可以包括也可以不包括D、以上都对5、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它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

A、常住单位B、非常住单位C、基层单位D、机构单位6、常住单位是指()。

A、在一个国家地理领土内的经济单位B、在一个国家经济领土内的经济单位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D、在一国地理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7、机构单位可以分为两类()。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B住户和法人单位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8、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

A.领土、领海、领空 B.具有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C.驻外使馆和领馆用地 D.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9、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属于()。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前者属于第二产业,后者属于第三产业10、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核算的基本依据是()。

A.住户和法人单位B.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C.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11、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

A.机构部门 B.产业部门 C.行业部门 D.综合部门12、国民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是()。

A.基层单位B.产业部门C.常住单位D.非常住单位13、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以上都不对14、保险公司属于()。

A、非金融企业部门B、金融机构部门C、政府部门D、住户部门15.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A.机构单位 B.机构部门 C.基层单位 D.产业部门16.生产核算的核心是()A 财政收入B 居民生活水平C 国内生产总值D 国民总收入17、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采用的是()A、产业部门分类B、机构部门分类C、职能部门分类D、以上皆不是18、产业部门分类的依据是()A、投入生产要素的同一性B、生产活动的周期C、中间产品的消耗情况D、主产品的同质性19、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A 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 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20、下列各项不能看作是增加值的是()A中间消耗 B劳动报酬 C生产税 D营业盈余21、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A、最终消费B、资本形成总额C、营业盈余D、货物与服务净出口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国民产出的增加并不意味着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B 总投资和净投资的差就是GDP与GNP的差额C 如果两个邻居互相为对方扫雪,并且分别向对方支付费用,会增加GDPD某建筑去年已经完成,今年的销售金额应加入今年的GDP23、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24、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A、一定是错的B、一定是对的C、可能对也可能错D、以上说法都对25、企业的总产出包括是指企业()。

A、生产过程中最初投入的价值B、生产过程中对货物和服务的中间消耗的价值C、上缴政府的生产税净额D、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26、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000亿元,总产出为36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100亿元。

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亿元。

A、5600B、3600C、1700D、160027、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000亿元,支付生产税净额900亿元,则其营业盈余是()亿元A、5000B、1100C、1000D、20002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中间消耗的是:()A、支付原材料的运输费用B、大型机床更新C、职工的教育培训费用D、更换一批新的钳锤等手工工具29、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

A、消费品及服务B、用于积累的货物C、出口货物和服务D、进口货物和服务30、三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果应该是()。

A、完全相等B、理论上相等C、理论上相等,但实际中会有差异D、以上都对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单位属于法人单位的有()。

A、某大学B、某大学团委C、某企业D、某住户E、某百货公司2、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学的关系表现为()。

A、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会计账户形式B、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会计复式核算方法C、国民经济核算很多数据来源于会计数据D、二者的核算对象和目的不同E、二者的核算原则、计价基础、核算方法也有差别3、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包括()。

A 非金融企业部门B 金融机构部门C 政府部门D 住户部门E 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4、下列表述属于正确的是()。

A、伐木属于第一产业活动B、机器设备制造属于第二产业C、渔业属于第二产业D 畜牧业属于第三产业 E、房地产属于第三产业5、国民经济基层单位的基本特征是()。

A、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B、具有一定生产场所C、能够获取有关生产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资料D、具有自己的管理部门E、具有法人资格6、按照SNA的原则,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A、对外货物生产B、自给性货物生产C、对外提供的服务的生产D、自有房屋者为自己最终消费提供的自有住房服务E、无酬的自我家庭服务7、下列属于机构部门分类的有()A、居民部门B、建筑部门C、国外D、地质勘探部门E、农业部门8、下列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的有()A、水电供应业B、畜牧业C、房地产业D、交通运输业E、地质勘探业9、按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由以下各项构成()。

A、固定资产损耗B、净出口C、生产税净额D、营业盈余E、劳动者报酬10、劳动者报酬包括()A、工资收入B、奖金收入C、公费医疗D、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E、政府补助11、按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应包括以下各项()。

A、总消费B、总投资C、净进口D、净出口E、期末国家储备1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B、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C、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D、无论是否存在统计误差,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都等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E、若存在统计误差,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可能不等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13、生产过程中的最初投入包括()。

A、劳动者报酬B、生产税净额C、固定资产折旧D、营业盈余E、财产收入三判断对错1.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小型工具前者属于中间消耗,后者属于固定资本消耗。

2.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劳动者的实物报酬及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都可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

3.在当期粮食产量中,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属于最终产品。

4.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中间消耗。

5.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只包括货物的生产。

6.工业总产出在本企业内可以重复计算。

7.国民总收入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8.工业总产出是按“工厂法”计算的,该方法的特点是:在工业企业内部产品价值不允许重复计算,但在工业企业之间可以重复计算。

四、计算题1、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GDP(单位:亿元)。

2.已知某地区2000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1)总产出8673亿元;(2)中间消耗4124亿元;(3)最终消费3658亿元;(4)资本形成总额898亿元;(5)固定资本消耗259亿元;(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6亿元。

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

3、已知某地区2000年以下统计资料:(1)总产出16000亿元;(2)最终消费8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6800亿元,公共消费1200亿元;(3)资本形成总额3000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800亿元,库存增加145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55亿元;(4)出口1400亿元;(5)进口1000亿元;(6)固定资本消耗1800亿元;(7)劳动者报酬5000亿元;(8)生产税500亿元;(9)生产补贴40亿元;要求: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4.某国有如下资料:劳动报酬15000亿元,生产税2100亿元,所得税100亿元,生产补贴6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2800亿元,营业盈余7050亿元,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60亿元。

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

相关主题